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健  刘兵 《中华武术》2009,(4):12-13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一直是教练员们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具备较高的速度素质和良好的速度耐力,运动员才有可能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取得良好的成绩。当今的中长跑比赛往往都是到达最后的几十米或几米名次才见分晓。速度的快慢决定着运动员最后冲刺,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此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要引起教练员、运动员的高度重视。那么采用什么手段更能有效地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运动员在比赛中速度的实际变化如何?在耐力跑过程中是否重视了速度问题?教练员们却各有己见。  相似文献   

2.
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战术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春香  张亚辉  钟霖 《体育与科学》2002,23(2):50-52,22
中长跑是典型的速度、速度耐力、速度力量与技战术相结合的周期性的体能类项目。运动员需要具备高度发展的战术谋略水平,从战术谋略方面提高中长跑运动员临场比赛的经验,促进他们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最佳竞技状态,去创造更好的运动成绩。通过对中长跑运动员比赛中战术特征的比较分析与研究,丰富了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战术的理论与方法,为我国中长跑教练员和运动员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得最佳运动成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一直是教练员们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具备较高的速度素质和良好的速度耐力,运动员才有可能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取得良好的成绩。当今的中长跑比赛往往都是到达最后的几十米或几米名次才见分晓。速度的快慢决定着运动员最后冲刺,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此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要引起教练员、运动员的高度重视。那么采用什么手段方法更能有效地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运动员在比赛中速度的实际变化如何?在耐力跑过程中是否重视了速度问题?教练员们却各有己见。本文以自己在学习和训练实践中的一些训练体会,对少年中长跑速度训练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与同行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4.
郑光 《中华武术》2023,(1):45-47
<正>长跑项目包括5000米、10000米,还有各种距离的公路跑,包括半程、全程马拉松等。“耐力是基础,速度耐力是核心,力量耐力是保证”三者是影响长跑成绩的关键,长时间持续的肌肉活动要求跑步时尽量减少能量消耗,维持一定跑速并根据比赛情况具备加速跑的能力。正确掌握技术与合理分配体力,要做到跑得轻松协调、重心移动平稳、直线性强、有良好的节奏,提高肌肉用力与放松交替的能力,跑的距离愈长这些因素就愈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5.
赛跑运动员腿力的发挥,实际上是受身体重力或后蹬力和步幅的影响,要想提高跑速,必须克服体重的阻力,增强每一步后蹬力和具备适时的放松能力。长跑运动员,显示心率加快,必然增加心血管系统有氧代谢能力。到目前为止,比赛要取得成绩,必须强调改进腿力训练的方法,以及使脉率或心率降低。如果跑距增加,显然,心血管系统和腿部耐力,将得到改善,但不能一概而论,由  相似文献   

6.
1.前言随着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中长跑比赛的竞争日趋激烈。选材已成为体育科研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训练出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首先要在青少年中选好材。 2.中长跑是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耐力项目,一名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1)身体形态;(2)生理机能;(3)心理素质;(4)身体素质;(5)技术方面;(6)遗传学方面等。  相似文献   

7.
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取得主要是由良好的身体能力、合理的技术动作和完美的战术意识所决定的。笔通过多年训练实践,认为在身体能力训练方面一般耐力训练、专项耐力训练和速度耐力训练要科学地结合好,在此基础上更要重视力量耐力训练;在技术训练方面要抓住腿与臂、上肢与下肢的合理配合,注重基本技术的培养,为创造优异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战术意识培养上,要从训练的多方面入手,形成强烈的战术意识,在最终的比赛中取得理想的名次和成绩。  相似文献   

8.
郝海亭 《体育科研》2006,27(2):53-53
研究发现,百米起跑阶段的速度发展包括了多种不同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对比赛能力的不同要求。运动员对发令枪的实际反应则有赖于动作技术、反应速度和速度力量。随后的起始和加速阶段就需要跑动速度、速度力量、步频速率和肌肉的放松。一些研究已经表明,起跑后的加速阶段是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世界级短跑选手所展示的“火箭喷射式”的加速跑说明了前10-15m加速能力的重要性。尽管良好的速度耐力在短跑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在起跑后第二阶段的强有力加速跑可以完全弥补速度耐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体育科研》2005,26(5):44-44
尽管足球是世界最流行的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1.2亿的业余选手,但是关于足球运动员营养需求的研究一直不多。可喜的是,新调查正在开展,最新的研究表明足球运动员在饮食方面应该像马拉松运动员一样!由于足球是一项需要瞬时短距离冲刺和爆发力的运动,而非中等强度的耐力跑,所以足球运动员和长距离耐力型选手之间乍看起来似乎没有关系,但是考虑到一场真正的足球比赛的全过程时,它们之间看来就不是没有关系了。一场典型的比赛当中,足  相似文献   

10.
秦黎明 《中华武术》2008,(11):19-20
短跑项目是径赛比赛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项目,它是在人体大量缺氧状况下持续高速跑的极限强度运动。短跑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短跑运动员要具备超强的速度、爆发力、速度耐力等素质,而这些素质都离不开以力量为保证。所以说力量素质是短跑运动员非常重要的身体素质,力量素质也是掌握技术或实施战术的基础。发展力量素质是提高短跑运动员成绩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寇天武 《体育科研》2003,24(1):69-69
作者经过多年对中长跑选手的训练观察、训练过程的分析及个人积 4 0年训练和比赛的经验提出了在中长跑训练和恢复的几个新的观点 ,实施这些训练措施 ,可使运动员多年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表现优异的运动成绩。1、17~ 2 8岁的中长跑选手在训练中除了采用匀速长跑、越野距、变速跑、间歇跑这些传统的训练形式外还需采用一些另外的提高一般耐力水平的训练手段 ,如骑自行车、滑雪、球类活动、游泳。运动员采用多种周期性项目的运动负荷可促使身体训练水平的全面提高 ,降低训练过程的单调性 ,避免部分肌肉、关节的过份负担。传统训练的结果运动…  相似文献   

12.
所有的田径项目都要求肩、髋、脊、膝、踝各部有一定程度的柔韧性。柔韧性是田径运动员的主要身体素质之一,它与力量、速度、耐力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柔韧性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良好的柔韧性具有良好的天赋许多运动员尽管在力量、速度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但由于柔韧性的发展没能达到相应的水平,因而在训练和比赛中会经常受伤,从而影响了训练水平及运动成绩的提高,甚至会因此而断送了运动生涯。通过训练使有关肌肉的伸展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使肌肉、叽腱和韧带具有一定的弹性是防止受伤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足球联赛体能测试12 min跑的置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12 min跑不应作为体能测试标准及训练的手段。所谓12 min跑来自于日本科研人员的相关研究,其本来意义即根据本人12 min所跑的最大距离来推算其最大摄氧量,它是测定人体耐力的标准。对2000年职业联赛第1轮山东鲁能泰山队与云南红塔队比赛进行的现场测试表明:无论哪个位置的运动员在所测的15 min内所跑动的时间均不超过5 min,并且多数跑动只是短距离的冲刺或慢跑。这就是说,持续跑能力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说并不是特别需要的。而由于最大摄氧量的遗传度很高,对于12 min跑的过分强调造成近几年来很多优秀运动员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练习12 min跑,更有甚者因此而告别足坛。当世界足球运动都在朝技术型迅猛发展时,中国运动员却不得不在很有限的春训时间内拿出近一半的时间抓12 min跑,忽视了其他主要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技术、战术、足球意识、心理素质的提高,这使很多国外专家感到疑惑。从1996年职业联赛与1994年世界杯赛的技术统计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足球真正缺乏的东西:攻防转换能力差,防守拼抢程度差,抢断成功率低,而体能差恰恰不是症结所在。从足球比赛的特点看,足球场上的跑动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快速起动、奔跑的能力及快速、合理协调的头顶能力,而田径场上的12 min跑则属于持续性、高强度的耐力跑项目,是不符合足球场上比赛的特点的。从供能特点上分析,一场足球比赛中运动员所需能量来源于3种不同的能量输出,其中磷酸原供能系统在整个比赛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其次是乳酸原供能系统,而有氧氧化系统的供能方式就不特别重要。体能测试的12 min跑所需的供能方式与足球比赛要求的供能方式并不一致。因此,以12 min跑成绩作为足球运动员的体能标准,在运动生理学上是找不到科学依据的。不仅如此,长时间的持续跑对足球运动的肌肉耐力从距离指标上看明显太长,况且足球运动员主要需要快速能源系统和在比赛各部分之间快速恢复的能力,以及反复产生最大力量的能力,完全不同于田径场上的持续耐力跑。更为糟糕的是,经常采用这种长距离的持续跑,势必使足球运动员在肌肉收缩的募集方式、肌肉纤维的类型、参入代谢供能酶系、供能底物的选用、运动动作的节奏等一系列形态机能和生理生化特征向耐力型进行适应性转化,而这对完成足球比赛中各种快速爆发用力的关键技术动作极为不利。对足球运动员来说,应将集体配合以及技术、战术的合理运用、足球意识的培养作为重点,同时提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在足球比赛中,没有技术的保障,就谈不上良好的素质表现,因此,身体素质训练应更多地结合技术训练进行。总之,12 min跑对足球比赛的体能要求所起的作用不大,在某些方面还有负面影响。从供能特点来看,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应重点放在爆发式的快速冲刺(20 m左右)、冲顶、堵截等方面,无氧耐力等素质训练应与足球技战术训练联系起来进行。尤为重要的是,足球管理与决策者应尽早理清中国足球的发展思路,给高薪聘请的外国教练提供宽松的环境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使中国足球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弗·杰克是大不列颠著名的田径专家、短跑训练系统处理方法的拥护者。他认为,短跑运动员训练的各组成部分(力量、速度、耐力、跑的技术)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不能孤立地去研究它们。我们希望,英国专家提出的高水平女子短跑运动员年训练各阶段的计划,能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样,才能详细地研究决定短跑运动成绩的一些基本要素——如何发展速度、耐力、力量的训练负荷。弗·杰克认为,女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有很重要的意义。他把全部力量练习分为三个组:一般身体训练练习,完成自身重量(请看记写动作1—6);一般身体训练练习,完成负荷的(7—11);特殊的练习,即在很大速度上根据自己的动力学特征,适应最大程度赛跑的练习(12—15)。在年周期训练的各个阶段,在力量练习方面,我们整理出了组织得很好的顺序。这些力量训练各个练习的具体数字资料,可作为我们教练员的借鉴。在完成各种负荷时,应特别注意效果。教练员还要针对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最适宜的力量训练方法。由此可见,正是在力量训练方面,苏联女短跑运动员有很大潜力来提高运动成绩。我们注意到,弗·杰克的力量训练大纲使很多主要的教练员获得先进的经验。这篇文章包含女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大纲,这些运动员大致能达到100米11秒40、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游泳女子400米自由泳体力分配在比赛中的运用情况,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数据,采用数据统计、对比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着重以体力分配视角分析2020东京奥运会女子400米自由泳预决赛前三名的分段配速、体力分配战术运用情况,以找出不同之处。研究发现:(1)蒂特姆斯选手和莱德基选手两位实力相当,其分段成绩不相上下;(2)第二名选手莱德基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该项目的冠军,但在此次比赛中没有很好展示出战术节奏,后半程出现明显失误;(3)李冰洁选手应该把重点放在提升自身竞技能力以及出发转身等细节上。三名选手们目前的综合实力都属于较高水平,主要表现在对于自身分段配速及体力分配上。但是在一些体力战术运用上还需再精进一些,尤其是我国选手李冰洁。同时女子400米自由泳该项目在日后的训练过程当中,可以从第四阶段所表现出的“降速现象”入手,对运动员们的无氧能力及后程耐力加大操练,争取将生理极限等方面突破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