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日报的《群言堂》专栏,是在读者中较有影响的专栏,开办至今已有10年。去年以来,我们把这个专栏作为报纸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呼声的重要阵地,从版面上予以重点保证,从而使这个专栏在读者中的影响日见其大,作者队伍也日见其多。从来稿看,每天不下十数篇。这些作者,主要是本省的,也有来自北京、上海、湖南、江西、江苏、河南、山东以至黑龙江的。这些作者,有新闻工作者,也有在职或离退休干部、教师、解放军指战员,还有工人、农民和大中学生。许多读者来信,对于编辑部开办这个专栏提出意见、建议和鼓励。河北省轻工业厅离休干部张泽民来信说:“《群言堂》是反映群众意见的专栏,是党依靠群众治党治政的舆论监督阵地。文章能快言快语直谏不讳地提出应兴  相似文献   

2.
为何喧宾夺主陆先荣有家地方报纸的一个杂谈专栏办得颇受欢迎,读者很想知道这个专栏的几位作者和他们的写作情况。报社专门就这个专栏举行了一次座谈,参加的有作者、读者和编者,大家都畅谈了各自的体会。电视台也去了记者。第二天见报的消息,不见作者的内心倾诉,不见...  相似文献   

3.
夏文渊 《新闻记者》2007,(11):91-93
一个新闻类的小品专栏,从开设到现在,历经二十多年,经久不衰,至今仍是稿源不断,作者"代代"相传,读者越聚越多,这在报界是不多见的。这个专栏就是新民晚报"读者之声"版上的《岂有此理竟有此事》专栏。这个专栏的内容始终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百姓,针砭时弊,写作诙谐、辛辣,形式活泼,图文并茂,不仅深受读者欢迎,还被评为"中国新闻名专栏"。  相似文献   

4.
应许多读者要求,本刊从今年一期起,开辟《新闻期刊博览》专栏。这个专栏的宗旨是,博采众期刊之新,为广大读者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闻期刊不断增多,各家都有其特色。本刊开辟此专栏是为帮助读者开阔视野,活跃思想,掌握信息,增长知识,用较少的时间,花较少的钱,了解较多的情况,要办好这一专栏,除了本刊工作人员选编稿件外,迂热切地希望广大作者、读者来稿,给予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新辟这个专栏目的是沟通读者、作者、编者之间的联系。欢迎读者对如何办好本刊发表意见,也欢迎读者对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  相似文献   

6.
我看到人民日报经常在第八版(?)刊上,刊登“读者、作者、编(?)”小专栏。最近我又看到上海各(?)像解放日报、上海青年报、劳动(?)等,也都纷纷开辟了类似的小专(?),虽然它们的名目以及所刊登的地位不同,但内容大体都一样。在这些小专栏里,有读者对报上某一报道的表扬或批评,也有的是读者对报纸提出的建议和要求,也有的是读者对某篇报道或文章的读后感、心得和体会,也有的是读者提  相似文献   

7.
《冯并专栏》是经济日报新春奉献给读者的“小礼物”。以作者名字命名的评论专栏,在我国尚不多见,堪称新闻界之新闻。《冯并专栏》开篇《先说“南蛮”盗宝》出手不凡,读来如嚼橄榄,很是醒脑。对于这种专栏尽管还有异议,但它毕竟为我国新闻评论园地吹进了一缕新风。笔者也爱磨笔头,偶有“雕虫小技”见报,也期望我国新闻评论能有一个飞跃。于是曾斗胆投书评论界名人:“中国为什么不能出个李普曼?”美国这个沃尔特很有两下子,他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主办《今天与明天》专栏长达36年,其专栏文章被世界200多家报纸转载,以致这一专栏成了20世纪美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内容最广泛的专  相似文献   

8.
从一九六○年六月到十一月,人民日报农业版共发表了二十四个利用来稿来信编写的《在我们公社里》专栏。这些专栏一般地说,政策思想比较鲜明,文字简短精练,事情生动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受到很多读者、尤其是公社各级干部和广大社员的欢迎。我们接到不少读者的信件,说这个“专栏”对他们的工作有帮助,要求经常办下去;有的还提出了进一步办好“专栏”的建议,并随信寄来了稿件。《在我们公社里》这个专栏所以办得比较好,主要原因是编辑人员对这件工作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出版产业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产业战略□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邓耘主持人的话:从本期开始我们开辟“圆桌论坛”专栏。这个专栏的主旨是:通过主持人与作者的交流,通过作者之间不同观点的平等对话、讨论与争鸣,使读者对当前出版界面临的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以便解决问...  相似文献   

10.
《家乡喜讯》这个小专栏自从在解放军报上开辟以来,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有的战士夸它:“思乡情,盼家音,《喜讯》连着战士心”;有的战士在评价军报的专栏时说“首推《家乡喜讯》”。这些话虽属鼓励性质,但也促使我们从编者这个角度想了一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翻阅解放日报,经常能看到署名李音的《市场漫步》专栏文章。其中,有谈商店经营特色的,也有反映商业网点不足的;有谈集市贸易和文明经商的,也有批评商店出售商品时搞硬性搭配和营业员开后门的,内容涉及到商业系统各个方面,都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和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读着这些文章,读者仿佛同作者一起漫步在上海市场上,倾诉着自己心里要讲的话,感到十分亲切。李音是解放日报从事财贸报道的老记者,也是《市场漫步》专栏的主要作者。在报社三  相似文献   

12.
解放军报开辟的《连队新闻》专栏已有两年的历史。这个每周和读者见面、四篇短消息中间夹一幅照片的固定形式的专栏,已经为全军的基层官兵所熟识、所喜爱,成为他们钟爱的朋友。从1991年4月8日开办以来,《连队新闻》专栏收到了大量军内外读者的表扬信。在军报历次读者调查中,这个专栏都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专栏”之一。迄今为止所刊载的175期连队短新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全方位地展示了现代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13.
解放军报开辟的《连队新闻》专栏已有两年的历史。这个每周和读者见面、四篇短消息中间夹一幅照片的固定形式的专栏,已经为全军的基层官兵所熟识、所喜爱,成为他们钟爱的朋友。从1991年4月8日开办以来,《连队新闻》专栏收到了大量军内外读者的表扬信。在军报历次读者调查中,这个专栏都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专栏”之一。迄今为止所刊载的175期连队短新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全方位  相似文献   

14.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我们党报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北京日报正是本着这样的办报宗旨,从今年1月1日和北京市长电话网络开办了“每天帮您办好事”专栏,这是党报在开展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基础上适应党心民心而采取的一个新举措。这个专栏每次都刊登一篇以上的读者求救的来信和有关部门解决问题的回音。据主办这个专栏的负责同志介绍,专栏开办8个月来,收到群众来信5000多封,发表稿件550篇,为读者办成好事450件,这是十分可喜可贺的硕果。正如有的读者所说的:“北京日报开办的这个专栏不仅解决不少群众想办、急办的一些事情,还对改善我们的党风、机关作风、社会风气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工人日报的《职工明星谱》专栏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图文并茂、文风朴实而深受读者喜爱。如果因什么原因影响了这个专栏的正常刊期,便总会有读者打电话给编辑部,关切地叮嘱千万别停了这个专栏。 这个专栏1989年3月创办时叫《当代职工风采录》,后来改名为《当代职工风华录》,最后定名为《职工明星谱》。虽然两次更名,但专栏的宗旨始终未变;为普通劳动者立传。去年,这个专栏被评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名专栏。 自创办至今,平均每年都有八九十位名不经传的劳动者成为这个专栏的主角。他们带着劳动的风尘和汗水多姿多彩地走进全国读者的视野和心灵,汇聚成一片灿烂的普通劳动者的星空。  相似文献   

16.
光明日报从去年7月23日起,在第二版上开辟了《为了下一代更健康更聪明》的专栏,到今年一月初已出了28期。这个专栏向读者介绍了科学的育儿知识和对低年级小学生的教养知识。我是每期必看的,因为我有一个出生不到半年的婴儿,深切地感到这个专栏办得好: 一是抓住读者心理。近几年来,随着计划  相似文献   

17.
《凡人新事》是人民日报一版的一个富有特色的专栏,专门以普通群众为报道对象,寻找他们在生活中的闪光点。但是今年以来却很长时间不见这个专栏的踪迹。有不少读者纷纷写信给报社询问为什么,并表示了他们喜欢这个专栏的意愿。鉴于此,编辑部尊重读者的要求,4月11日《凡人新事》继续开张,并加了编者按,决定把这个专栏继续办下去。编辑部的同志当初办这个专栏,为的是让更多的普通群众能出现在我们的报纸上,但是时间一长,他们感到这类稿件没有多大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我试着在《衡阳晚报》一版开设了一个个人言论专栏:《茶楼闲谈》。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专栏一开张,竟然引来了那么多关注的目光。晚报甫一出街,读者争相购阅。《茶楼闲谈》里所谈之事以及文章本身,都能引起相应的议论和品评。我常常能听到读者打来电话对我文章进行评论。有读者甚至把我所有的文章一一搜集下来,并装订成册。令我没想到的是:衡阳市的领导也非常关注这个专栏,有些文章甚至成了市委常委会的议论话题。市委书记对我说:我也是你文章的忠实读者。有些文章说出了我们不便说的话。希望你把这个专栏好好办下去……二一个小小的个人言…  相似文献   

19.
从今年1月10日起,为配合新兵教育,《解放军报》第三版开辟了《我当新兵的时候》专栏。截止5月上旬,共刊登稿件20篇。期间,受到军内外不少读者的关注和新闻界同行的鼓励。一些同志还就扩大作者队伍、拓宽专栏思路、提高文章质量提出宝贵的建议。现就这个专栏的编辑谈一些粗浅的感受和体会。一、到基层,到新战士中去找点子。这个专栏一推出,一些同志就问我们,这个点子是怎么想出来的。其实,是基层的官兵、是新战友帮我们确定的宣传思路。这几年,在分管新、老兵宣传的编辑实践中,怎样把新兵教育开展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一…  相似文献   

20.
《河南日报》一版的《纵横谈》专栏,专门刊发就实论虚的小杂感和随笔。“短”,是这个专栏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已编发的文章,大多是三五百字,最短的仅180字。作者有感而发,直抒胸臆,三言两语,就把自己独到的见解直接贡献给读者,可以免去搜肠刮肚、寻章摘句之劳;读者不必掐头去尾,层层剥皮,马上就领会了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可以免去翻山越岭、沙里淘金之苦。所以,许多读者来信对这些文章表示赞赏。怎样才能把这种文章写得短些、再短些,做到“文字虽少,精髓犹在”,取得“少着几字尽得风流”的效果呢?笔者根据自己编辑《纵横谈》专栏的体会,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首先需要作者在写作时能抓住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