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的大型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正式开播。短时间内,该节目以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独特的传播运作方式以及多元的审美表达技巧,抓住了亿万中华受众的“中国心”,以9分的豆瓣综艺高分成为“网红”节目,并在2019年春节期间改版后继续播出。检视整档节目的价值体系、运作方式以及现场审美叙事手段,我们能够看到主流意识形态以其或隐晦或显明的方式建构了国族叙事,并通过线下线上的交互传播唤醒了华人世界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
不管你是否承认,《鲁豫有约》以塑造经典人物访谈节目品牌的范例之势迅速地创下收视高峰并且稳固攀升,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业内人士对此津津乐道,广大受众也在茶余饭后将此谈资衍生为一种有文化内涵的时尚标签。这就自然地引发我们的追问:到底《鲁豫有约》蕴含着何种神奇的魔法会有如此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襄阳市电视台品牌栏目《今日播报》为丰富襄阳市春节文化活动,隆重地推出了"天天有礼"节目。这个节目着重挖掘襄阳的历史文化,展播襄阳春节期间民间优秀传统习俗。1月12日,"天天有礼"节目摄制组邀请了襄阳市襄州区档案局的档案专业人士  相似文献   

4.
华夏之声2009年春节特别节目《欢乐华夏》着力体现中央台春节节目“和谐中国年”的总体思路和总体风格,体现中央台春节节目“热烈、喜庆、欢乐、祥和”的主旨。同时作为对珠三角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播出的区域电台,还在《欢乐华夏》春节特别节目中体现出“自然、生活、轻松”的独特风格和节目基调,把对象地区的节庆活动和带有区域特点的文艺节目巧妙地组合穿插。  相似文献   

5.
熊艳 《传媒》2015,(9):44-45
文化类节目作为传统文化现代传播的重要展示平台,正以全新的面貌回归电视屏幕.河南卫视《成语英雄》秉持“解开中国文化密码,做成语英雄”的理念,通过线上线下的多屏互动及有机行销策略,实现节目口碑和收视的双赢,将这波荧屏“文化风”推向了极致. 《成语英雄》节目分析 节目理念.作为2013年暑期火爆中国电视荧屏的《汉字英雄》的姊妹篇,《成语英雄》是河南卫视推出的一档亲情搭档参与的原创季播类成语竞猜互动节目,截至2014年底,已成功播出两期.  相似文献   

6.
2016年2月至4月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开播为当下电视节目带来了一股文化气息,作为一档原创本土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一经播出就创下同一时段的收视高潮,并掀起了国人对中国诗词的学习热潮.暌违一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似一股清流,火爆春节荧屏,在带领着全国电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诗词的同时,极具中国传统气息的视觉效果增强了节目的形式感和仪式性,配合赛制结构完成了节目的形式诉求.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近年来,以《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一本好书》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利用情绪传播规律,通过“戏剧+影视+综艺”的创作模式,打破单一线性叙事,同时巧妙运用新媒体技术建构互动空间,增强了节目的情绪感染力量,实现了节目“出圈”传播。  相似文献   

8.
2021年初,以《唐宫夜宴》为代表的河南春晚迅速走红网络,获得业界、学界和网友们的广泛赞誉,随后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也在各大卫视节目中脱颖而出。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通过思想层面的文化觉醒,内容选材的经典传承、艺术形式的潮流演绎以及移动互联网背景的融通传播,尝试探索传统文化的时代转译,对当前中国文化节目的创新传播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原创文化节目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了吗? 就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总体格局而言,原创文化节目尽管在数量和市场价值方面不及娱乐类综艺节目,却从未远离观众的视线.近年来曾先后出现了三次原创文化节目热:2005年前后,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百家讲坛》引发了全社会读历史、品经典的热潮.2013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重新点燃了中国语言文字热.在其带动下,《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成语英雄》《中华好诗词》《国色天香》《中华好故事》《最爱是中华》《Hello中国》等一大批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原创节目相继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卫视播出.  相似文献   

10.
张石岭 《视听界》2006,(1):86-87
过春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聚合体。因此,春节晚会要有文化上的承载力,要给老百姓一种公共性和社会性欢娱的快感,但这种快感必须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春节特别节目”以其在神韵的山水创意、节目意境的诗化处理等方面独辟蹊径,获得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分析《2005春满华东》春节特别节目,希望为准备2006年春晚的导演提供一个借鉴的机会。一、多彩的地域文化华东六省一市地广物博、人文荟萃,春节晚会作为本土性极强的艺术,用地域文化作为晚会主题最能体现春节…  相似文献   

11.
讨论《文心雕龙》中的“经典”问题的前提有两个:一是经典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正如佛克马、蚁布思所说,“没有任何地方像中国那样拥有如此严格地、如此长期地被尊崇的经典:维持了两千多年一直到本世纪的儒家经典。这些经典包括《易经》、《尚书》、《诗经》、《春秋》和《礼记》。”1经典及对经典的研究——“经学”构成了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宝库。二是《文心雕龙》中对经典的重视。“经典”一词在《文心雕龙》中的出现频率是相当之高而且其地位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吴林伯在其《〈文心雕龙〉字义疏证》中指出…  相似文献   

12.
1月19日,中国广播网推出春节特别专题《中国广播网2009快乐大链播》。特别专题以“和谐中国年”为主题,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频率节目资源为依托,以图文并茂、音视频并举的多媒体形式,建设网上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当下我国电视媒体所呈现出的“季播”内容有如下三种形态:一是发展至此已初具产业链运作价值的娱乐真人秀节目。如自2009年至今风头不减的全民参与式水上娱乐活动、各式各类达人秀等。二是以“五一”“十一”“春节”等各个长短节假日为周期的频道主题核心节目编排,如一年一度的全国、各省市《春节联欢晚会》及围绕着春节主题各频道推出特别节目。  相似文献   

14.
彭雨晴 《传媒》2019,(3):57-60
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展形象”的重要使命任务,明确了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工作要求,提出要在新形势下推进外宣工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华语电视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外华人所接触的华语电视,既有中国对外传播的内容,亦有海外华语电视频道生产的内容。本文的研究对象《籍宝乡》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华语电视频道8TV(八度空间)新闻及时事组于2017年12月推出的文化节目,节目以籍贯文化为主题,以纪实拍摄为手法,讲述马来西亚华人与其籍贯原乡的故事,以“满足”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创下马来西亚本土文化类电视节目收视率之冠的成绩,节目首播的每一集作品都获得了50万以上观看人次的收视热潮,可以说,该节目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华语电视文化节目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胡振宇 《声屏世界》2005,(12):47-48
“真人秀”节目自2000年央视二套的《地球故事》播出了删节版的《幸存者》开始被引人中国。许多中国电视人看准了这个新兴节目的市场潜力,纷纷“试水”,起先是全盘移植和模仿国外成熟的真人秀节目基本的规则和元素,而后开始探索“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之路。本文对2005年春节期间播出的《欢乐英雄》之凯越HRV汽车训练营节目的优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对中国式“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文旅节目叙事空间经历了从事件场所向地域文化媒介的转向,将生动可及的“地方感”视角融入中国故事的传播。本文从《还有诗和远方·非遗篇》的“非遗”视角和叙事策略展开探讨,认为节目以城市为单元,彰显“非遗”的地缘特质;以体验为轴线,记录人物的成长轨迹;以情感为联系,重建文化的具象语境;以生活为诗意,弘扬时代的文化新篇。  相似文献   

17.
概要: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实践,以中国华艺广播公司《经典悦读》节目为例,浅谈如何紧贴广播媒体和工作实际,有效调整节目,贯穿文化立台理念。  相似文献   

18.
江珊娜 《新闻世界》2013,(4):295-297
本文通过“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受众中接受程度调查为基础,分析以“红歌会”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接受程度较低的原因。并从传播学和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出发,将《中国红色会》与同类节目作比较分析,得出“红歌会”在青年大学生中增强影响力的途径与方法,以期为该节目以及相关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从《唐宫盛宴》到《洛神水赋》,在2021年频频出圈。节目融合现代艺术与科技,呈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盛宴,借助鲜明的文化符号,强化历史认同,弘扬主流价值,赢得了广大受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喜爱,这为文化类节目的产业化发展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廖立胜 《传媒》2019,(12):65-67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背景下,电视媒体积极创新节目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自信。《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少年国学派》《百心百匠》《我是讲书人》《喝彩中华》等一大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其中,大型原创戏曲文化类电视节目《喝彩中华》一经推出就以其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受到观众的喜爱,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节目“拥抱传统,喝彩中华”,以“人物+故事+戏曲”的新颖模式吸引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