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和中国美学研究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中国传统哲学和"士夫"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历代知识分子画家和艺术理论家不断丰富和发展并最终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文人画"理论体系。上溯唐代,从流传下来的书画作品和艺术批评中已经能够感受到时人对"文人画"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观念的关注,也充分预示了"文人画"在审美倾向和创作实践上将对未来的中国绘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人画"与"院体画"体现了中国绘画史中两种最为重要的绘画审美思想与艺术创作形态,对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也各自体现出不同的时代审美内涵。"文人画"观在明代社会文化形态中的意义转变以及近现代绘画史研究中的涵义拓展,体现了其审美内涵的时代发展特征。"院体画"则是伴随着封建社会宫廷画院的产生出现的,有其鲜明的绘画风格特征与时代审美内涵,但是"院体画"的说法在当代已经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3.
史荣利 《文教资料》2008,(23):85-86
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个具有独特审美风格的绘画形式,"文人画"最早是董其昌提出来的,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以其独特的美学思想、系统的美学理论、丰富的笔墨技法,为中国传统绘画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我们如何了解中国传统文人和文人的绘画,以及如何传承文人画是当下我们在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如何用过去文人画家的学识和道德来规范今天的艺术创作.文人画中优秀的传统审美特性和民族精神是我们的文化根基,需求我们在当今艺术理论中去不时地吸收、传承与开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艺术史上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传统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和情景合一的人文理想,文人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构成了文人画独特的文化符号识别,具有明显的语言形态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从这一符号所蕴涵的文化线索中可以窥见文人画产生的缘由、规律及其艺术思想,从而得以解析传统"文人画"艺术风格及其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6.
文人画中的诗画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千余年来,一直以它特有的方式,传承着人们的审美意愿,伴随着华夏民族之历程。正确解读文人画中诗画结合的历史背景、创作思想和审美取向,有助于我们在对待历史文化的传承问题上,树立正确的观点和态度,有助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禅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是佛教在中国的表现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禅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思想现象,在艺术表现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给文人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绘画语言形式上讲,它促成了文人画风格的诞生和南北宗画风的分离;从绘画题材上讲,它促成了山水、花鸟等自然题材在画坛上的传统地位;从绘画批评机制上讲,它左右了社会普遍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文人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形式 ,或者一种绘画美学思想 ,自宋代以后在中国传统画坛一直操执牛耳 ,充当盟主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价值取向 ,本文通过从审美创造和艺术风格入手的“逸”到转变和扩展为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层面的“逸”的分析 ,着重阐述了“文人画”审美价值取向的主调——“逸格”境层的创构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书画一直非常重视骨法用笔,注重笔墨的艺术表现力与独立的审美意象,此三者始终贯穿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中。在传统绘画尤其是文人画中,书法用笔不仅是绘画造型的手段,也是绘画形式、绘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绘画审美的重要对象。一个中国画家的书法造诣、对笔墨驾驭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其绘画的内在价值和境界。  相似文献   

10.
从墨竹这一中国文人画中最常见的绘画题材入手,简要论述了竹画的产生、发展与确立,展示了竹子从绘画形象转化为绘画符号并且最终还原为审美对象的过程。进而以墨竹为媒介探完了诗歌题材中带有自然性与原生态的审美,儒家思想中人伦道德的审美与文人画中淡逸抒情的审美之间的关系与流变。最后.以墨竹与中国文人画审美的暗合为突破口,揭示了墨竹题材产生的内因,阐释了文人画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人画是中国画的审美水平提高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人画家以其独特的艺术追求表达了他们对世态和艺术的感悟和理解.其以情为本,游情翰墨,追求神韵的审美取向,同时也强化了水墨精神中的理性意识,从而进一步促成并完善了文人的理想人格.文人画以其较高的审美价值,完整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2.
作为民间职业画师,李耕的绘画体现了民间审美趣味,具备民间艺术"俗"的特征,但是他的绘画价值、形态和精神追求却具备了主流文人画"雅"的特征。立足于当今雅俗蜕变、新旧交融的文化环境,从民间画师身份、文人画体式、雅俗兼融意趣三个方面为李耕绘画进行艺术定位,为理解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出现了专业画家,绘画创作呈现繁荣的景象,一时人才辈出.顾恺之以其高超的绘画技能和他本人相当的文化素养及超凡脱俗的气质成为东晋最伟大的绘画理论家.他在绘画中有意识地介入了文人士大夫的人格情操和审美情趣,并提出了"传神论",成为我国最早较完备的绘画理论.它已经较全面地接触到中国绘画的艺术规律,影响深远.其后由人物画领域发展到山水画、花鸟画等领域,一直推动着中国历代绘画的发展,促进中国绘画独特民族风格的形成,渐渐拉开了早期中国文人画理论的历史序幕.  相似文献   

14.
莫兰迪的绘画质朴无华,造型简约,力求探寻最平凡状态中的深层意识,在精神境界、艺术追求上与中国文人画中的"逸品"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莫兰迪的绘画质朴无华,造型简约,力求探寻最平凡状态中的深层意识,在精神境界、艺术追求上与中国文人画中的"逸品"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从中国古代文人画创作中的“似”与“不似”造型理论出发,谈谈文人画家的形神观,以及文人画的审美旨趣,旨在弘扬民族绘画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两宋时期是中国古典文艺最重要的转型时期.在宋代艺术整体求新尚变的时代风气影响下,作为精英艺术两种核心样式的诗歌与绘画,也都经历了各自的转化与蜕变,而诗画两者暗隐其间的相互关系,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宋代艺术风貌与宋诗新变,宋代院体画面貌与文人趣味的渗透,以及宋代文人画对传统绘画审美的重构的相关问题,认为宋代诗画的各自变化,正映现了中国审美和艺术发展自身的内在要求,诗的异变转化和画的纯粹提升都从这一时期展开,中国艺术自此结束了中古时代的丰神朗硕,揭开了近古时代的野逸清旷.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人画是中国艺术史上极为独特的景观。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人画对当今的中国绘画创作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文人画的形成及发展、主要艺术特征、历史影响等方面对文人画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9.
简论苏轼对文人画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人画发展至今,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历程,她在中国画坛上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人画的审美情趣和笔墨形式,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倡导,她已经不言而喻地成为传统中国画的主要特征。我们回顾文人画理论的发展过程,缅怀作为文人画理论的奠基人——苏轼,研究苏轼对文人画理论的卓越贡献,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绘画理论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艺术实践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人画具有写意重于写形的特点,反映中国文人画家的志趣与修养,其评价标准以内在精神气韵为先.从王维和朱耷等人开始,形成中国文人山水画的体系,并逐渐走向成熟,由于受西方的绘画影响和国内的政治需要,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却面临空前危机.但中国文人画对中国绘画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大的艺术影响力,所以本文对中国文人画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未来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