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09—201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创业企业IPO后的董事会结构对企业研发资源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创业企业IPO后创始高管团队控制董事会程度与企业研发资源投入正相关,创始高管团队持股比例及股权分散程度与企业研发资源投入的关系亦是如此;进一步发现创始高管团队持股比例与股权分散程度的交互作用加强了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而在创始高管团队控制董事会程度、创始高管团队持股比例与股权分散程度的三重交互作用中,创始高管团队控制董事会程度与持股股权分散程度之间存在互补作用,与其持股比例之间存在替代作用;研究还揭示外部专家型董事而不是外部监管型董事对企业研发资源投入更为关注.研究结论从董事会结构进化论的视角,为创业企业优化IPO治理结构、促进企业研发资源投入方面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利用创业板及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以每轮投资规模和投资时间间隔衡量阶段性投资,研究风险资本的阶段性投资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每轮投资规模与投资时间间隔均与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正相关;(2)在对样本进一步细分后,发现对于不同投资阶段,阶段性投资对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即对于早期投资阶段,每轮投资规模与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正相关,投资时间间隔与研发投入强度显著负相关;而对于后期投资阶段,每轮投资规模与研发投入强度没有显著相关性,投资时间间隔与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正相关。说明风险资本不仅通过阶段性投资缓解了企业创新活动中的融资约束问题,还通过调整投资时间间隔来调整监督强度,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投入。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1—2016年838家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探讨了董事会监督对企业研发投入的非线性影响以及监督复杂性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监督与企业研发投入存在非线性的倒U形关系;环境复杂性增强了董事会监督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倒U形关系,而组织复杂性(企业规模、企业产品多元化)削弱了董事会监督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倒U形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中,董事会监督与企业研发投入仍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但在国有企业中,董事会监督对企业研发投入仅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加深了对董事会监督所带来的成本与收益的理解,丰富了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整合以往不一致的研究结论亦具有贡献。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792个创业团队为样本,探索创业团队薪酬股权特征与研发强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创业板企业研发强度与毛利率和首发市盈率显著正相关;创业团队平均年薪与研发费用占销售额/总资产比例、员工人均研发费用显著正相关;创业团队平均持股数量与研发费用占销售额/净利润比例、员工人均研发费用显著负相关;创业团队年薪异质性与4个研发强度变量显著负相关;创业团队股权异质性与研发费用占销售额/总资产比例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了企业竞争战略因素,研究竞争战略、创新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以下结论:创新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其中研发投入具有滞后性,对滞后一期的企业绩效的影响更大;差异化战略与创新研发投入正相关,成本领先战略与创新研发投入的关系不显著;竞争战略与创新研发投入的相互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了显著影响,差异化战略下创新研发投入能够提高企业绩效,而成本领先战略下创新研发投入将使企业绩效受损。  相似文献   

6.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和代理理论,从创新投入,未控制投入的创新产出和控制投入的创新产出三个层面研究企业创新绩效,分析CEO过度自信对三个层面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董事会特征在上述关系中起到的调节作用。利用2007~2015年中国A股所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和CEO两职兼任增强了上述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占比削弱了上述正相关关系;董事会流动性增强了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企业网络理论,引入研发团队网络结构试图解释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选取汽车产业15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当研发团队E-I指数较高或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势较低时,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正相关关系不显著;当研发团队E-I指数较低或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势较高时,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正相关关系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企业间研发投入差异的原因,结合资源依赖理论和代理理论,研究了董事会人力资本、CEO权力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2007-2009年沪深两市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董事会人力资本深度与企业研发投入正相关,较大的CEO权力负向调节这种关系;董事会人力资本广度对企业研发投入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人力资本深度和CEO权力的交互影响是导致企业间研发投入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与采用2012—2017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研究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以及区分不同行业和地区来分析影响的异质性。其中企业研发创新活动根据发展阶段分为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实证结果表明:财政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促进作用;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不显著。按照行业划分,财政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对非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不显著,创新产出的关系显著。按照地区划分,对于东部地区,财政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对于非东部地区,财政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与创新产出关系不密切。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优化财政补贴的配置,提高财政补贴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现有文献多从宏观层面关注非正规部门的规模变化,很少关注其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本文利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调查数据,考察来自非正规部门的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创新方式以及创新类型等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正规部门竞争会倒逼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创新类型来看,新增的创新资源主要用于产品创新、技术升级以及提高个性化生产能力,对以改善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为核心的流程创新没有显著影响;从创新方式来看,非正规部门竞争会加剧企业之间的模仿创新和抑制企业的自主创新。政府需要规范非正规生产单位的灰色竞争行为,引导其从模仿生产向草根创新创业过渡。  相似文献   

11.
以波特假说为理论基础,将现有区域或行业层面的研究细化到微观企业层面,选取中国火电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零膨胀模型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努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强度与中国火电企业研发投入呈显著的“U”型关系,且这一关系受到企业规模的负向调节作用。环境规制增强能够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但是随着企业规模扩张,环境规制增强反而会抑制企业的研发投入。(2)环境规制强度与中国火电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这一关系也受到企业规模的负向调节作用。环境规制强度过大会导致企业专利申请数量降低,但是随着企业规模扩张,这一问题将有所缓解,甚至会出现逆转。因此,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努力的激励作用并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我国2005-2007年30万家工业企业数据,对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到:我国仅10%左右的企业有研发活动,在从事研发活动的企业中49.25%的企业研发活动不稳定;年销售收入大于3亿元的特大型企业,其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只有0.52%;研发投入产业分布具有明显重型化工业结构特征、地区分布不均衡;政府引导企业研发投入的特征明显;大规模、寿命期长的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比例高、研发投入总量大,但研发投入强度反而更低;研发投入集中度较高,约1/4的研发投入集中在有研发投资活动的3%的企业里,研发投资还没有成为一般企业的自主行为.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到:第一,企业规模、年龄等内部因素显著正向影响研发投入总量,但显著负向影响研发投资强度,企业规模与“研发投资/总资产”表示的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企业利润显著正向影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但对国有企业影响不显著;第二,地区财政的科技支持、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显著提高了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但对国有企业的作用大大超过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投入存在两难: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大、强度高,主要来源于财政和信贷支持,企业缺乏内生的激励与资金来源;私营企业创新投入有内生激励,但缺乏政府财政支持、尤其信贷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江苏省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新能源3个行业领域1562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3个行业样本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力度与技术创新绩效产出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研发人员比例与技术创新绩效产出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研发经费对技术创新绩效产出的贡献率远高于研发人员对技术创新绩效产出的贡献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创新绩效产出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产出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企业总资产对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程度要明显高于员工总数对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程度.研发投入和企业规模对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程度存在行业差异.  相似文献   

14.
创业板公司的研发投入对于构建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10-2014年77家创业板公司年报数据进行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与研发投入呈现“U”型关系,公司规模存在三个门限值,分别为1.027、0.468、0.068;高官工资与研发投入呈现倒“U”型关系;股权集中度、两权分离程度、公司税负均与研发投入负相关;董事会规模、公司总资产增长率、经济景气指数均研发投入正相关;上一期研发投入与本期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公司研发投入具有持续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2010—2013年中国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董事会网络位置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关系,并检验了产权性质与创新环境对以上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董事会网络位置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相比国有企业,董事会网络位置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效用更显著;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相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董事会网络位置对技术创新投入的提升效用更显著。结果表明,董事会网络位置、产权性质及创新环境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10—2015年沪深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和研发投入均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当二者同时存在时,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相互促进,且政府补贴的促进效果要优于研发投入;政府补贴与研发投入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企业研发机构是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但现有相关研究更多集中在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上,较少关注企业研发机构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此,选取2013—2020年我国29个省份的高技术企业的相关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其研发机构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静态线性关系、静态非线性关系和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并选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一步分析企业创新、研发机构规模、研发经费投入、研发劳动力投入的脉冲响应。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机构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不存在显著静态线性关系;随着企业研发机构规模扩大,其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弹性逐渐降低;随着企业创新成果水平的提高,企业研发机构规模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弹性增大;企业研发机构规模扩大实际会在滞后1期时对企业创新产生最大的正向作用,且持续性不强,而企业创新对企业研发机构规模存在负向影响,说明当企业达成现阶段的创新目标后,大多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创新,甚至适当削减其研发机构规模。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技术领域(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与盈利能力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行业研发和创新活动,因其性质不同、行业竞争结构不同、项目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不同,导致研发投入和产出水平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会表现出不同轨迹。其中,只有企业研发活动人力投入指标在各行业中都呈现与企业盈利指标的正相关关系,而其他指标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在不同的行业中表现不尽相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以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主,新产品销售收入比、研发人员人均知识产权数量与企业盈利能力以负相关关系为主,相关关系均表现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1—2015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年报数据,运用STATA 14.0进行面板回归分析,实证分析资本结构、企业规模、股权结构、研发人员投入、研发知识产出等因素对医药上市公司研发资金投入强度的影响,为提升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水平提供参考。结果显示,企业规模、股权结构中股权制衡度、研发人员投入、研发知识产出均与医药上市公司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资本结构、股权结构中股权集中度均与医药上市公司研发资金投入强度无显著相关关系。通过适当的扩大企业规模、增加研发人员投入、完善专利保护制度,促进研发成果高效率转化、合理分配股权结构等手段提高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研发资金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20.
冯泽  陈凯华  戴小勇 《科研管理》2019,40(10):73-86
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的文献缺乏从整个创新链的全角度揭示税收优惠政策是否真正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探索。基于中关村科技型企业数据,本文选取税收优惠政策中典型的政策工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作为研究对象,有别于已有主要从“投入”视角关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引导作用的研究,从“投入-产出-收益”的创新链全视角,将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阶段与技术转化阶段,以揭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否真的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投入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与强度;在产出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仅促进了研发产出规模的提升,而对于产出强度则无显著影响;在收益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收益规模与强度同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的发现肯定了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及其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思路为揭示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的效果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发现为从创新链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角度思考和改善政府研发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和实施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