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莫燕  翟倩男 《科技与管理》2020,22(1):100-106
本文结合当前所处的网络环境,从情绪性动机、认知性动机、社会性动机确定消费者传播负面EWOM意愿的影响因素,引入态度的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丰富并完善消费者传播负面EWOM意愿影响因素的模型。研究表明:发泄不满、利他主义、联系强度、社会归属感的动机越强,消费者传播负面EWOM的意愿越强,并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情感态度和认知态度。其中,形象建立只和认知态度正相关;消费者态度中的不同成分还和传播负面EWOM的意愿正向相关,在发泄不满、利他主义、联系强度、社会归属感对消费者传播负面EWOM的影响中,其中介作用也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基于以品牌延伸理论,以文献回顾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重点以迪卡侬为研究案例,通过零售业态的创新唤起消费者对于专业运动和新兴消费方式的兴趣,更深层次开发中国运动品市场,是国产运动品牌学习的方向。本文结合我国运动品市场的具体情况,构建了国产品牌可以实施的品牌管理策略,以品牌延伸和自有品牌带动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的认知、喜爱和购买行为,以零售业态的革新引导消费者意识和消费习惯的转变,并对品牌战略提供支持。希望对国产运动品牌逆转收缩颓势有一定帮助,并在与国际品牌的较量中能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与青睐。  相似文献   

3.
产品营销中所要面临的就是怎么样使消费者尽快接受自己的产品。着重研究了原产地优势和产品复杂性对于消费者的认知的影响,利用李克特5点量表、结合T检验和相关分析,研究证明结果复杂性和过程复杂性是如何共同作用认知。同时引入了中介变量消费者专业化程度,多方面分析了原产地优势和复杂性是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于原产地优势的认知。进一步中介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专业化程度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而且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为产品的营销和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研究阐述了混合产品的概念内涵及其意义,从认知理论视角及信息处理视角总结了混合产品的消费者认知机制,分析了消费者对混合产品认知机制的影响因素.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混合产品的研究框架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化商务的兴起,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社会化购物社区诞生了。对于社会化购物社区,消费者的购买转化率至关重要,然而到目前,还尚未有文献探讨社会化购物社区的技术特征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刺激-机体-反应框架,从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的集成视角,构建了社会化购物社区技术特征与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关系模型。以社会化购物社区美丽说中的成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社交性技术特征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对社区诚实的认知信任和对社区的情感信任;自我参照性技术特征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消费者对社区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又最终对消费者通过社区购买产品的意向产生正向影响;情感信任对购买意向的作用要强于认知信任。研究结果为社会化购物社区提供商通过设计与监控社区的技术特征来提高社区的购买转化率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网络团购日益成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本文通过情景模拟实验,分析了网络团购中时间压力和参照群体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研究了人格特质对于这些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网络团购中时间压力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网络团购中参照群体(已团购人数)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消费者人格特质对于参照群体影响网络团购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发生调节作用。消费者的人格特质越偏向于享乐主义,相对深思熟虑者,参照群体对购买意愿越有正向影响。本研究丰富了网络团购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结论对网络团购行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考虑消费者偏好下中国产业类型选择的灰色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8,(1):31-35
考虑不同的装备制造产业类型,消费者对中国本土装备制造企业和跨国装备制造企业产品的偏好程度不同,以及现实中技术水平和生产要素依赖度的不确定性,将区间灰数引入到传统的Stackelberg博弈中,从不同产业类型层面上对两竞争企业市场份额以及消费者对其的偏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两竞争企业都从事研发设计活动,则消费者偏好于本土企业产品,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此偏好越强,但是消费者对跨国企业的市场需求高于本土企业。当两竞争企业都从事生产制造活动,且随着生产要素依赖度的提升,偏好于跨国企业产品就越强,消费者对跨国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量高于本土企业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产品创新信息源的挖掘方法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晓屏 《科学学研究》2003,21(Z1):261-265
本文认为深层次、模糊认知的心理需要、体验需要是产品创新关键的信息源,对开发全新市场、引导消费时尚、领先竞争对手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把敏感消费者作为信息源分析对象,探究其认知结构,并由此构造了产品创新信息源的挖掘方法体系,它整合了当前研究消费者认知结构的一些重要方法,把消费者价值观与产品属性关联起来。研究通过实验对方法体系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中国当代消费者行为出发,在华东地区进行问卷调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估奥运赞助营销的效果。实证结果说明中国企业在制定奥运赞助策略时要考虑中国当代消费者行为的特点,中国境内企业推行奥运赞助策略对于"消费者忠诚度"和"企业形象"可能会有显著提升,尤其对"消费者忠诚度"的影响较大,奥运赞助对于"消费者感知度"的影响相对较小。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思雪  林汉川 《科研管理》2018,39(12):69-77
对于在新兴市场或发展中国家提升中国产品的海外形象,创新和企业社会责任哪个更为重要?本文基于来自中亚六国的海外消费者的302份调查问卷数据,通过使用多重中介模型,对提升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的主要路径和策略重点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定位与中国产品海外形象正相关;基于技术的创新和基于市场的创新是中国企业提升在发展中国家产品形象的重要中介;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对提升中国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的形象也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显示,基于技术的创新、基于市场的创新和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对于提升中国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的海外形象具有同等的重要作用,这一结论与其他地区创新优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战术重点形成反差。研究结果对于中国产品在发展中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苏敬勤  单国栋 《科研管理》2016,37(6):92-102
本文基于认知视角,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深入考察和分析动态视角下中国复杂产品系统企业技术发展的主导逻辑。研究发现:复杂产品系统企业中存在一种一以贯之的“技术归因”逻辑,其内涵体现为外部驱动、任务定义、任务实现和任务保障四个方面;复杂产品系统企业的“技术归因”逻辑具有“任务导向”和“技术聚焦”的特点,使企业聚焦于技术获取和产品研发任务,从而获得长期绩效和持续竞争优势。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技术归因”认知逻辑的惯性特征对自主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同组织阶层逻辑差异、与行业逻辑匹配性等问题,及其对中国复杂产品系统企业具有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relevance of innovation strategy to various categories of Chinese firms and investigates its relationship with innovation performance during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of the 1990s. Data from 1244 Chinese firms in Beijing are used to ascertain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innovation objectives, along with the innovation strategies adopted by manufacturing firms. Results show that innovation activities were confined to the domestic sphere and mainly directed at quality improvement. Chi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which obtained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through the high-tech firm accreditation system generally perform better. They had already started moving away from a reliance on imported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nd using indigenous R&D efforts to innovate for the coming market economy.  相似文献   

13.
李长青  彭馨 《科研管理》2021,42(9):34-43
    本文从企业迁移效应和激励效应角度,利用微观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税收竞争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路径进行分解。研究发现:(1)地方税收竞争可以有效提升本地区的出口产品质量。(2)异质性分析表明,税收竞争对外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比内资企业更大;税收竞争对高效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比低效率企业更大。(3)MP动态分解显示,地方政府税收竞争通过激励本地区企业提高生产率(而非引入高效率的新企业)来提升本地区的出口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薛阳阳  陈梅梅    平军 《现代情报》2014,34(8):7-13
本文从商品品类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大陆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偏好,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我国大陆31个省市重新划分为八个区域,进而对这八大区域及不同群体特征的消费者网络购买行为的商品偏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消费者对化妆及护理用品、母婴用品/玩具、家居/建材、食品/保健品、汽车/车饰/配件及文化/娱乐/服务等商品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且不同群体特征的消费者网购偏好不同,并随区域而异。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农业资源平衡表体系建立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加入WTO后 ,中国农业将面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意味着今后中国农产品供求将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 ,由此也决定了未来中国农业资源配置也处于不断变动之中 ,建立农产品 -农业资源平衡表体系 ,对保障农业产品有效供给 ,实现农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地分析了不同农产品平衡表和不同农业资源的基本结构模式 ,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农产品 -农业资源平衡表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 ;并通过实例分析 ,初步探讨了农产品与农业资源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将新产品比例作为衡量企业研发产出的指标,利用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效率和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得出,制造企业的平均研发弹性为0.13,各所有权企业的研发弹性中,中外合资企业最高为0.19,台港澳独资企业最低为0.1。外资研发外溢效果有助于各类厂商生产新产品,但中资研发外溢效果则不利于外资企业生产新产品,对中资企业则无显著影响。由于中国内外销市场差异大,同时内外销企业生产新产品的可能性与新产品比例均高于完全内销与完全外销厂商,且中资企业受外销比例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国省际2003~2008年内资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技术转移、消化吸收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从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两种不同的技术转移渠道考察,研究结果显示,技术引进一方面对中国内资高技术产业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直接正面影响,另一方面作为调节变量显著提升了研发经费投入对产品创新绩效的边际贡献,国内技术购买对中国内资高技术产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消化吸收投入对中国内资高技术产业产品创新绩效贡献明显。进一步讨论,在技术引进过程中,中国内资高技术产业要注重消化吸收投入,提升技术吸收学习能力;要进一步繁荣国内技术交易市场,为中国内资高技术产业实施国内技术购买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的暴发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广泛关注,截至2020年6月15日,国内外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相关文献已超过4万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英文网站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中文网站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网”,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检索2020年1月1日至6月15日COVID-19相关科研成果在国内外科技期刊报道的情况,比较国内外科技期刊在重大科研成果报道中的差异,并对热点文章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科技期刊发表的文献总数量接近,均超过2万条;国际顶尖英文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的论文影响力(单篇总被引频次最高达1553次)远高于中文期刊(单.篇总被引频次最高达185次)和国内较好的英文期刊(单篇总被引频次最高达241次)。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科研人员国际交流的需要,中国需要创办和培植更多更好的英文科技期刊,同时应该加快英文期刊数据库的建设。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刘祥霞  王锐  陈学中 《资源科学》2015,37(2):280-290
利用修正的投入产出法和2001-2012年中国海关货物进出口商品分类数据,研究和测算了中国进出口商品中的隐含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和进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都有明显增长,但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增长更快;中国是典型的隐含碳净出口国,且少数产业部门集中了国内绝大多数的碳排放。为了改善国内的生态环境,本文以贸易差额、生态环境差额和碳排系数为依据进行了产业归类,提出了绿色贸易转型的相关策略,以便更好地实现国内节能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刍论金融产品创新与银行营销模式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资银行挺进中国市场,加剧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变革营销模式,即由企业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客观必然选择。金融产品创新作为银行营销模式转变的具体表现,已经越来越受到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视。综观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产品创新的整合性不强、市场营销与产品研发缺少互动、配套机制有待完善等。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完善金融产品创新机制、有效实现营销模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