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熊英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13-17
语言是不能脱离其生态环境、具有自组织调节能力的动态开放系统。土家语是一种濒危语言,她的濒危与她赖以生存的语言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越来越开放、兼容的外生态环境是土家语急剧濒危的客观条件;"先天"不足、语言功能衰退、语言活力不足,是土家语急剧濒危的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2.
他砂汉语的"去来"句是不同于周边西南官话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句式,其"去来"一词语音形式是汉语,但语义及语法功能却是土家语的。这种特殊的句式是受当地土家语影响而产生的,是语言深度接触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土家语属于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作为武陵地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文化空间处于不断变迁的状态.文化空间在土家语的保护和传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土家语提供使用的场所,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形成土家族聚居区民众使用土家语的文化氛围.因此,土家族民众要树立文化自觉意识,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营造适合土家语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空间,为土家语的保护和传承探索出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他砂汉语的标记被动式有"名<,受>着+[名<,施>]+动""名<,受>+名<,施>+各+动""名<,受>着+名<,施>+各+动"等三种类型.讨论这三种标记被动式的用法及被动标志的来源.他砂汉语中由被动标记"各"和"着……各"构成的被动式均与土家语的影响有关,它们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土家语的抵抗和改造,属于汉语、土家语深度...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文化的多样性都向着趋同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文化大语境下,很多文化现象都将湮没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土家语言是土家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变化相应的会引起其他文化因子的深刻变化,带来新一轮的文化整合。正确的面对土家语的转用.做好土家语的保护研究和转型时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湘西龙山县D学校考察,从文化主体自觉性角度发现土家语师资力量不足、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不合理、土家语教材不适用于一线教学、校园语言环境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土家语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进而提出全社会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对民族语言价值的认识;加强各方合作、整合资源、完善民族语言教学是保护和传承土家族语言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维特根斯坦将种种语言活动比作语言游戏,其中就包括翻译。该文从翻译是一种语言游戏的观点出发,指出翻译是由源语和目的语与这两种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并借用语言游戏的多样性、目的性、规则性、工具性等特点对翻译进行了阐述,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翻译与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8.
语言态度对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产生深刘的影响。通过对湖南省龙山县坡脚乡万龙村土家族人的实地语言情况的调查,可以从主观评价、民族意识、价值取向与行为倾向、语言忠诚等方面分析土家人的语言态度,从而透视和反观土家语濒危现象。  相似文献   

9.
语言不平等导致不同语言社团之间的模仿.描述和分析了一种"不成功"的模仿及其结果--类语码转换,它与语码转换具有形似而质异的关系,据此探究划分和界定言语社团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交叉,以反从语言变异的扩散到新的语言变异的出现与社会价值体系和经济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
英语阅读教学"综合视野"强调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是一个"综合而有侧重"的过程."综合视野"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关注激活话题词汇、解读信息链、跨句理解、加工语篇、赏析语言等语言变量,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促进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中介语和混合语的元音发音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了二语习得和语言接触的发展进程,比较了过渡、越位和反转三种变化模式在二语习得和语言接触中的表现,分析了反转模式的成因,进一步证实二语习得实际上是一种特定的语言接触。二语习得和中介语的研究意义将由此提升。  相似文献   

12.
从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入手,探讨了新疆民汉语言影响的特征,旨在建立语言接触影响的圈层规律。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相互交往、学习、融合,创造五彩缤纷的民族语言文化。本文将对语言接触做简要的介绍;根据汉族和西双版纳傣族之间语言接触情况,分析两种语言产生接触的部分原因及语言接触对傣族语言的影响。两族语言的接触,推动了文化交流和语言的演变,也为丰富我国语言文化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接触看英语借词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词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英汉语言接触对汉语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莫过于外来词的借用与吸收。借词的使用丰富了汉语语言,使汉语表述更加方便,简洁;同时,也对当今汉语词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英语借词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汉语词汇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XIAO Fang-ying 《海外英语》2014,(11):282-283,288
A problem has been arising among many English learners who would have frequent contact with English culture and the language. That is: they are inefficient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t is extremely obvious as far as Chinese students' language development is concerned. In my paper, I want to explore how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ELT) influences Chinese students' languag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国内语言接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学者们有关语言接触的探讨,在理论方面主要集中在研究的方法、接触的机制、与其他学派关系等方面;在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研究中关注于接触与语言的变异、借词、语法渗透、语音干扰、翻译研究等方面;在语言接触与汉语方言研究中主要涉及接触与汉语方言的特殊语言现象、方言系属、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交互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浅谈导游语言中英语俚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旅游活动中,外语导游不仅是游客的向导,还担负着翻译的重要职责。在与客人的接触过程中。如何正确地使用俚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1]萨莫瓦尔说:"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时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2]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多人往往重视语言的正确运用,而忽略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导致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频频发生。实际上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交际作用更大,它的差异比语言行为的差异所引起的文化冲突还要严重。根据毕继万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将非语言交际粗略地分成四大类:1)体态语;2)副语言;3)客体语;4)环境语,本文试从手势语、眼神交流、体触行为等方面研究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减少由此导致的文化差异的干扰,以促进人们之间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9.
语码转换是指操双语者在同一或不同话轮中对两种语言进行交替使用的双语现象或言语行为。语码转换是语言之间发生接触、互动的必然结果。文章以当代高校学生之间日常语码转换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旨在阐述高校学生语码转换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20.
母语与第二语言语感关系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为传统的语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图式理论对语感的生成及发展机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将语感看做人们在接触大量的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认知结构,并可以作为认知理解新的言语信息的基础。文章运用图式及原型理论的原理对母语与第二语言语感的关系从认知角度进行阐释,指出母语的语感图式是典型的,占据语感范畴的中心地位,而第二语言的语感图式是非典型的、模糊的、边缘的,并由此对外语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