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的强势语言,引起了汉语的诸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引起了汉语的欧化。该文主要从两方面分析英汉翻译中欧化的影响。一方面欧化丰富和完善了汉语;另一方面,它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对于不良影响本文列举出消极欧化的实例并出了一些优化策略,从而使学习者在翻译实践中能正视汉语的欧化并且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正在发生的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2.
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翻译语言呈现出欧化趋势。白话文自身的缺陷是欧化翻译的内在动因,而改造国民思想则是欧化翻译的外在动因。虽然欧化翻译在五四时期遭到了一些反对,但因其在汉语改造以及提高汉语表达功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翻译中的欧化要有一定的度,恶性的欧化翻译不仅不利于汉语的健康成长,还会妨碍汉语的发展。对欧化翻译的正确态度是:积极引导,使其健康发展而非对其扼杀。  相似文献   

3.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欧化现象是现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形成研究的重要领域。老舍作为重要的现代作家,其小说中的欧化现象很早便引起了学者注意。随着欧化研究逐步深入,去欧化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借助语料库,该研究对老舍1929-1961年间的小说进行考察后发现,老舍小说中存在去欧化现象,即代词“它”、介词“当”的使用频率先上升后下降;代词“它”指代对象、句法功能先增多后减少;“当……时候”结构容量先扩增后缩减;连词“或(者、是)”所衔成分的结构容量先扩增后缩减。这些历时变化揭示了去欧化现象发生在不同层面,且与欧化共存。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以来的近百年时间是现代汉语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伴随着大量西方文学作品汉译,汉语不可避免地受到印欧语的冲击,大量欧化词语和结构涌入汉语,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欧化语法现象。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是欧化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文章在数据的基础上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欧化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描述和分析,指出了欧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欧化,是指汉语受欧洲语言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它包括语音、词汇和句式等方面。本文仅从词汇方面来阐述现代汉语的欧化现象。词汇的欧化现象有很多,而本文所谈的典型的词汇欧化现象,是大家已普遍接受的,甚至不知道其是欧化的结果。这些典型的欧化现象主要表现在:日益增多的外来词、复音词、词缀以及第三人称的细分等。  相似文献   

6.
邹命贵 《山东教育科研》2014,(9):I0001-I0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文化层面的交流与互动也更加频繁。“欧化”就是在这样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指的是传统的汉语文化在受到西方语言(尤其是英语)的浸染后发生的一系列语言、语义、句式等方面的变化。透过翻译,欧化汉语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即是在此背景下对欧化翻译现象及过往的欧化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分析了导致翻译欧化的内因和外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汉语的欧化为基础,利用生成语法中的理论——格理论和题元理论,分析欧化后的被动句的结构。研究表明,汉语"欧化"之后,被动句的转换生成过程与其英语句子类似,"欧化"后的汉语被动句与其相对应的英语被动句极其相似,在句法结构上也高度一致。分析汉语句子的"欧化"有利于学习者了解"欧化"这一概念和掌握基本的欧化句型,对汉语语法研究、汉语书面语的优化以及语言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大量英语作品被译成汉语的过程中,英语作为强势语言对汉语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致使汉语中出现了一些违背语法规范的语言变异现象,即欧化现象。欧化语在汉语中表现为多个层面,如单词、词组和句子。从句法的角度讨论欧化的汉语,进行英汉语对比分析,将有助于唤起汉语使用者的民族意识,保护和净化我们美丽的祖国语言。  相似文献   

9.
印欧语对于汉语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随着语言的演变就出现了欧化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发展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但是学术界对于欧化汉语的评价也褒贬不一.该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的各个方面分析产生欧化语法现象的原因,并对欧化的译文进行改进,从而减少在翻译的过程中欧化汉语带来的影响,并使其能够应用到我们的翻译实践与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
欧化可以为汉语注入活力,使汉语更具表现力,但凡事过犹不及。《三杯茶》翻译中有的的不休、判断句替代描写句、滥用代名词等过度欧化的情况,对汉语的危害很大。翻译工作者应避免过度欧化,以保护汉语。  相似文献   

11.
欧化汉语与读者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层面分析了欧化汉语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时代背景解析读者对欧化汉语的反应。尤其对当代大学生读者群对欧化译文的反应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采用语言接触的新视角对此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2.
孙颖 《考试周刊》2013,(96):17-18
本文全面探讨了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欧化现象,并对这些语法现象的欧化进行了分类,以此说明间接语言接触在汉语语法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汉语语法的欧化,是汉语语法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显著特征。欧化的语法现象之多、速度之快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其中汉语句法的欧化越发明显。本文对汉语句子的复杂化各方面进行阐述,包括汉语主语的增加,系词"是"引入汉语,被动式使用范围变宽,连接成分的使用,插入语增加,分句前置向后置转化,说话者的语序位置灵活性等等。欧化是大势所趋,既要有着开放的心态,同时也要有着谨慎的态度,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皆不可取。  相似文献   

14.
英汉翻译中的欧化现象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时期,同时"五四"运动之后兴起的"白话文运动"加剧了汉语的欧化。在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下,尤其是中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英汉语言接触更频繁和广泛,欧化出现了新的特点,汉语体系一层层地被打破。本文的语料分接触前和接触后两个时期,来自于文学作品、最新的报纸和因特网,并利用汉语语料库,分析欧化语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汉语欧化是西风东渐以来的一大语言现象,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但汉语的恶性欧化对中华民族语言自身也构成种种威胁,这一点已明显体现在当今的初中生作文中。该文从个例分析出发,对初中生作文语言的欧化特点做出探析,并从作文教学的角度对教师应对这一现象的责任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汉语欧化与翻译间的历史关联出发,批判了欧化翻译对汉语以及汉民族文化所带来的破坏性,提出文学翻译中文言传统的部分回归可能是解决翻译中欧化现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欧化”不仅影响了汉语词汇、语法,而且对文学文体也有潜在的影响,适度地欧化,使现代散文卓有成就。欧化给现代散文带来文体上的新变,与传统散文相比,欧化的散文文体具有亲切自然的风味;与旧白话文相比,欧化的散文文体获得了现代意义上的诗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汉语欧化与翻译间的历史关联出发,批判了欧化翻译对汉语以及汉民族文化所带来的破坏性,提出文学翻译中文言传统的部分回归可能是解决翻译中欧化现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欧化着眼汉语社区,研究集中在词汇和语法层面;反向迁移着眼二语者个体,涵括了语音、形态、词汇、句法、语义、语用和概念等层面。欧化研究采用翻译文本对比和语料库研究手段;反向迁移研究多采用实验手段。随着国内二语群体的不断增长和西方文化不断地渗透,二语者个体的"欧化"可能扩大到整个社区,促成汉语进一步欧化。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前后,随着大量的西方科学典籍、文学作品翻译到中国来,不少知识分子受到印欧语的影响,不仅大量地使用音译的外来词,而且还自觉不自觉地把一些印欧语的语法现象引入到汉语的书面作品中,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欧化句。汉语中的欧化句有各种情况。有的表现在复句中各分句都勉强增添主语,因而使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