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技术创新与制度和管理创新的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没有制度创新作为保证,国有企业就缺乏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也难以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造、合理的治理结构是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管理创新是把技术创新转化为实践活动的推动力,通过管理创新形成企业对企业家、研究开发和营销人才的激励,进而推动市场创新和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应该是个一体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常亮 《中国软科学》2001,(10):63-67
本文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理论与沈阳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的试点实践研究,分析了在大中型企业中开展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需要把握的几个关系,提出了当前推动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技术创新成为维持与提升国家、产业、地区与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的确立,激发了我国企业的创新热潮.在比较评述了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机制和政策,对我国技术创新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从政策、市场、R&D投入机制、融资、产学研和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美欧、日韩公司技术创新机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美欧公司在技术创新机制上采取一种自主创新模式,日韩公司的技术创新则是一种模仿创新模式。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美欧、日韩两类公司呼自技术创新机制及80年代期后出现的新特点进行比较,说明模仿创新是欠发达国家企业迎头赶上的权宜这计,但非长久之计,最终还要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龙头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路径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分类模型和回归模型对龙头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路径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方向的创新支出强度构建二维模型,将龙头上市企业的技术创新路径分为自主创新路径、引进创新路径和复合创新路径,随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多数龙头企业选择了自主创新路径,传统行业和部分国有大型龙头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仍需提高。盈利水平、国际化程度和政府补助均与龙头上市企业的创新投入呈显著正相关,负债水平则显著负相关,国际化程度和政府补助对制造业企业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孟庆伟 《科研管理》2001,22(1):58-63
本把责任和激励作为沟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纽带,以“两不”、“四自”、“四权”这一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典型经营机制为基础,讨论了民营科技型企业是如何通过“两不”、“四自”、“四权”的制度建设促进其技术创新机制形成的,并分析了上述制度建设对强化我国多数国有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责任和激励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自主技术创新价值链分析框架,结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2006年对我国六大产业中的2130家大中型企业进行的技术创新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持续开展存在经济因素、知识因素、市场体制机制、社会环境等四方面因素的阻碍;而且各阻碍因素的实际影响程度与人们对此重视程度的主观评价之间存在差距。要消除创新障碍因素,关键需要制度创新,在创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上深入推进市场化;强化技术创新价值链的社会支持网络;建立健全创新风险的分散机制;整合创新要素部门的合作和竞争,推动自主技术创新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分析国有企业安全技术创新状况入手,指出目前国有企业安全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列举神华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安全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国有企业提高安全技术创新能力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缺乏对资源型企业如何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的研究,以5家世界500强资源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深入剖析资源型企业通过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提升自主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以及关键要素,提出相应的理论命题,得出结论如下:推动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提升的重要因素是发挥企业需求主体作用,基本保障是发挥企业研发投入主体作用,重要途径是发挥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作用,重要支撑是发挥企业研发组织主体作用,关键要素则是发挥企业人才培养主体作用。研究结论启示资源型企业加强研发投入、构建以自身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组合、构建内部技术研发平台以及培养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政策等,以增强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提升自主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以261家制造业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协同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企业外部因素(数字环境、融资环境、技术环境)和内部因素(内部管理能力、资源获取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对制造业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多重联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单个因素并不会构成高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但自主创新能力对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具有普适作用;数字环境主导下资源与创新驱动型、数字环境助力下自主创新驱动型和企业内部自主创新驱动型三种组态可以促进高企业转型升级,不同组态代表着不同内外部环境下转型升级的多重实现方式,尤其对于一线城市来说,数字环境与企业内部环境对企业转型升级存在协同效应;非高企业转型升级也包含三种组态,它们均显现出自主创新能力缺失的问题,再次印证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并从整合视角挖掘了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外部协同机制,从而推动了数字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研究。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社会行为科学的一般机理,构建了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系统模型,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的创新动机和创新需求,外部环境刺激来自市场竞争和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对民营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地区行业内产业集聚和竞争状况对上述影响关系的调节效应。本文研究发现:(1)随着地区行业内国有企业研发投入比例的升高,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显著减少,即,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挤出效应;(2)在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和行业内,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会显著加强;(3)在竞争程度较高的地区和行业内,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则会显著减弱。本文为政府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推进企业主导的自主创新战略有效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提高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所在。本文从自主创新的主体构成及其利益诉求研究入手,构建了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模型,对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现状、问题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应用"轻触理论",提出了完善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将动态能力理论与企业自主创新理论结合起来,应用系统学分析工具,提出了“动态能力、自主创新机制、自主创新绩效”三者之间关系的“D-I-P”模型,并应用统计软件(SPSS)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开展了对三者关系的实证研究.研究验证了以下命题:动态能力对企业自主创新机制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影响;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对绩效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影响;动态能力对自主创新绩效有着非显著性的正相关影响;自主创新机制在动态能力、创新绩效形成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中介变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8—2019年我国国有上市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样本数据,使用双重/无偏机器学习方法,研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为时下进行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参考借鉴。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促进了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同时,引入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股东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提高创新投入强度与改善创新效率两途径促进企业创新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和熊猫电子集团在研究开发、中试生产、市场销售等三个主要的阶段,以及职工培训和组织创新等技术创新重要方面的实践经验,讨论了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机制,并由此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2010—2013年中国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董事会网络位置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关系,并检验了产权性质与创新环境对以上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董事会网络位置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相比国有企业,董事会网络位置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效用更显著;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相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董事会网络位置对技术创新投入的提升效用更显著。结果表明,董事会网络位置、产权性质及创新环境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方法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企业整体上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先进的技术创新方法可以辅助实现,技术创新方法(TR IZ理论)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已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但目前我国对技术创新方法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需要加大宣传,加大经费投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和普及,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9.
治理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企业治理机制与企业创新关系研究中引入经营管理者行为这一独立研究变量,综合几种治理机制,重点分析了不同治理机制如何通过经营者的行为(关注企业长期发展和能力的发挥)对企业突变创新、渐进创新选择产生影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尝试建立治理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关系的分析框架,并揭示企业治理机制对创新活动的影响路径和机理,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2019,(7)
按照行为动机理论分析框架,提出驱动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三大内在需求因素:市场需求、获利能力和企业扩张,以2011~2016年1348家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内在需求与技术创新互动机制,并加入企业生命周期因素,研究互动机制存在的周期异质性。全样本结果表明:战略新兴产业中获利能力与技术创新的正向循环成立,市场需求和企业扩张与技术创新虽存在互动关系,但由于需求瓶颈与替代效应的存在使其并未形成正向循环。周期样本结果表明: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的正向循环机制仅在企业成熟期成立,初创期、成长期及成熟期仅存在技术创新与获利能力之间的单向关系。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扩张与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机制由于企业扩张对技术创新的负向影响而未形成正向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