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在教学《病梅馆记》时,感慨颇多。文中写江宁、苏州和杭州都盛产梅。文人画士有他们独特的审美趣味:“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些君子却托人暗示卖梅者。要“斫其(梅)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联想到当下中学生的写作.他们的写作不也都是被框于盐中.被棕绳捆绑的吗?他们不也都是有待“纵之顺之,毁其盆,(重)埋于地,解其棕缚”的病梅吗?  相似文献   

2.
病梅馆记     
<正>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  相似文献   

3.
在《病梅馆记》的授课过程中,张莲同学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文中多次提到残梅病梅的系列行为,每次出现的先后顺序却不一样。开篇先说有的人‘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的审美标准,接着写‘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则与前文‘正’与‘密’的顺序相左,接下来所说的‘梅之欹之疏之曲’,也与开篇‘曲—欹—疏’的顺序不同,最后‘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这一句,与上文的顺序皆不相同。大家之笔讲究前后一致,句式比…  相似文献   

4.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是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听抨击的某些文人画士(隐指封建统治者)的品梅标准。对这个标准中的“以”字,不少高等院校和省市教育部门编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都把它解作“认为”、“以为”或“把”、“拿”。上述两种解释,都是“以”的常用义。不仅在古代汉语中屡见不鲜,而且还保留在现代汉语之  相似文献   

5.
本文谈谈对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几点思考。 一、什么是美,美的哪里? 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说:“或日‘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龚自珍在这里批评的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实在是文人画士对梅的审美观。他们认为梅这欹之疏之曲才是美。而龚自珍却以此为丑“誓疗之:纵之顺之……”必复之全之”,恢复梅的自然生态才是美。这是龚自珍的审美观。 大自然的绿色该是人见人爱的了吧。然而朱自清却在《绿》中写到:“我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扬。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  相似文献   

6.
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是一篇影射时弊的文章。一般认为此文反对文人画士偏爱梅花的病态,所托之意不难辨明。但是也该看到,在龚自珍的托意之外,梅花的美仍然有她的特点。龚自珍对“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些话,没有下“谬矣”的结论,而认为是“固也”,就是固然不错的意思。教学中,对这两个字不可忽略。梅  相似文献   

7.
对《病梅馆记》文中“固也”一语,新、旧高二册《语文》课本均注曰:“本来是这样。”笔者认为,此注殊不可解。兹质疑如下: 原文是这样:“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注释表明,作者是赞同“或曰”之见的。照此,对下文作者的相关言行则有诸多不可解之点:1.作者既已赞同“或曰”之  相似文献   

8.
一、记叙文为什么应该有“转折” 1.“转折”起波澜。文人画士有一种审梅观:“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写记叙文和文人画士养梅一样,忌太笔直,忌太端正,有时也忌太稠密。总之,记叙文喜欢的是一种波澜,形成波澜最好的办法就是转折。这正如一张尺牍有限的山水画卷.如果里面只画着一座平顶山,山...  相似文献   

9.
《病梅馆记》(亦题作《疗梅说》)是龚自珍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比较突出地反映了龚自珍的美学思想的一个方面.龚自珍在文章中,要求解除对"病梅"的束缚,明确反对那种"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的娇揉造作的审美趣味和风尚,并对摧正就曲、蔑视社会中"正"、"直"的美的不合理性进行了无情批判和揭露,斥责了"文人画士"们病态的审美主张.他指  相似文献   

10.
周世恩 《师道》2015,(1):20-22
晚清文学家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说:"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以梅喻人,反对对人才的各种人为扭曲。他还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疾呼。由盆景,我想到了从事的教育。如果把教育的对象——学生比作盆栽的植物,把施教者比作制作盆景的艺人,那么,我们是否也像无数的园艺工人那样,做过很多看上去很美的事情呢?看上去很美——家庭教  相似文献   

11.
人们称赞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可谓贴切之至。园丁终日劳作精心培育花木 ,教师则终生忘我工作培养祖国下一代。然而 ,为园丁者竟有人因一己之私而摧残幼苗。清朝龚自珍先生写的《病梅馆记》文中就有人为了“求重价而对无拘无束生长着的梅斫其正 ,养其旁条 ,删其密 ,夭其稚枝 ,锄其直 ,遏其生气”。使得“江、浙之梅皆病”。教师队伍中是否也有人在有意无意地压制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呢 ?回答是有的。有人只讲教书不重育人 ,有人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有人厚此薄彼 ,有人言行不一……就说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吧 ,本应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但也时…  相似文献   

12.
<正>作文教学饱受诟病,写作水平的提升成为师生的心头之痛。偶将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和龚自珍《病梅馆记》放到一起品读,竟有意外惊喜——这两篇古文名作恰好从正、反两方面针砭作文教学的病症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良方。《病梅馆记》中鬻梅者因文人画士之好"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而"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  相似文献   

13.
《病梅馆记》起于梅之曲直、欹正、疏密,应以直、密、正,承以欹、疏、曲,终于正、密、直。有人就认为,这样显然没有做到几个义项的语序应受第一个句子语序的制约,产生了语序不合理的毛病。其实这是误解。钱钟书先生《管锥编》65页论《关雎·序》“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一句:“‘哀窈窕’句紧承‘不淫其色’句,‘思贤才’句遥承‘忧在进贤’句,此古人修词一法……古希腊谈艺谓之‘丫叉句法’。”又于857页论乐毅《献书报燕王》中征引诗文例句以博其趣。事实上这种前呼后应参差不整的“丫叉句法”,只要稍加心意就能摭拾。有一句…  相似文献   

14.
摸钟辨声     
【原文】陈述古密直①,尝知②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③为盗者。述古乃绐④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后阁⑤祠⑥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⑦,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之。乃阴⑧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手,皆有墨,惟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⑨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摘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陈述古:即陈襄,字述古,宋神宗时侍御史。密直:官名,“枢密院直学士”的简称。②知:主持,这里指做县令。…  相似文献   

15.
文章的成功取决于诸多因素,如文章的立意、结构安排、材料运用、语言锤炼等。在这些因素中,我感触最深的为语言运用方面,尤其是词语的精当使用。归有光《项脊轩志》里面有一句:“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泣”字为何重复使用呢?原来归氏幼年丧母,虽九岁能文,但仕途不顺,加上家道中落,老妪讲述旧事,作者由于思念慈母,悲叹个人与家族的遭遇,此为“余泣”的原因;“妪亦泣”愈加说明归氏家族的遭遇值得同情,同时也表现了此位长者的仁慈善良之心,这样就更好地照应了前文的“亦多可悲”。由此可见,精当的词语会引导读者向文章的更深更广处去挖掘,让读者更为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灵魂。清代著名文学家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一文,更能说明这一点。文中有几句描绘得相当形象: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中描绘梅被摧残的情形时用了六个动词,分别为“斫”、“养”、“删”、“天”、“锄”、“遏”,作者如果只是意在写梅被摧残,用的着  相似文献   

16.
智破盗贼案     
原文陈述古密直知建州蒲城县(1)。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2)。述古乃绐之曰(3):“某神有一钟(4),能辨盗,至灵(5)!”使人迎置后阁祠之(6),引群囚立钟前。自陈(7):“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8),祷钟(9)。祭讫(10),以帷围之(11),乃阴使人以墨涂钟(12)。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13)。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14),遂承为盗(15)。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16)。注释(1)陈述古:即陈襄,宋神宗时曾任侍御史;密直:枢密院直学士的简称,官名;知:掌握,指担任某种官职;建州蒲城:今建州蒲城县。(2)的(d…  相似文献   

17.
吴森权 《广东教育》2004,(12):59-59
在校园里看到植物被修理得整整齐齐的,丝毫没有个性的枝桠,我总会想象一个园丁,走在花园中,见到参差不齐的枝桠就拿出剪刀,刷刷的没几下,就是高矮一般了。这也令我想起《病梅馆记》所述,人们“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相似文献   

18.
【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篇》  相似文献   

19.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也哉?”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  相似文献   

20.
《病梅馆记》起于梅之曲直、欹正、疏密,应以直、密、正,承以欹、疏、曲,终于正、密、直。有人就认为,这样显然没有做到几个义项的语序应受第一个句子语序的制约,产生了语序不合理的毛病。其实这是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