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赵春雨 《学前教育》2011,(11):28-28
天佑表现出的特点是一种性别偏爱。所谓性别偏爱是个体对男性角色或女性角色的偏爱倾向。一般而言,幼儿常常偏爱与自己同性别成员的角色或活动。一方面是与成人潜移默化的性别教育有关,另一方面是幼儿通过观察学习或模仿,认同了自己的性别,比如,我是女的(或男的)就婴像她(或他)那样行为,男孩该做男孩的事,女孩该做女孩的事。  相似文献   

2.
刘青青 《早期教育》2012,(10):33-36
本研究运用图片测查法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120名试,分为3岁组、4岁组、5岁组、6岁组四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30名被试,其中男女各半,测查了3岁咱岁幼儿性别概念的认知发展。结果表明:1.幼儿性别概念的发展确实呈现了如柯尔伯格所说的阶段论。2.幼儿性别概念的发展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和认知对象的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幼儿园40名中班幼儿进行性别意识研究,利用访谈的方法对被试幼儿的40名家长和1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班幼儿的性别意识发展特点:性别认同方面,中班幼儿对于自身的男女性别认识清楚;性别稳定性方面,中班幼儿知道性别不会随着时间、情境和成长变化而变化,对人的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已经基本形成;性别恒常性方面,女孩回答性别恒常性问题的正确率总体上比男孩略高一些,中班幼儿对自身及他人的性别属性的永久性有了一定认知,具有了性别恒常性意识。2.父母的教育作为上的特征:家长带幼儿认识性器官在男女不同性别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家长带男孩认识性器官的比率显著高于家长带女孩认识性器官的比率;家长对幼儿相反性别行为的干涉程度在男女不同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当幼儿表现出相反性别的行为时,家长对于男孩的干涉比例要高。3.幼儿园中班教师的性别教育实践特征:幼儿园中班教师认为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十分必要;幼儿园中班教师自身的性别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性别意识;幼儿园中班教师具有明确的性别教育观念,重视对幼儿的性别教育,并通过绘本故事、动画片、师幼谈话、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  相似文献   

4.
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性别认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对一实验测试的方法对104名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性别认知的测验.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的性别稳定性和性别一致性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13-15岁组儿童的性别稳定性和性别一致性的认知能力提高显著;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对自己的性别稳定性的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对他人的认知,女孩对性别一致性的认知水平显著优于男孩.  相似文献   

5.
采用儿童性别概念认知调查问卷与性别角色量表调查了儿童性别概念认知与性别角色发展状况,以便提出有针对性教育策略。结果发现,四~六岁儿童性别同一性认知发展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六岁儿童性别稳定性水平均显著高于四岁、五岁儿童,但后者性别稳定性认知水平差异不显著;性别恒常性认知水平年龄差异均显著,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四、五、六岁组。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学前儿童中已分布,四岁儿童女性化与双性化的比例均在30%左右,五岁儿童双性化比例达到74.32%的峰值,六岁儿童双性化比例逐渐下降为54.65%;男性化比例有所偏低,最高的出现在四岁组20.28%。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的性别概念认知与性别角色类型发展状况均表现出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特征分化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从众行为也称遵从、相符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改变自己的态度,放弃自己原先的意见,而产生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通过采用问卷法、测查法对3~6岁幼儿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从众行为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幼儿的从众行为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智力水平对幼儿的从众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幼儿父母的年龄、职业、教养方式等对幼儿的从众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幼儿更易接受同辈群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丽英  王小林 《教师》2013,(20):124-124
幼儿期是性别概念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性别概念的发展包括性别认同、性别稳定和性别恒常三个阶段。幼儿经常会表现出诸多与性别有关的问题,合理有效的性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性别概念和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实验法和访谈法,对幼儿园4个年级共32名幼儿的性别意识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幼儿性意识发展的敏感期是3岁~5岁,这个阶段,幼儿对不同性别的辨别能力和理解能力突飞猛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能够运用语言说出两性的某些差别.  相似文献   

9.
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征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包括正确使用性别标签,理解性别的稳定性、坚定性和生物发生学基础,知道男女生理上的差别。研究发现,大多数2.5—3岁的儿童已能正确说出自己是男孩或是女孩,但不能认识到性别是不变的属性。如给一个男孩穿上裙子,会被说成是女孩。3—5岁还不能理解性别的坚定性。5—7岁开始理解性别的坚定性,认识到性别不会因外表打扮的变化而变化。这正是儿童达到液体和数量守恒的阶段。理解男女生理上的差异是在学龄期间。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和非参与式观察法,从幼儿园班级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一日活动安排和师幼互动等方面收集城镇幼儿园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的数据和案例。结果发现整体状况良好,但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墙面的装饰、幼儿用品的选择、读物的内容、游戏角色的选择、教师和幼儿对男女性别角色的期待。文章据此提出在幼儿园推进性别平等教育的建议,以期消除现存的性别刻板印象,帮助幼儿建构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682名中国、日本和韩国3岁-6岁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对幼儿语言表达和理解的发展进行跨文化研究。从幼儿语言发展的主要内环境(幼儿性别、年龄)和主要外环境(母亲的工作、母亲的育儿知识、母亲对丈夫的态度、母子关系、母亲的处世态度和母亲对孩子的态度)两个方面探讨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主要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中日韩三国幼儿语言发展有显著差异;(2)幼儿语言发展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得不均衡;(3)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母亲的教养行为是导致幼儿语言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性别决定的生物学机制和性别决定基因(SRY)的定位、结构、功能、表达特异性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SRY在奶牛精子性别控制与胚胎性别鉴定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用于胚胎鉴定的PCR扩增法和DNA探针法。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因女教师占绝对优势的现实会在师幼交往和教师教育行为中无意识地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两性和谐的教育环境对于实现教育领域的性别平等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树立先进的性别观念,并努力培养双性化的行为模式,在师幼交往中通过具体的教育行为积极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以利于幼儿人格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3~6岁儿童性别恒常性发展与性别角色偏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实验测试法,选取了72名被试,分为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各24名被试,男女各半.研究者通过性别恒常性测验和性别角色偏好测验,验证了柯尔伯格性别认知发展理论提出的性别认同性、性别稳定性以及性别一致性三个阶段发展的线性模式.在考察性别、年龄与性别恒常性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时,研究者发现性别恒常性发展的年龄效应非常突出,但性别恒常性水平的高低与性别角色偏好之间并没有出现如柯尔伯格理论所假设的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性别观念的实现方式与语言共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别观念的实现方式有语法形式与词汇形式两种。从语言共性的角度出发,性别观念的实现可归纳为三种对立:(+生命物):(-生命物),(十家禽、家畜):(-家禽、家畜),(+大动物):(-大动物),人与动物在性别观念的实现方式上则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中和的一面。性别观念实现方式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受人类化、认知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理解是社会认知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在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是幼儿情绪理解迅速发展的时期.本研究选取142名3岁~6岁幼儿,通过表情识别、情绪线索识别、愿望情绪理解、信念情绪理解四项测验任务,探讨我国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年龄、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选取90名3~6岁幼儿,通过“幼儿心理导向”课程,并采用行为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对幼儿交往策略进行有计划的培养,一年后,考察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干预前,小班幼儿缺乏社会性交往技巧;中班幼儿交往策略水平不高;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实验干预手段的不同,幼儿运用交往策略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中班幼儿提高最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运用交往策略的种类有所增加,种类以请求交换为主;幼儿运用交往策略的水平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性别图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图式是指用来选择和加工与性别有关信息的知识结构。作者采用开放式问卷及有结构问卷两种方法,编制了性别图式问卷并进行了测量。借鉴贝姆的研究,将量化结果分为四种性别图式类型——刻板化者、性倒错者、双性气质者及未分化者。研究结果表明:(1)四种性别图式类型在大学生中所占比例不等,男性中双性气质者居多,而女性刻板化者居多;(2)拥有不同性别图式者的性别角色心理发展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19.
幼儿入园适应性行为的研究是一项很重要且很有必要的工作,了解和研究该阶段幼儿适应性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规律,可为幼儿园教育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幼儿入园的表现进行连续的观察记录,从年龄、性别、亲子联接等方面来研究对幼儿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然人的性别并非个人隐私,性别是区分自然人的基本依据,在自然人的性征与染色体不一致时,应以染色体确定其性别。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选择自己的性别。但父母对胎儿的性别没有选择权。自然人的性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功用:性别对自然人的行为有影响。性别平等(男女平等)是文明社会的表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