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艾芜和梅里美在对生活的观察和选材方面有惊人的相似,相似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作家对现实所采取的相似态度,是其产生共同点的原因.但是.艾芜笔下的劳动者的生活强力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阶级意识.他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切的爱,对生活有乐观坚定的信念.梅里美赞赏的原始活力则偏重于自然生命力的流露,他远离劳动人民的生活.竭力避免在人物和情节上表现自己的爱憎.以冷静的态度进行描述和刻划.  相似文献   

2.
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多以农村作为题材,描写普通劳动人民平凡的故事。路遥的著名作品《平凡的世界》深刻描写了时代变化中平凡人物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描写了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吃苦耐劳,靠着不懈的奋斗去改变生活、改变命运,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的故事,谱写了平凡人生命的壮歌。  相似文献   

3.
一、左翼新秀的创作特点 (1)在题材上不局限于直接描写工农的生活和革命斗争,而多写自己所熟悉的,体验较深的生活,所以,所反映的生活面较为广阔。如张天翼的小说,在题材上涉及城乡各阶层和阶级,而表现得最多,也最能显示他的艺术个性的,是他对种种灰色人生的描写。 (2)在人物塑造上,不急于去塑造“突变式”的英雄,而重视描写生活中的真实人物,所以,所刻划的人物也更多样化,如艾芜的小说对流浪者的描写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4.
艾芜与梅里美由于相似的社会变革运动与生活经历 ,使他们的小说创作在地域描写、题材选择和人物塑造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相似之处。然而 ,由于历史条件、民族文化传统、政治环境以及作家性格和审美趣味的差异 ,又使他们的创作表现出极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运用白描手法的艺术大师。白描是鲁迅小说的主要描写手法。鲁迅一贯不赞成以辞藻来掩饰事物和人物的本来面目,强调作品中描述的故事、环境、人物应当象生活中那样真切、自然、本色。他早年写的《莲蓬人》诗中有“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诗句,作家赞赏  相似文献   

6.
《南行记》新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行记》是艾芜一生创作中最有特点、最有影响、成就最高的作品。他的独创性在于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认识、理解。带有作家的传记性手法。塑造了一种具有粗犷的野性性格的下层人物的典型,具有朴素的阶级感情,原始的正义感同情心,为有良知的人塑造了一个“伊甸园”,体现了强烈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的重大成就之一,就是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在中国艺术形象之林中放射着夺目的光彩.它们揭示着旧社会的面貌和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提供着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有着深远的典型意义.综观鲁迅小说我们可以看到,鲁迅描写人物的基本原则是力求神似,从来不孤立地静止地描写人物的外貌.他笔下的人物多是传神的写意画,正如鲁迅自己说的:有时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所达到的思想深度 ,是前所未有的。它对于劳动人民和下层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 ,是与众不同的 ,他不是着重于叙述他们如何贫困 ,而往往把他的笔伸向人物的灵魂。罗丹曾说过 :“只要注意一个人的脸 ,就能了解这个人的灵魂。”因此 ,我们在读鲁迅的小说时 ,不妨读读小说中所描绘的那些独具个性的脸 ,即人物神态 ,看看它们各自不同凡响的艺术作用。下面以中学语文课本选入的鲁迅小说为例谈谈浅见。一、神态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孔乙己一到店 ,所有的人便都取笑他 ,当有人说他偷了东西 ,并举出“亲眼见他偷何家的书 ,被吊着打”。这时的孔乙…  相似文献   

9.
古今中外,凡是杰出的作家,都非常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生活。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的鲁迅,非常注重细节描写的运用。鲁迅先生在他的《药》中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笔者试举两处,加以赏析。  相似文献   

10.
蒲松龄是一位对黑暗社会中的苦难百姓怀有深切同情的伟大作家。他痛恨官场黑暗、吏治腐败、恶人横行,痛恨黑暗势力给劳动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他在《聊斋志异》中不仅表现了封建官吏对人民的欺凌、压榨、残害,更着力表现了被压迫者对压迫者的抗争、惩治、复仇。在很多作品中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复仇意识。在他描写的所有领域,都表现了抗争复仇内容。在公案诉讼题材作品中,在爱情题材作品中,在科举题材作品中,都塑造出了众多的复仇者形象,这些作品构成了一部奇特的复仇大观。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所达到的思想深度,足前所未有的。它对于劳动人民和下层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是与众不同的,他不是着重于叙述他们如何贫困,而往往把他的笔伸向人物的灵魂。罗丹曾说过:“只要注意一个人的脸,就能了解这个人的灵魂。”因此,我们在读鲁迅的小说时,不妨读读小说中所描绘的那  相似文献   

12.
孙犁的作品诗思如火,情真意美。他“不一定妄想超越别人,但是他希望向读者提供一点新鲜的东西,就是希望在艺术园林里栽培一株新树。”他的创作实践说明,他在这方面的努力是成功的。 第一,独特的感受。孙犁的作品浓郁的抒情洋溢其中。这种抒情,来自于作家对他笔下人物的热爱,对生活的理解和熟悉。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家乡人民正直、朴质、勤劳、善良的可贵精神,家乡人民在艰苦斗争生活。正义战争中的不屈表现,激发滋养了作家“爱”的思想,因而他能够更深刻更本质地理解所要描写的人物和生活。无论在他的战争题材小说《荷花淀》、《嘱咐》中还是在他的现实小说《铁木前传》中。作者都把挖掘人民心灵深处的美作为重笔来写。而战争过程,农村政治运动则几笔带过。他把小说作为“思想感情的体现”。 第二,精巧的构思。孙犁捕捉生活形象的方式很独特。他具有“诗人气质”,他往往紧紧抓住与自己心灵相契合的那一部分,最打动自己的一瞬间,加以精巧的构思,浓墨重彩地描写。孙犁小说善于抓住人物思想性格或事件最重要最特殊的部分,强调它,突出它。让读者通过这样鲜亮的环节,去抓住整条的环链,看到全部的生活。而人物思想性格非主要的特点、不鲜明的地方则坚决地舍去,以期达到构成质朴、单纯和完  相似文献   

13.
古今中外,凡是杰出的作家,都非常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生活。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的鲁迅,非常注重细节描写的运用。鲁迅先生在他的《药》中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笔者试举两处,加以赏析。  相似文献   

14.
作家莫言常常关注饥饿题材,这与莫言的童年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因为他有苦难的经历,所以在莫言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饥饿情结。这种饥饿情结常常表现在四个方面:描写人物的饥饿生活、描写底层人物的艰难处境、饥饿成为创作源泉、饥饿主题和语言风格的成型。  相似文献   

15.
叶紫是20世纪30年代一位重要的青年革命作家。他创作的农村题材小说在凸现主题和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作品的人物语言在描写刻画方面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人物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二是人物语言具有浓郁的益阳方言韵味。  相似文献   

16.
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杰作——《茫茫黑夜漫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塞利纳一生写过9部小说,《茫茫黑夜漫游》是其代表作,它集中地包容了作者小说的写作题材。从思想内容来看,这部小说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描写:战争,殖民主义在非洲,美国的繁荣和工人的艰苦劳动的对照,巴黎下层人民的生活。这些内容并非不曾出现在其他作家的作品中,但集中在一部三十几万字的小说中加以描写,却是独一无二的。这四个方面的内容,都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30年代初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问题,有的甚至是当时最重大的问题。小说通过这些问题的描写,尖锐而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善于运用简洁、自然的口语化的语言,是该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点。小说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独特创造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缺憾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在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城乡劳动者,但多数作者注意的仍不是工人和农民,而是知识分子。鲁迅则采取了与此不同的态度,开拓更有新意的题材。鲁迅是熟悉农村社会,了解农民生活的伟大作家。农民问题是鲁迅注意的中心,描写农民的作品在鲁迅的小说里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和鲁迅作为革命民主主义作家的地位正相适应。农民问题是当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就其本质来说是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作家。他从二十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为后人留下了近五百万字的文学巨著。他的作品(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人物、语言、山水、民俗等方面,可谓匠心独运,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很少有人比得上的。他的作品内容大致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围绕湘西社会特定的历史环境,表现下层人民的各种生命形式,表现下层人民的酸、甜、苦、乐;二是从道德的角度将下层人民的生活和都市上层社会生活进行对照,从而表现他对湘西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城市官僚、商人、知识阶层的厌恶。沈从文小说题材广泛,内容多变,但最终都落实到试图用在下层人民中保留的健康、纯朴、充满活力的道德原素来救治虚伪、怯懦自私的民族老化症;落实到以人生的种种道德表现为中心,来表达对现实中人与人关系的批判,以及对一种道德理想的期待。因此,沈从文的小说作品的道德意识是比较突出的。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但随之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这正如一些学者提出的,“生产力发展了,然而道德却后退了”;“当今社会道德衰退的严重性首先反映在它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种权力结构之中”;其次  相似文献   

19.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不论哪一个时代哪一个民族的小说,都离不开写人。老舍就是一位擅长写“人”的市民作家,他对现代文学的主要贡献就是塑造了一批其他作家很少提供的,既有典型意义又有个性特征的城市下层人物的形像。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展示了城市下层生活的形形色色的图画,广泛描写了小官僚、小职员、小商贩、车夫、巡警、强盗、艺人、暗娼、地痞、流氓等三教九流、五  相似文献   

20.
路善全 《学语文》2004,(2):17-17
多年来,我一直以一种感受的方式去接触鲁迅及其作品。又一次翻开《故乡》,走近作家“所记忆的故乡”,一派宁静、祥和的乡土气息及民族生活景象扑面而来。这篇写于1921年初的农村题材小说,开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先河。小说中所描述的中国农村的普通人事及人物命运,与鲁迅其他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