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变易理论以促进学习者学习为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辨、学习内容、关键特征与变易图式等,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可以为"教育研究方法"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支撑。文章以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为例,得到相应启示:变易理论的主要观点对于"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内容的学理认知及其设计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后在处理上表现出三种重要的变易,即预设的、实践的以及体验到的;在教学中不仅应重塑教学观,突出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而且应重塑设计观,设计出适切的变易图式,利用变易特征指导教学,同时应重塑活动观,准确定位学习起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2.
课堂学习研究缘起于现象图析学,以变易理论作为"内核",是教研人员与中小学教师共同参与的一种行动研究,是以改善课堂教与学为目标的教研活动。课堂学习研究的理论框架包括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方式的变易,教师理解和处理教学内容方式的变易,应用变易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具体步骤包括选择学习内容、明确学生的前期理解、设计并实施课例、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记录并汇报研究结果。两种重要类型包括(准)实验类型和循环研究类型。课堂学习研究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围绕“变易学习理论”的基本架构,香港课例研究的实践模式体现为互动协调的六个步骤:研究小组的成立及培训、选取课题拟定学习内容、确定关键特征、开展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和教学评估。以变易学习理论为理论内核,以学习内容为研究起点,以学生、教师、学校协调发展为目标是其主要特征。对内地而言,借鉴香港课例研究实践模式关键要注重课例研究活动的连续性、构建多重资源支持系统、深入课例研究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变易理论指出,要正确认识某事物,就应该分离出该事物的关键特征,运用变易图式加以对比,可以有效达到对关键属性的辨析。以"变易理论"作为大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可以有效改善教与学,照顾学习差异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虞远振 《广西教育》2012,(30):13+92-13,92
变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个体与世界的内在关系”,学生作为学习者,只有与学习内容直接接触,才能形成对事物的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变易学习理论提供了一种认识枯燥理论、复杂问题的思考框架。《思想品德》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一门综合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它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地方在于它从生活现象出发,不但追求客观世界中事物的本质,更注重在人的主观世界中建构个人的价值体系。将变易学习理论引入思想品德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研究如何在变易学习理论指导下进行主题单元设计。  相似文献   

6.
变易理论关注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及变易图式的呈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变易理论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俊霞 《教师》2016,(5):21
变易理论是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研究中发展起来的理论,研究目的旨在帮助学生审辨学习内容及其关键属性。文章首先对变易理论进行概述,接着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第一课时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围绕对乘法分配律本质属性的认识,设计相关变易图式,在变与不变的环境中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变易理论是瑞典马飞龙教授提出的以学习内容及其关键特征为中心的学习理论,有对照、类合、区分、融合四种变易图式。变易理论提出没有变易就没有学习,强调学习是对事物的某种属性进行审辨,要审辨就要经历变易。对照图式在物理教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利用对照图式,可以较好地简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9.
"变易理论"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在学习进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变易",将预定学习内容中"变"与"不变"的方面同时呈现,以凸显关键特征,使学习者能够审辨到。"变易理论"在香港的课堂学习研究中发挥了广泛而积极的作用。对香港和大陆二年级故事(童话)教学两个课例的分析,展示了"变易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变易理论"的引入,将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深度教学”视域下的高中数学精准教学模式,要求通过大数据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深度教学理论、学习内容进行融合.课前深刻理解课标要求和教材意图,根据学生的学情及学习内容的主要特征,利用变易图式的对比、区分、类合和融合等功能对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重新设计,解决教师精准、科学地教,学生精准、高效地学,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以变易学习理论为基础的香港课例研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要经过研究小组的成立及培训、选取课题拟定学习内容、确定关键特征、开展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和教学评估六个步骤。以变易学习为理论内核,以“学习内容”为研究起点,以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协调发展为目标是香港课例研究的主要特征。借鉴香港课例研究的经验,在促进内地课例研究的发展中要做到:澄清概念、深入本土化研究;引入科学测评机制提高课例研究科学性;关注课例研究的长期目标和课例研究的连续性:构建多面向的课例研究小组。  相似文献   

12.
黄志军 《全球教育展望》2014,(11):121-128,100
“变易理论”是瑞典教育学者马飞龙(Ference Marton)等人在现象图式学基础上提出的一套学习理论,具有深厚的实证基础,在香港的中文课堂教学改进方面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变易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事物的某些方面同时保持变与不变,使其关键特征凸显出来并被学习者审辨到,可以带出四种变易图式:对照、类合、区分、融合。利用“变易理论”分析课堂,可以给中小学语文教学优化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课堂学习研究”是行动研究的一种,其特色在于通过行动研究聚焦于具体的一节课的教学,并以改善课堂上的教与学为目标。应该说,对教与学的研究,国内外均有不少有效的模式,如内地的教研活动,日本的授业研究。而“课堂学习研究”则是参考了这些模式发展而来的。虽然同是以改善教与学为目标,“课堂学习研究”和“授业研究”的最大分别在于,“课堂学习研究”以变易学习理论作基础,其关注点在如何设计适当的学习经验,来帮助学生掌握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其最终的目的,是找出教师处理学习内容的方法与学生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从而改进教与学。  相似文献   

14.
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要研究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并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关键属性的审视和识别,通过变易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形变与弹力》学习内容为载体,就如何实现学习内容关键属性的对比、分离、类合和融合4种变易图式给出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5.
香港地区关于朗读教学的研究不多,教师难以得到专业上的有力支持。香港一所中学的教师凭借“课堂学习研究”这个平台,与香港教育学院协作,在初中三年级进行了一次有关朗读教学的研究。研究由诊断学生朗读中的困难开始,继而找出学习内容及关键特征,并运用变易学习理论设计教学。三个循环的课堂实践不但让学生普遍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而且让教师认识到学生学习成果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翁丹芳 《考试周刊》2015,(11):170-171
变易理论是针对学习者如何掌握学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理论。本文结合职高会计教学实践,运用变易理论,就"明确‘教学要让学生学什么’"、"注重学情调研和分析"、"合理选用典型例证"等方面提出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将教材中“透镜及其应用”一章内容,以有利于深度学习的形式进行重新改编,以一个统一的主题统领全章,下设四个专题覆盖全章知识内容,形成一个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以大小情境引领,充分运用问题导学、学生活动和小组合作等教学形式,再辅以适当的拓展性课后作业,力促深度学习的发生。最后,通过这个单元教学课例,归纳出在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中达成深度学习的策略:课前为深度学习做好知识准备;课堂是深度学习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课后作业是深度学习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18.
钟虹 《福建教育》2023,(23):51-52
“变易图式”理论旨在引导学生在变化中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剥离”事物的非数学本质特征,准确理解数学概念。这样的把握事物本质属性的认知过程通常也是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9.
变易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由瑞典著名学者马飞龙教授提出之后,被广泛应用于香港课堂学习研究,作为教学设计和课堂分析的策略。本文介绍变易理论的精髓思想,并结合香港英语科课堂学习研究的经验,探讨该理论对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变易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由瑞典著名学者马飞龙教授提出之后,被广泛应用于香港课堂学习研究,作为教学设计和课堂分析的策略。本文介绍变易理论的精髓思想,并结合香港英语科课堂学习研究的经验,探讨该理论对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