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秦边纪略》对清初青海蒙古的若干记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秦边纪略》中有关清初青海蒙古的若干记载诸如“蒙古回回”,青海蒙古的商业贸易活动等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这些记载对于研究和探讨清初青海蒙古史提供了新颖的史料和信息。  相似文献   

2.
1860年舂,太平天国曾发动二破清军江南大营之役,战役中太平军著名将领侍王李世贤军曾进抵常州附近武进西南诸乡,但具体地点却众说不一。有持“湟里”或“湟里埠”之说者。譬如佚名《东南纪略》记载:“贼由官村犯武进之隍[湟]里埠。”王铭西《寇变纪略》记载:“二十一日,贼由句容犯丹阳,分股由溧阳窜武进湟里埠”。有持“杨柳埠”之说者。譬如徐日襄《庚申江阴东南常熟西北乡日记》记载:“三月二十六,闻贼自浙省回犯常郡至杨柳埠。”佚名《金坛围城追记》记载:“二十四日……午后闻贼踞杨柳埠。”也有持“阳溧埠”、“阳里埠”或“杨立埠”之说者。譬如滨湖拙隐《常州破陷始末》记载:“二十  相似文献   

3.
关于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李自成的死地,远在明末清初的一些史籍中就有不同的记载,以后更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成了一个谜。《明末记事本末》、《平寇志》《明季北略》、说李自成死在黔阳罗公山,《罪惟录》,《何腾蛟传》说李自成死在辰州九宫山,《绥寇纪略》、《明亡述略》、《怀陵流寇始终录》、《所知录》、《西南纪事》和《明史〈李自成》》认为死在通城九宫山,而《烈皇小识》《通山县志》等则主通山的九宫山。近年来对于此事又有不少讨论,但归纳起来以“通山说”和“石门夹山为僧说”为最,现述如下。“通山说”最早记载李自成死地的是(清)和硕英亲王阿  相似文献   

4.
《“吾社”究竟何所指》指瑕大同市北岳中学丰刘《“吾社”究竟何所指》一文(见《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7期)有不妥之处,试为之指出。该文曰:“据《明史·张溥传》和明代陆世仪、眉史氏的《复社纪略》载。……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张溥首倡,建立了明末的...  相似文献   

5.
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红军长征在湖南纪略》(以下简称《纪略》)一书。比较全面地记载了为掩护红军主力强渡湘江,为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战绩赫赫,英勇不屈,血染潇湘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转战在零陵的情况。颇有参考价值和可读性。但《纪略》叙述的某些史实却值得商榷,有待于进一步核实。  相似文献   

6.
《庚申夷氛纪略》是记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篇私家著述,所述僧格林沁在京津保卫战中的“畏葸”表现,近年来已被学术界多所引用。本文依据基本史料,辨析、指出了这篇野史有关记载的严重失实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邓之诚教授《五石斋日记》选录整理 ,自 193 8年 8月至 10月 ,他写的读书笔记 ,内容有阅陈济生《再生纪略》 ,系有关明末农民起义的重要史实。阅洪若皋《闽难记》 ,有叙耿精忠事及三藩与清初之史实。阅吴振臣《宁古塔纪略》系有关东北宁古塔之文化史料。此外阅《津西毖记》 ,阅秦武域《闻见辨香录》、穆衡《全川纪略》、钮学乾《渠村笔谈》以及《明人碑传辑本》等均有关明清之重要史实 ,可供学人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错杀李岩     
关于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史家对李自成所犯骄傲错误及“流寇主义”等,评论甚多,但对其错杀李岩、李牟问题,却或有意回避,或轻描淡写。而历史告诉我们,李自成在抗清战争的关键时刻,错杀李岩兄弟,留下这件火并冤案,后果极其严重。关于这一事件,有关历史资料的记载,虽略有差异,但《明史》和《绥寇纪略》、《平寇志》、《明史纪事本末》、《见闻随笔》、《鹿樵纪闻》、《守郧纪略》、《国榷》、《怀陵流寇始终录》、《明季北略》、《小腆纪年附考》以及《陕西通志》、《米脂县志》等书皆一致肯定:李岩兄弟是李自成以莫须有的罪名授意牛金星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杀害的。  相似文献   

9.
《宰惠纪略》是光绪年间柳堂任山东惠民县知县时的县政纪实,其详细记载了晚清地方州县有关行政、司法、教育、治乱等方面的内容。作为晚清极具影响力的官箴书之一,《宰惠纪略》为晚清县政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10.
拙稿《论明末农民起义军荥阳大会的卓越成就》(刊《历史教学》1962年2月号)一文,曾论述了这次大会与攻取凤阳的关系及其重大意义。方福仁先生对此表示异议,并从根本上怀疑荥阳大会的真实性(《明末农民军荥阳大会质疑》刊1962年7月4日《光明日报·史学》第241期,以下简称“方文”)。但拜读之后,感到“方文”并未提出使人信服的充分论据。荥阳大会,是明末农民战争史、以至中国近古史上一个重大事件,既然有人提出怀疑,通过讨论,弄清楚真象,还是非常必要的。一关于选择和解释史料的问题“方文”怀疑荥阳大会真实性的理由,是认为某些记述这一事件的史料是不可信的。因此,我们首先就从怎样选择和解释有关史料上作一些探讨。第一,“方文”认为《小腆纪年》等书中有关荥阳大会的记载,都是“从《绥寇纪略》中沿袭来的”。但并没有举出确凿可信的证据。其实,有关记述荥阳大会的史籍,并不象“方文”所列,仅只有  相似文献   

11.
一、《河南历代军事纪略》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在整理馆藏古籍中,发现了一批清代和民国年间的稿本和抄本,《河南历代军事纪略》是其中的一种.此书系十六开本,半页十行,行二十九字,小字双行同,无格.第一册封面署有韩自步名氏,并钤有“韩运章印”绿色方形印记.由此可知,此书系民国年间韩自步的手稿本.全书约四十万字,共三十五卷.目次如下:卷一和卷二春秋;卷三战国;卷四秦汉之际;卷五汉七国之乱;卷六光武中兴;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他是运用西方美学理论评论《红楼梦》的第一人,其悲剧理论的基础来源于叔本华的哲学美学观。王国维通过“解脱说”,“优美、壮美说”,“三种悲剧说”,深刻剖析了《红楼梦》的关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并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本文想就义和拳改称义和团以及“扶清灭洋”口号等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请同志们指正。一义和团原名义和拳,又名梅花拳,后来改称义和团。关于义和拳名称改变的时间,一些同志认为是在1899年毓贤出任山东巡抚期间将义和拳改称义和团的。这种说法与《清史稿·毓贤传》的记载“毓贤为更名曰‘团’,团建旗帜,皆署‘毓’字”,相吻合。另外,像刘孟扬的《天津拳匪变乱纪事》、鹿完天的《庚子北京事变纪略》等书也是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清范绍质《猺民纪略》为引子,梳理了明清福建漳汀、广东潮惠四地方志有关猛人、畲客(即今畲族先民)“概写”的文献源流,得出“漳汀文献主源于惠潮”,且“漳主源于惠,汀主源于潮”,四地内部又前后相袭的结论,指出后世援引此类文献论证问题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之一,在这个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论语》的记载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论语》文本中对“孝”阐释和分析入手,认为孔子“孝”理论是儒家“孝”道理论的开端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对后来《孝经》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清光绪戊戌年(1898)在天津石印出版的《津门纪略》,是研究天津地方史的一部重要参考书。该书作者署名“羊城旧客”,生平不详,直到1986年天津古籍出版社点校再版此书时,在“点校说明”中,仍不知“羊城旧客”的真实姓名。最近,阅读有关天津史的一些资料,发现“羊城旧客”即天津的华听桥,名铎孙,乃天津名家华长卿之孙、《津门文钞》编纂者华光鼐之子。申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第一册,载有《戊戌日记》一书(以下简称《日记》),附《自书戊戌纪略后》(《日记》钞本名《戊戌纪略》)一篇,署名袁世凯。袁世凯是戊戌政变的关键人物。《日记》是唯一以当事人身份详细记述谭嗣同夜访法华寺,与之密谋的材料,因此特别引人注目,近人论著,时有征引。但是,袁世凯为什么在戊戌政变后的第八天写下这篇《日记》?其主要内容是否可信?这些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后殖民文化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政治批评理论 ,本文通过《东方学》和《文化与帝国主义》这两本里程碑式著作 ,分析了美国学者赛义德有关“东方主义”和“文化批评”的理论 ,认为赛义德的理论建树奠定了后殖民文化理论的基础 ,但也存在一些理论上的“盲见” ,因此不能忽视其理论中缺乏一致性和启示性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晚唐五代诗僧齐己的诗学理论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认为齐己谈论诗歌技法的《风骚旨格》并不能代表齐己诗学理论的成就,而代表他诗学成就的理论是在其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许多富有创意的理论。齐已在《白莲集》诗歌中主要谈论了“诗兴”,“诗魔”,“骚雅”,“诗境”,“趣味”,“风格”“知音”等方面的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成功的人物性格塑造 ,是小说成熟的标志 ,那么 ,系统的人物性格理论 ,便是小说理论成熟的标志。金圣叹认为 ,“性格”是小说《水浒传》令人百读不厌的美感力量的源泉 ,认定小说的本质特征是“因文生事”。“因文生事”是以性格为神明 ,事体为骨髓 ,辞采为肌肤的小说构成系统。“文”是小说家追求的美学目标 ,“事”是“文”的载体。论文探讨了“文”在《水浒传》中的具体形态及金圣叹的评点 ,认为金圣叹所说的“文”是人物性格得以展现的行为过程。文章分析了金圣叹的人物性格理论 ,并与黑格尔的典型性格理论相比较 ,认为二者的理论内核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