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项节水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的小麦增产新技术——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简称地膜小麦或穴播地膜小麦)经过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李守谦研究员等人十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在陇原大地诞生了。同行专家认为,这是继杂交稻、杂交玉米、地膜玉米、水稻早育稀植之后,我国粮食增产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2.
科技动态     
今年是农业科技推广年,农业部日前在北京召开全国农技推广(种植业)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好十大先进适用的技术。 1.水稻旱育稀植及抛秧技术。今年新推广5000万亩,预计可增产粮食22亿公斤。 2.小麦精播半精播技术。今年计划推广2000万亩,可增产粮食6亿公斤。 3.地膜玉米。今年计划推广500万亩,可增产  相似文献   

3.
"用热水一泡,黑色地膜粉就可融化为液体地膜,可以直接现场喷施,增产幅度与普通塑料地膜的增产幅度相当,而每亩地成本比普通塑料地膜低5到10元,如加上铺膜、放苗和回收残膜的费用,液态地膜将降低使用成本30%以上。"近期,山东科技大学一项农业技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项被称为"农业应用领域里革命性的新技术"是由该校田原宇教授带领课题组历时13年完成的"第四代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  相似文献   

4.
春马铃薯采用尼龙覆盖早熟栽培技术后,可以比常规露地栽培提早上市10—20天,抢到市场销售空档,提高经济效益。春季早熟栽培方式主要有地膜加厚膜小拱棚双膜覆盖、厚膜小拱棚覆盖和地膜平铺三种方式。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何建栋  陈佳  覃秀菊 《大众科技》2010,(8):149-149,125
"凌云白毫5号"是从广西凌云白毫群体种中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之前其亲本再生能力较弱,扦插繁育成活率较低。为提高其扦插成活率,应加速新选育品系的繁育速度,同时从节约能源出发,采用土壤灭菌及铺黑地膜代替常规苗床铺黄心土扦插法进行试验,为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用地膜对土壤的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地膜覆盖栽培年限的延长,农用地膜大量残留于土壤中,地膜分解速度非常慢,加上残膜的回收率低,土壤中残膜不断增加,造成土壤的污染,导致农作物的产量下降。本文通过对农用地膜污染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残膜对环境和农作物产生的危害,提出了回收残膜、治理污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地膜在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铺设地膜,可保温保湿、防治杂草。目前市售农用地膜多为聚乙烯(PE)或聚氯乙烯(PVC)等高分子材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降解缓慢。随着地膜使用量的增加、地块铺设地膜年限的增长,残留在农田土壤中的地膜碎片也逐渐增加,残留农膜对农业生态环境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残膜可造成土壤通气性能降低,影响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影  相似文献   

8.
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维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高级路面的主要形式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我国得到了推广使用,但使用中出现了早期结构性损坏的问题。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调查内容和方法,以取得确定维修对策和加铺层设计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对水泥混凝土的日常养护和病害处治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提出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过程的沥青加铺层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与推广的现状,指出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与推广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高级路面的主要形式之一,八十年代以后在我国得到了推广使用,但使用中出现了早期结构性损坏的问题.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调查内容和方法,以取得确定维修对策和加铺层设计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对水泥混凝土的日常养护和病害处治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提出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过程的沥青加铺层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1.
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高级路面的主要形式之一,八十年代以后在我国得到了推广使用,但使用中出现了早期结构性损坏的问题。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调查内容和方法,以取得确定维修对策和加铺层设计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对水泥混凝土的日常养护和病害处治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提出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过程的沥青加铺层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对严重损坏或失去结构承载力的水泥混凝土旧路面,采用加铺层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消除沥青混凝土加铺面无法扼制的反射裂缝,提高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值得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3.
产品开发内在风险的灰色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品开发的风险评价是确保产品获得商业成功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评价方法以财务数据为依据.通过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结合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和风险决策方法等,对产品开发的外在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价,但却忽略其内在风险。故从市场、技术和协调性三方面阐述了企业产品开发的内在风险,提出基于灰色理论的产品开发内在风险评价模型和灰评价计算方法,为企业的产品开发决策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4.
地膜除草、保暖是从外表看来已经习惯的使用方式,其实地膜的主要作用是节水、调节土壤成份,其次才是部分除草。对于保暖来说,可说没有,也可以说是“无用保暧”,它的“保暖”只是增加土壤温度,通过借用天气暖和,太阳热量,光合辐射,使地膜内部的温度升高,但对地膜以外的温度没有提高,所以对农作物没有“保  相似文献   

15.
捣式沥青混凝土作为土石坝的防渗体,是一种全新的沥青混凝土结构型式,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防渗性能安全可靠等优点,广泛适用于大、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土石坝建设。它既可以像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那样砌墙、立模或滑模浇注、振捣密实,也可以像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那样采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铺料机械铺注、振捣密实,而且施工时还不受环境气温条件的影响,在水利工程中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存在技术能力学习路径选择问题。通过借鉴Lyapounov函数有关复杂产品(系统)的稳定性描述,对产品开发与技术能力的协同机理、产品开发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产品开发需求是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基础、技术引进必须服务产品开发这个中心、产品序列升级过程就是技术能力成长过程;通过对我国核电工程的协同分析,指出现阶段需把握好产品开发与组织适应性、技术先进性及知识管理的平衡关系,并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保持技术能力提高途径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中的研究成果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课题组历经15年获得的,本成果的核心技术是自有创新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安麦七号。本文从该项目的立项、选育目标、选育和推广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选育体会。在推广过程中进行了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为该品种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产品技术是影响产品性能的核心要素,产品开发过程中通常借助新技术的开发来提高产品性能.所有的新技术都形成于已有技术的基础之上,可以看作是已有技术的继承或是已有技术的变异.利用生物隐喻,分析了产品开发中技术变异形式,并用实证分析探讨各种技术变异对产品性能改善的促进作用.研究证明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企业可以从不同路径出发开发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产品开发集成创新的过程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品开发集成创新是在了解顾客需求的基础上,设法把这些市场信息集成化并转化为产品概念,根据这种产品概念来在众多技术选择中挑选出最适合的技术,再通过研究、开发和制造等人员的共同努力,最后转变为满足顾客需求的有形商品。探讨了产品开发的集成创新过程,提出了产品开发集成创新的四阶段模型,并对产品开发集成创新过程中的沟通机制和信息演化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生产的花生铺膜播种机为多功能联合作业机,主要由机架、开沟装置、排肥机构、播种机构、起垄装置、镇压装置、喷药装置、铺膜装置和覆土装置等组成,在耕整后的土地上一次可完成一垄二行花生的开沟、施肥、播种、起垄、镇压,喷药、展膜、压膜、膜上覆土等作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