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结合化学教学开展第二课堂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了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中的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枯燥。第二课堂却克服了上述的不足 ,起到了联系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作用 ,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 ,从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 ,平时学生对蜡烛燃烧的变化和现象视而不见。我在上质量守恒定律之后 ,先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 :蜡烛燃烧以后 ,什么都没留下来 ,这是不是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 ?然后布置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蜡烛燃烧现象 ,并根据燃烧产物…  相似文献   

2.
一、本节的地位质量守恒定律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本节是学好本章的基础,也将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教育对象初三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少部分化学知识,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一些现象,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三、教学要求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3.
首先要明确,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无一例外。一些表面看似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如镁带燃烧后质量增加了、煤燃烧后质量减少了),恰恰需要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才能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它们都是由于少计算了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实验方法1.将镁条用水浸湿后粘在锥形瓶的内壁上,用胶头滴管往锥形瓶中滴入适量稀盐酸,塞好橡皮塞,在天平上称量(称后暂不取下进码).2.取下锥形瓶,倾斜使稀盐酸与镁条接触.反应完后放回天平称量,天平仍能平衡.3.扭松胶塞,即能听到排气的响声,质量立即减少,再称量,这时天平不能平衡.说明:由于反应快,现象明显,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解释有关现象.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新实验@徐玮$贵州省贵定师范学校生化组!551300  相似文献   

5.
1.设计思路和意图:我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了三组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去体验、去感受。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6.
初中化学教材中演示实验很多,这些实验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能很好地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然而,有的实验经过改进,不仅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时间变短,节约药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思维品质,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现略举二例: 1 质量守恒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 质量守恒定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重要基本定律,教材以燃烧白磷或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溶液来演示,采用课本上装置往往不易操作或导致实验失败,现作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7.
1 探究背景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利用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在此之前,学生通过对原子、分子的学习和微粒观的建立,已经能从微观角度上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认识到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但是还不能将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三不变"(种类、个数和质量不变)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这一宏观现象联系起来.特别是在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中,当学生看到由于浮力的影响而导致天平失衡时,更是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质疑质量守恒定律.鉴于学生产生的认知冲突,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消除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消除空气浮力影响的专题探究.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动量守恒定律有两种讲法:一种是传统讲法,即从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另一种是通过大量实验事实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高中物理第三册(选修本)课文中采用的是传统讲法.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这种传统讲法由于没有教师的演示实验,很多学生对导出的动量守恒定律缺乏感性认识,不利于学生顺利地去认识现象、建立概念与规律,以及应用规律去解决具体问题;再说,动量定恒定律并不依附于牛顿第二、第三定律,它本身是有实验基础的独立的物理定律.鉴于此,我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学生分组小实验…  相似文献   

9.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如果学生没有深入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原理,那么他们就无法透过现象看懂本质问题,也就不能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在中考中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以质量守恒定律为教学案例,针对生本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作初步分析,以此希望为广大教师带来一些启发和希望。  相似文献   

10.
初中化学教材中演示实验很多 ,这些实验通过教师演示 ,学生观察、思考 ,能很好地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然而 ,有的实验经过改进 ,不仅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实验时间变短 ,节约药品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思维品质 ,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现略举二例 :1 质量守恒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质量守恒定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重要基本定律 ,教材以燃烧白磷或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溶液来演示 ,采用课本上装置往往不易操作或导致实验失败 ,现作如下改进 :1 1 实验用品 :锥形瓶 (或西药瓶 )、胶头滴管 (或眼药水瓶 )…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白磷燃烧实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现象不明显、操作复杂,像沙土和玻璃棒点触等因素影响学生对反应现象的描述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还会让一部分学生认为沙土也是反应物从而形成错误干扰。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一课时,用实验来探究该定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的难点,尤其是选择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镁带的燃烧等实验,由于反应中有气体生成且逸散到空气中,或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参与反应,致使探究中观察到天平失去平衡,尽管借助化学反应原理可以分析出它们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仍然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担现象不明显,不能直观地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因而该内容的学习也成了一部分学生的"痛处"和"盲点".  相似文献   

13.
一、实验目的1.《质量守恒定律》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改进,尽可能提高实验的启发性、探究性。实验改进后,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学生容易理解,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吴歧廷  孙令珂 《中学理科》2007,(1):14-16,91-92
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成立的原因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某些开放体系(如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了、煤燃烧后质量减少了等)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表面看来质量并不守恒,其实这正是由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结果,我们只有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才能对上述现象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一得定远二中吴兰英在按大纲要求完成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教学后,学生对课后习题“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比反应物质量轻”,“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镁条质量增加”这二现象往往都解释得不尽人意,甚至不少同学反应漠然。分...  相似文献   

16.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化学题□曹理慧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物质之间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在解化学题时,若能正确地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可顺利解决一些问题,或者可使问题化难为易,计算时化繁为简。现就化学解题中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几种类型归纳如下:一、...  相似文献   

17.
要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和做好演示实验。我这里就如何做好化学演示实验谈几点体会。一、选择最优实验方案同一个演示实验可以有多种实验方案,但应根据教学目的、设备条件、学生基础、实验效果,选择最优的实验方案(包括演示实验最佳出示的时间及演示实验的改进和补充)。如初中教材中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我们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按图一(a)(b)分别测定反应前后质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质量守恒定律”一节的教学设计与操作湖南中南工业大学子弟中学(410083)李定长沙第二铁路中学夏云珠一、课题: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一步掌握原子的概念并用之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初中(化学)(课标版)上册第5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是中考重点考点之一.此课题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重点是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巧用杠杆演示质量守恒定律山东省高青县教研室(256300)杜崇水用《初中化学》全一册(人教版)介绍的方法做该实验,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往往看不清指针是否指在中间;两个实验分别演示导致课堂结构松散.为此我利用杠杆原理,将两个演示实验合二为一,取得了很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