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仁关 《科学课》2009,(12):47-47
1.学生要有自主性 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要明确。学生自主学习之前,要明确自学的时间、内容、方法、要求,学生要带着问题、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2.
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探索,学会自主学习,学会预习,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落实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实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突破口.预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及创新能力,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3.
刘惠泳 《考试周刊》2013,(94):35-35
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文章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激发学生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呢 ?提供努力目标 ,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同时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应将学生置于学习主体的地位 ,让学生看到学习目标 ,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 ,进而围绕目标 ,带着问题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上课时 ,不仅要让学生…  相似文献   

6.
一、提供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该扮演“导演”的角色,学生是“演员”。因此在目标导向中,应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明确课本学习内容和应该达到的要求程度。从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明确“导演”的意图“,演员”的演艺才能自主更好的发挥。而目标表示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黑板报、幻灯、板书等。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学习的向心力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认知倾向,是推动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动力。心理学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7.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参与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如下教学策略:策略一:提供自主努力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目标导向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后,就能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笔者认为,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一般在一节课的开始,亮出总的目标,使学生有个总的“奔头”。在教学过程中,较大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也要通过过渡语…  相似文献   

8.
马立宁 《甘肃教育》2014,(19):59-59
正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发展,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主体的明显标志。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此谈一谈体会。一、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学生在课前的有效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起点,是落实这一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避免学生在对授课内容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动、盲目地接受灌输。通过预习,学生对所学新课有了整体了解,对新课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心中有数。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目的明确、精力集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问题上理解、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郭延瑞 《考试周刊》2014,(44):55-55
<正>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文章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激发学生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创设问题情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新理念。它改变了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满足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知文本。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培养阅读能力方面的要求。新课标为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明确目标,自主定向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使其形成对目标、方法、过程和重点、难点的认识。学生自主确立学习重点和目标,明确了学习目标的指引作用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让学生学有目标,有方向。  相似文献   

13.
王一博 《考试周刊》2015,(46):90-9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提出的最新要求,因此,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提高英语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讲述自主学习的定义及特征,明确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从而提出了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要从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建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4.
自主学习提纲主要指预习提纲,如何指导学生预习,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面。一份好的自主学习提纲是一盏明灯,能正确引导学生从捷径走向知识殿堂。关于自主学习提纲的设计,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四要”、“三结合”,简述如下:首先是“四要”。1.目的要明确。即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要达到什么目标必须明确,该目标既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也要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如“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一节,要求学生:(1)了解生长素是如何发现的?(2)生长素有何生理作用?(3)举例说明生长素在生产上的应用。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杨芳 《考试周刊》2011,(84):216-216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我要学"的激情,就是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自主学习的前提就是学生必须对学习感兴趣。爱因斯坦曾说:  相似文献   

16.
<正>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重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在英语学习方面取得显著的学习成效。所以十分有必要针对初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全面推进英语教学改革的优化发展。1.目前初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及存在问题1.1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教师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就是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只注意进行  相似文献   

17.
教师要通过组织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现的新天地,调动和保护学生自我探索的求知欲望和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索。本文阐述了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要树立明确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要鼓励阅读积累,强化课外阅读习惯;要借帮多媒体,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8.
一、课前预习:巧妙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根据历史课的特点,要有意识地在预习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引导学生预习的时候,我会依照教材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既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又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有效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9.
正在新课标改革的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仅仅要功夫下在课堂上,更要把功夫下在课前与课后。课堂上老师要放权,能让学生讲的先让学生讲,老师再做补充。课前学生自主预习、课后自主复习是必须的。课前带着问题预习课本,指定相关同学主动阅读课外相关知识做成资料卡片上课时讲。课后播放相关影片以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是在新课改下构建"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一、转变思想,重视预习1.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预习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2.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