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王德军 《红领巾》2004,(4):32-34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人的发展就是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根源于人的本性,是构成人的各方面的质素、成分.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存在物,人同时是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精神存在物,人的素质的提高包括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等各个方面,但决定人的素质的根本是人的思维认识能力和精神创造力.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德育的对象是人,德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真正的人,使人过有意义的生活.教育是为人的,而非人为教育.人是自由自觉的存在,是完整的生命体,它要自由地发展.所以,我们的德育要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要以人为本,实现人本化的德育.  相似文献   

3.
人是社会的主体.教育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就是教育.现在创新教育成为了强势话语,然而"创新"则甚微.究其原因,创新教育没有以人类学为基础,即没有教育的对象--信息人,没有人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教育.信息社会必然形成"信息人",信息人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神.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创新教育正是培养新人的教育.信息人是信息时代的"新人",新人需要培养教育.创新教育与信息人本质相通.  相似文献   

4.
试谈管理中的人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是指人的本质属性.人都有两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指人体在生物学和生理学方面的特点,是由人的机体组织所决定的.人的社会属性,指人在社会方面的特点,是由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人的各类社会关系的总和所决定的.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人性假设”,或称“人性观”,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哲学的,是指有关对人及其本质的基本看法.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马尔库塞认为人的本质是爱欲.人类的历史不过是人性的变迁史,压抑史.这种压抑的文明是由于异化劳动的存在.爱欲的解放,就是劳动的解放.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能欲望是存在的,但它不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异化劳动是一种历史现象.劳动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的解放是全面的解放.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产生和形成人及其特性的内在根据和原因.作为类的人,其本质是劳动.由于劳动是一个价值性概念,因而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观是一个价值判断,它表达了马克思对理想人的规定.作为个人,其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一个事实判断,它表达了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认识.马克思这两种人本质观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马克思希望人们能不断地从现实出发走向理想的人.马克思的人本质观对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人类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本质所在.构建和谐社会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最终指向的学说.人作为社会进步的创造者,参与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就必须从以人为主体的角度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关于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对其最突出的贡献是强调人的社会性.同时人作为社会中的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依赖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而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公正.因此可以说社会公正是马克思人与社会统一思想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9.
高师规模不论大小都有两大系统:人——物系统;人——人系统.前者表现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后者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两大系统中,人——人系统是管理的重点,其核心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问题.积极性,指的是人的行为的心理动力问题.心理推动力大积极性就高,小则积极性就低,不同的积极性产生不同的工作绩效.那么,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呢?激励——是一个重要方法.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以调动人  相似文献   

10.
人的现代化是指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也承担着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时代使命.人的现代化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培养的.公民教育是塑造人、培养人、完善人的活动,实现人的现代化,重要途径在于建构适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公民教育.其中,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是公民教育的着力点,对实现人的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与现代化     
詹丽 《现代企业教育》2006,3(14):178-179
20世纪,现代化大潮席卷全球,人类新文明走向辉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现代化不仅家喻户晓,而且成为奋斗目标.在当今社会,物的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与物的现代化是相互促进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现代化的实际承担者.人的现代化是物的现代化乃至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因此,要推动社会的现代化首先就需要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舒婷  梁春 《教学研究》2007,(2):98-100
教育是人的教育,因此人性化是教育的核心因素.人性化教育是通过人文关怀,培养一个人独特的发展,用“人“的方式去对待人、理解人、关怀人.人性化是教育的应然走向.人性化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人性化教育要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的内心世界.人性化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使学生成为独立的价值主体.  相似文献   

13.
个性是个体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和教育的影响及主体社会实践活动,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独特特征的总和.“个性“包含着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个性的独特性.他体现着一个人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诸方面有别于他人的特征的总和.诸如,有人善于表达,有人长于计算,如此等等.人的这些差异就构成了一个社会人的个性特征.但是,人的个性并不脱离人的共性,是在共性基础上形成的.第二,个性的稳固性.一个人的个性是指比较稳固持久的特征.个体偶然表现的特征不是个性特征.当然,个性的稳定性也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人的个性是在社会条件与教育等方面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随着个体生活条件的变化与实践活动的改变,人的个性必然相应随之发生变化.正是由于人的个性具有可变性,才使教育对人的个性培养塑造具有重要作用.第三,个性的社会性.人的个性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在社会影响下形成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性体现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关系中.第四,个性的总和性.人是完整的社会个体,他的个性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方面构成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14.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它是自然存在物,也是实践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通过研究现实的人,以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人的现实的时代遭遇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在当下,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为破解人的时代遭遇指明了现实归途:构建生态文明、倡导人文关怀、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5.
群的故事     
有生物学家说,整个地球,应视为一个整体的生命,就像一个人. 人有五脏六腑,地球有江河林莽、原野山峦. 人有七情六欲,地球有风花雪月、海啸山崩. 人之欲壑难填,地球永动不息. 那生物学家又说,譬如蚁群,也是一个整体的生命,每一只蚂蚁不过是它的一个细胞.那生物学家还说,人的大脑就像蚁群,是脑细胞的集群.那就是说,一个人也是...  相似文献   

16.
1.要学会微笑人在充满信心时往往春风满面,面带笑容,而人在丧失信心时往往愁眉苦脸、无精打采,面带愁容.笑是使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信心体验是一致的,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两者相互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建议考生学会微笑,经常微笑.学会发自内心的微笑,信心就会在心中滋长起来,还建议考生每天对着镜子开心地笑几次.2.走路挺胸抬头人外部的姿势和步伐是和人的内心体验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在充满信心时挺胸抬头,走起路来步伐坚定有力,速度也稍快.人在丧失信心时会低头哈腰,…  相似文献   

17.
1 人是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轴心 实验室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人、财、物的作用,实现最佳的工作效率和效益,其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管理关系,无论就内容说,还是就形式讲,都永远是人的关系.这对我们分析实验室管理工作,是有重大启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实验室管理更是如此. 学校实验室的管理系统是"人--人--人".因为学校实验室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工作的起点(要有各级管理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终点或"工作的产品"(育出的人,即参与实验的学生)都是人.实验室管理是一种过程和活动,在此活动中,离不开各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以及他们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他们是活动的活力源泉之所在.都是人的关系,是人在管人、理财和使用设备.换言之,管人、管财、用物的过程都是人在围绕实验室活动,都体现在人的关系上.所以,研究实验室管理首先得研究人,从事管理也首先得做好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主义在论述人的发展时从来都是讲现实的人的发展,从来都是不脱离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谈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致的.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是社会的现代化.建构人的主体性.培养主体性强的个人是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张银莲 《教育》2014,(9):69-69
普通话是架起人与人之间特别是不同地域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桥梁,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纽带.学校肩负着推广普通话的责任.随着普通话的大力倡导、普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教师,说好普通话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20.
人的价值特性表现为主体性和客观社会性的统一,和谐社会是一个协调统一的社会.人是自然界和社会的组成部分,是自然的守护者;自然是人生存和栖息的家园.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真正实现人向自然界的回归和自然界向人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