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锺书先生与晚辈学生交往时,常以平等的恳切的态度相待。他从不好为人师,甚至对自己真正培育过的学子也不愿以师的身份相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水照是我北大的同窗,1964年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时称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文学研究所做研究生,所里指派辅导他的导师就是钱先生。水照多次得意地同我说起钱锺书是自己的导师。但钱先生始终不愿认他这个学生。水照在怀念钱先生的一篇文章中说:  相似文献   

2.
《出版史料》2004,(3):123-123
著名学者钱锺书一生爱书,读书是他的日常生活。他的夫人杨绛从1934年以来两人共同生活,经历了六十四年的漫长岁月,最了解钱先生的读书生活。她在《干校六记》里曾有过一段生动的描述:“默存过菜园,  相似文献   

3.
《读书》2005年第4期发表了程亚林题为《对话的愉快》的文章,其后半部分谈到了钱锺书先生的为人,说:“为了生存,钱先生并非‘硬碰硬’的知识人,他也学会了乖巧。”作者在说明这一观点时,举了钱先生对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的诗歌前后评价的不同为例:钱先生早年认为黄遵宪的诗歌“伧气”、“俗艳”、“无新理致”、“犹参军蛮语作诗”;而在晚年,钱先生则认为黄诗乃  相似文献   

4.
<正>钱锺书先生贯通古今中外的才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点:一是他读书求学时,才智过人;二是他写文章或说话时,妙语惊人;三是成为一代宗师之后,嘉勉后人。首先,他考清华大学,国文和英文得最高分,数学却不及格。这给我的启发是:人有所长,必有所短,不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上西南联大时,喜欢的课程就好好学,不感兴趣的就敷衍了事,不想做梅贻琦校长要求我们做的通才。钱锺书上课时不大听讲,考试成绩常是全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将我们的人生比喻成一部长篇小说,那么导师钱谷融先生对于我来说就是一部经典。"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这是我熟悉的声音,是钱先生在朗读鲁迅先生的文章《生命的路》。他吐字清晰,发音富有音韵之美,虽已近百岁高龄,岁月的沧桑掩不住他历久弥坚的生命力……他换下病号服,穿上藏青色西装,离开病房,在华山医院红楼前拍摄朗读的场景,2017年5月6日晚节目播出,先生成为年岁最高的朗读者,鲁迅的话语也是他生命之路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我对许焕隆同志提出的质疑,简单答复如次: 一、关于瞿秋白同志参加“五四”天安门集会的示威游行及被捕问题,我们应以瞿秋白自己及杨之华同志说的为主,不必寻章摘句加以否定。当时被捕及被正式保释的北京十三个大专学校的学生32人中没有俄文专修馆瞿秋白的名字,可能正是由于他是俄专学生,而不是十三个大学校长提名具保的人,或者因为他自己不愿暴露自己的身份和名  相似文献   

7.
1980年,我在北京参加中国作协举办的文学讲习所学习时,导师是严文井. 导师是讲习所为各个学员指定的,都是国内名作家.他们一般都不来上课,但是作为学生,可以定期上门请教.听到宣布我的导师是严文井时,我觉得自己真是时来运转了.  相似文献   

8.
《出版史料》2008,(1):32-44
1992年12月,钱锺书先生向中国版权研究会捐款。当时刘果是该会负责人之一。所以锺书先生有亲笔信给他。以下是钱锺书先生的捐款信:  相似文献   

9.
三请钱三强     
今年6月28日,是杰出的科学家、我国原子能科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三强先生(1913—1992)逝世四周年。回想起他对原子能科学的伟大贡献,尤其是晚年对科学技术出版事业的关怀和支持,使我陷入深深的怀念之中。从“红领巾”时代起,钱三强先生就一直是我心中仰慕的杰出科学家。1964年10月16日,当时我还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从《中国少年报》上看到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的消息,就为我国有钱先生那样卓越的科学家而兴奋和自豪。14年后,在大学时代,我读了钱先生的不少书和文章,更加爱戴和崇敬钱先生的科学精神和高尚品质,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见到这位心中的偶像。  相似文献   

10.
钱理群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大学文化丛书》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此前,钱先生将他写的丛书总序给每个作者寄了一份,也给我寄了一份来,希望我们提提意见。钱先生的这篇序言实际上对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教育与现代文学发展的互动关系作了深  相似文献   

11.
陈誉教授是我的导师.我敬仰他,不仅仅因为他是我的导师,而且因为他是中国图书馆界的大师.他的精神不仅仅影响了我和我的同学,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图书情报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1993年2月26日,河北省委召开克服新闻宣传“一般化”研讨会,省委书记、省长程维高到会并发言。由他自己起草的发言稿只有800个字,他的发言几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他首先说:克服新闻宣传“一般化”,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这个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意义很大。我最近很忙,有四五个会都要我去讲话,说老实话,我非常苦恼,非常不愿讲。我不愿在讨论克服新闻宣传一般化的会议上,再来讲些一般化的意见。我认为一个人讲话有没有力量,不是看讲话人的官有多大,而是看讲话是否有道理,是否能说服人。那种自己都没想清、都没看透、都讲  相似文献   

13.
是独家报道 1998年12月21日中午,我接到深入、详细报道钱钟书先生的任务。 我即与钱先生生前所在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新闻办联系。这个时间根本找不到人。我赶紧呼了平时联系较多的一位朋友,他不在,是一位叫孙海泉的同志回的电话。  相似文献   

14.
《阅读史》给我最直接的印象是作者曼古埃尔尽管拥有巨大宝藏,却不愿耽于与人交际,而只愿以舒服的姿势靠在自己的小床垫上,在文字中流连忘返。当我在脑海中构建出他的这个形象--一种在今天很少见到的模样时,我思忖:他是沉默着的吗?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甘惜分教授的百岁华诞。很感谢《新闻爱好者》为此编发专辑并向我约稿。甘老是我的硕博导师郑保卫教授和博士后导师童兵教授的导师,按受教辈分,他是我的“师爷”。甘老的经历,各位读者通过一些论著想必都已有所了解,本期专辑中童兵老师等的文章中也有介绍,所以本文不再赘述。《新闻爱好者》编辑部主任施宇在向我约稿时,希望我结合自己与甘老的交往经历,谈谈一个青年学子心目中的前辈。这正合吾意。  相似文献   

16.
<正>昨天一位学生向我报喜,他获得了保送清华大学研究生的资格。这位学生正在另外一家985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院读本科。在报喜之余,他给我出的题目是:我应该选择清华新传的哪位导师?我给了他两个方向。一是回归新闻学科的本质和发展现状。它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德国、日本乃至美国的新闻教育模式可以佐证这一点。如果考虑到近年来传播学对新闻学科的渗透和影响,那么选择一位既有业界经验、又有理论素养的导师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下笔前最重要的工作是采访。关于如何采访,我有几点体会。 一是要有平常心,对谁都要平等。 无论是国家领导还是清洁工人,哪怕是判了刑的罪犯,只要是采访对象,就要平等相待。我反对记者追星。见了所谓“大人物”,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他的导师罗杰瑞迪便给了他多次镂心刻骨的体会。那时候李开复追随他的导师研究计算机语音识别系统。作为导师,罗杰瑞迪的最杰出的所在,与其说是他的学问,倒不如说是他的眼光和品格。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2月23日,是钱亚新先生的100周年诞辰,此时此刻,更激起我对尊敬的钱亚新先生的不断思念之情。钱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教育家,他为发展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目录学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一生的光辉业绩将彪炳千秋。在这篇文章中,我仅回忆亲身经历的一些往事,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20.
钱锺书和杨绛夫妇在20世纪文坛同享盛名。钱锺书去世后,杨绛致力于整理他遗留的中外文笔记,结集出版了《钱锺书手稿集》,从中可见杨绛鲜明的编辑理念,即编者对作者"人"与"文"的熟悉程度,决定文集的质量层次;编者对所编辑作品的解读能力、决定文集的精确程度;编者的分类能力和命名能力,决定文集的特色与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