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年大学生是互联网文化的生力军,他们在互联网中拥有与传统社会身份不尽相同的虚拟身份,而这种虚拟身份的形成与认同反映了整个群体的社会心态。从青年亚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网民自我身份认同,以及大学生网民社会心态出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进一步把握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所起的作用。采用377个有效样本建立了其社会支持量表(SSRS)、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可知,留守儿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其接受到的社会支持有关,而心理弹性在两者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要“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而学生的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则是培养自信心的关键环节。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能有效地对学习行为进行控制、调节,学习信心十足,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困难的解决上来;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表现出自信心不强的学习心态。可见,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学生学习信心的强弱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认识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及培养其良好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业成就有着积极的意义。一、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内涵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是y美国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4.
较强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对于高师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能力养成均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高师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不高的问题现状,结合高师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子,可以主要从四方面来提高或是唤醒高师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一是增强社会文化的熏染效能:二是提高高师院校的制度建设与文化监管的效能;三是培养教师的教学效能;四是关注高师生自我反思与自我发展的成长效能。  相似文献   

5.
蔡婧堃 《教师》2020,(5):127-128
自我效能感在教学领域中被赋予了一层新的定义,即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任务的信念以及是否有能力完成自身教学任务的推断。影响青年护理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包括外在的社会环境和内在的学校环境,教师的教学经验及自我认知程度也会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发挥。在锻炼、培养自我效能感的过程中,一要提升护理专业的社会地位;二要加强新、老护理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三要加深青年护理教师、资深护理教师之间的配合默契度,建立完善的护理专业"老"带"新"的青蓝工程;四要鼓励青年护理教师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五是护理专业教师自身要注重良好的健康状态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298名在校大学生,对其施以检测一般自我效能感量、领悟社会支持量和成就动机,以探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成就动机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成就动机中的追求成功因子与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各维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自我效能感与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三维度之间也呈显著的正相关。(2)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对于成就动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要“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而学生的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则是培养自信心的关键环节。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能有效地对学习行为进行控制、调节.学习信心十足,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困难的解决上来;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表现出自信心不强的学习心态。可见.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学生学习信心的强弱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认识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及培养其良好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业成就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及归因方式的中介作用,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CS)对208名青少年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学业成绩与内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内归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感及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外归因与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2)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有正向预测作用;(3)内归因在青年少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归因方式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高校精神障碍学生家庭关怀、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使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以及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0名在校精神障碍大学生测评.结果:50%的在校精神障碍大学生家庭存在中重度家庭功能障碍,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常模(P<0.001),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普通大学生,其中在校精神障碍大学生中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普通女大学生(P<0.001).在校精神障碍大学生的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呈中等程度相关(r=0.426~0.619).结论:高校精神障碍学生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差、自我效能感低,其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老师除了讲授文化、语言知识及给学生补充商务专业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积极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情绪心理学理论与自我效能理论对商务英语教学与心理素质建构整合模式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神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它的作用也是良莠杂糅,那么传统神秘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情况如何?为此我们采取调查问卷,针对青少年、官员及普通民众等三个群体进行抽样调查,从对传统神秘文化的认知、态度、看法、行为、目的等方面,了解人们对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和各种神功、异能、秘技的基本态度和参与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民族地区高校,也有那么一个群体,他们几乎没有生存压力,对于生活学习压力选择“无视”和“逃避”,对大学学习生涯不规划,他们“无为、无爱、无谓”,“船到桥头自然直”是他们的人生哲理,他们被称为“佛系”青年。文章对民族地区高校该群体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从该群体入手的实施举措。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的青年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对青年性知识的获得,性心理的发,性观念的形成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目前,网络性文化的传播存在较大偏向,必须加强对网络时代青年性教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研究证明,当前的婚姻中,“凑合型”婚姻占到40%以上,从80年代以来,青年人已经开始追求理想婚姻,这么多年来为何依然存在这么多的凑合婚姻?本文试就“凑合型”婚姻的社会心理进行分析,如传统心理、尽义务心理等。  相似文献   

15.
文化心态是文化主体所具有的对本族群文化的心理认同状态。文章以黔中屯堡文化为例论述文化心态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认为自尊与自信的文化心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自卑的文化心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阻力。  相似文献   

16.
论高觉新悲剧性格的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的艺术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都十分注意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别是对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巴金《家》的高觉新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丰满而又独具一格的艺术典型,多年来这一形象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议论,进入21世纪,分析高觉新悲剧性格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有着更加广阔的社会意义,本文分析了高觉新悲剧性格的特征,并从传统文化背景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形成其“二重人格”的典型性格做了深层次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高觉新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对新世纪中国年轻人所产生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青年文化是青年一代总体面貌的镜子,是整个文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最活跃的内容。当代青年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衍变进程,在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不同的内涵和特征。审视青年文化的历史嬗变,探讨当下青年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态势,思考中国梦语境下青年文化的现代性建构是青年文化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史上,每当社会出现重大转折时青春文学总是走在时代的最前列,通过对文学传统的颠覆或补充来影响和推动所在社会文化的变革转型。通过把五四文学与当代青春文学加以比照,发现当代青春文学虽然没有像五四文学一样担负济世救国、启蒙载道的重任,却以与主流文坛平分秋色的创作实绩改变了传统文学资源配置体系,为经济兴国作出了积极贡献,二者有着变革创新的同质性;五四文学改写了中国社会和文学历史,当代青春文学是对五四文学的续写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早年接受基督教的洗礼,有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又是他人格的特定表现,所以他后来虽然抛弃了基督教的信仰,却又先后信奉“艺术”、“创造”和“人民”,始终保持了信仰者的心理形式。闻一多需要有一种远超出个人存在价值的精神尺度,使他能在遭遇挫折时通过确立新的人生目标来规避消极情绪的影响,而当他认准了新的方向后又能坚毅地前行,在危急关头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信仰者的心理构成了闻一多性格极为重要的部分,影响了他在关键时候的人生选择,决定了他在重要问题上的政治态度,从而使他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成为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20.
网吧行业是中国一个独特的文化领域。网吧作为网络文化的载体,具有大众消费文化、青年时尚文化和城市社区文化等独特的文化形态,具有传统文化价值解构与新型文化价值建构、青年文化空间与准公共空间等多重文化功能和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