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由于受20世纪初思想、文学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原音韵》的研究者大多认为,俗文学——北曲及其韵书《中原音韵》都绝对反映实际语音,于是将《中原音韵》及其作者捧到了不恰当的高度。我们的宗旨是,在承认《中原音韵》绝大部分是当时实际语音反映的前提下,注意探求那些受艺术语言特殊规律制约的因素,以达到对一些难以索解的问题诸如入声有无及桓欢韵等的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记载了很多僧人的故事,从他们与名士清谈、交游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当时佛理研究的深入以及佛教在当时的传播情况。以《世说新语》为基础,去考察当时僧人的文化素养,与名士交游的情况等等,为我们了解当时的佛教在上层社会的传播提供了很多材料,从中可以具体地感受到当时佛理与玄理相互渗透、僧人与名士共入一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以下的定积分公式是大家所熟悉的:(n为正偶数),利用它,可以方便快捷地求出一些定积分。在计算之前可先用下述公式将一些定积分或广义积分转化为式,再应用上述公式迅速求出结果,这在实际计算中较常见。该公式的证明与公式1的证法类似。设,则,且当时,当时于是公式4证明:由公式1知设,则,且当时,当时于是所以公式5证明:设,则,且当时,当时,于是所以公式6证明:设,则,且当时,当时,于是公式7证明:设,则,且当时,当时,于是公式8证明:因为,所发为无界函数的广义积分,且x=1为被积函数的无穷间断点且上式右端的积分存在…  相似文献   

4.
陈绍辉 《鄂州大学学报》2009,16(3):34-36,46
研究和开发鄂州三国文化,确定鄂州在当时的特色和地位至关重要。三国时期的鄂州,作为吴国的帝王之乡,不仅是当时最大的军港之一,而且是当时最大的冶炼和宗教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苔丝的悲剧始源揭示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以更多地了解当时时代背景对人们的社会生活造成的影响。本文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针对主人公的经历进行研究,包括当时社会环境及人物内心思想等。通过研究揭示当时社会环境下女性受到各方压迫,最后只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相似文献   

6.
在我眼里,古老的秦淮河,更像是一首歌谣,几百年、几千年过去了,当时的繁荣、当时的战乱、当时的文明,依旧蕴含在歌词中,从那如梦如幻的曲子中静静流淌出来……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作为当今社会的新型产业,蓬勃发展。近代上海之所以成为当时中国都市旅游最发达的城市,与其当时的城市形象有着很大的关系。用近代上海的城市形象,来探析当时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并能给当今都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元散曲与全真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元代重要文学体裁之一的元散曲和当时影响巨大的全真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作为本土宗教,全真教对于当时的文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当时的遗老遗少纷纷加入到全真教中去;全真教的禁欲思想和追求超越的精神和当时文人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同时全真教俗词对散曲的产生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通过对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各邦、各阶级力量的分析、对比,以及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说明当时统一德国条件的成熟,而最后由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来完成也是当时唯一切实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特区教育》2013,(11):28-29
第一关:寻找录像带兰开斯洛找到了当时值班的守卫,要求观看当时的视频监控录像。  相似文献   

11.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散曲不仅是古代从乐府到词这一音乐文学传播的继承和发展,作为戏剧的杂剧艺术,由于其曲牌联套的形式,也和音乐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元人的观念中,对曲的重视更多于对关目故事,戏剧冲突的注意,可以说,元杂剧是成熟的戏剧,但元人普遍的观念中,杂剧创作还在辞章之列,元曲艺术是以曲为本位的。  相似文献   

12.
宗教戏剧是元代杂剧艺术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戏剧类型,它数量丰富,艺术水平较高,呈现出兴盛的景象。元代宗教戏剧兴盛的原因有三:元代宗教文化的繁盛,为宗教戏剧的兴盛奠定了思想基础;元代宗教迷信之风盛行,从戏剧接受的角度,为宗教戏剧的兴盛奠定了社会心理基础;元代文人普遍具有宗教情怀,从戏剧创作的角度,促进了宗教戏剧的兴盛。  相似文献   

13.
《新订中州全韵》是清代周昂撰写的一部南曲韵书,被誉为南化到极点的曲韵书.其中的“知如”韵相对于《中原音韵》系韵书而言比较特殊,对其性质前辈学者略有讨论,但缺乏深入研究.本文结合文本资料和相关韵书、韵图重新审视了“知如”韵的性质以及“知、章”二母与“庄”母的分化问题,认为“知如”中的“支、之、脂”和“鱼、虞”等韵还未完成向∫、y的转变,“知、章”与“庄”尚有别.  相似文献   

14.
高秀是元初声名卓的高产作家,他取材于历史和民间故事的三十多部杂剧,既融入了鲜明强烈的时代意识,彰显了独立不移、昂扬奋发的主体人格精神,也清晰地描出了元杂剧由金院本脱胎而来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轨迹,具有浓郁醇厚的通俗化品味和值得珍视的戏曲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元杂剧文本结构研究的第一部分。在《宋元戏曲史》中,王国维先生高度赞誉元杂剧为“一代之绝作”、“中国最自然之文学”,但又评其“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鄙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剖析这一命题的实质,着重考察元杂剧在西方传统戏剧模式的观照下出现的种种差异,旨在呈现两大戏剧体系迥异的艺术风貌,以引发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特殊的戏剧类型,青楼剧有其独特的渊源、兴起和发展。其兴起不仅与元代社会市井都会的畸形繁荣有着密切关系,且与戏剧艺术的魅力紧密相联。它虽在元末走向式微,但其影响仍存,尤其在明清时期的戏剧里,依然可见其或显或隐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剧论是以“曲”为本的戏剧本体论,它受传统诗学理论影响较深,晚明曲论家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和《远山堂剧品》中突破传统剧论观念,论剧以“事”(剧戏)为本,抓住了戏曲作为叙事学的本质特征,祁彪佳的戏曲理论具有朴素的现代戏剧美学意义,对以后戏曲研究模式的转换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历史题材剧的繁荣兴盛令人瞩目.这其中既有元代统治者对杂剧的干预、观众对历史题材剧的欣赏偏爱、元代社会娱乐好尚、杂剧演出商业化等外部原因,也有中国戏剧的艺术特色、历史题材本身的特点、历史与戏剧内在的相似性等文学内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从元代大诗人杨维桢所写的相关序文之中,可以认识到他的戏剧观;作为元代文人的代表,对于杨维桢戏剧观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整个元代文人的戏剧观。杨维桢的几篇序文,反映了杨氏对于戏剧功能的理解,主张戏剧的社会功用,带有传统文人"文以载道"的意味,而对于戏剧本体,杨氏主张"文采"与"节音"双重统一。其戏剧观念成因复杂,这些都将有利于加强对元杂剧的认识,从而见证中国戏曲历史的演变。  相似文献   

20.
由于元代商业的发展以及元政府对商业的支持,加之文人地位的降低,使得元杂剧中出现众多的描写商人精神的剧作。元杂剧中描写的商人精神包括重利、勤劳和冒险、节俭、重义、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