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4月的一个下午,某市一重点中学物理实验室里,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竞赛选拔赛的同学们正热烈地争论着,焦点是一道题:“一列队伍长120米,在队伍行进时,通讯员从队尾赶到队伍最前端,然后又立即返回队尾,若这段时间内队伍前进了288米,队伍和通讯员的速度均保持不变,那么这段时间内通讯员行走的路程是多少?”的答案是什么?如何解才对?争论各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意见相对集中在如下三点:  相似文献   

2.
有些应用题未知量较多,一下子找不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不易列方程.此时,如果巧妙地多选一些辅助未知量,即辅助量,便能迅速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使问题巧妙获解. 例1 一列队伍长120m,在队伍前进时通讯员从队尾赶到队首,然后又立即返回队尾,若这段时间内,队伍前进了288 m,设队伍和通讯员  相似文献   

3.
我在上初二物理《运动和力》一章的习题课中,选择了这样一道习题: 某通讯员骑自行车从队尾追到正在行进的队头去。已知队伍的行进速度为1米/秒,通讯员的速度为2米/秒,队伍长100米。求通讯员从队尾追到队头所花的时间。有部分同学是这样解这道题的。以队头为参照物,那么s=100米,通讯员相对于队头的速度:υ=2水/秒-1米/秒=1米/秒。据公式t=s/υ得t=100米/(1米/秒)=100秒。有没有其它的解法呢?也有为数不少的同学用另一种方法解: 通讯员走100米所花的时间t_1=100米/2米/秒=50秒。在这50秒时间内,队头走的路程为1米/秒×50秒=50米。  相似文献   

4.
席桑田 《物理教师》2003,24(2):22-22
题目 :一列一字形队伍长 1 2 0m ,匀速前进 ,通讯员以恒定的速率由队尾跑到队首 ,又立即跑回队尾 ,这过程中队伍前进了 2 88m ,则通讯员在此过程中所走的路图 1程是多少 ?某刊物载文中论及到本题的析解 ,认为单纯运用代数工具 ,很难找到问题的答案 ,因而给出“简洁直观”的图像解法 :以通讯员从队尾出发时作为时间零点分别以通讯员和队尾那个人为对象作出他们的s-t图像Ⅰ和Ⅱ .如图 1所示 ,图线Ⅰ中OA段是通讯员从队尾开始跑至队首时那段时间内的s -t图线 ,AB段为通讯员回到队尾时那段时间内的s-t图线 ,图线Ⅱ中OB段是队尾那个人在全程中…  相似文献   

5.
在运动学习题中,有一类题目是不能将物体看成质点,需考虑物体的大小的,如运动中的队伍、火车、铁链、长直棒等.下面举例说明.一、行进的队伍例1一列长100m的队伍匀速前进,队尾的通讯员接到命令,立即快步匀速赶到队前,然后又以同样的速率返回队尾.当通讯员回到队尾时,整个队伍又前进了100m.在这一过程中,通讯员一共走的路程为多少?位移的大小是多少?解析题中行进的队伍不能看成质点.选排头A(或排尾B)作为研究对象,设队伍的速率为v1,通讯员的速率为v2,通讯员赶到排头时,排头已运动到A1位置,所用时间为t1;通讯员返回到排尾时,排头已运动到A2…  相似文献   

6.
例1队伍(纵队)长120m,正以一定的速度匀速前进,现因有事传达,一通讯员从队尾跑到队首后立即掉头以大小不变的速度从队首跑回队尾,已知这一过程中队伍前进了160m。问:通讯员在往返过程中共跑了多少路程?分析:这个题看起来无从下手。我们不妨先设出本题所涉及的一些物理量,然后找一找它们的联系。设通讯员和队伍的速度分别为v1、v2,通讯员从队尾跑到队首的时间为t1,从队首返回队尾的时间为t2。则从队尾到队首是追及问题,有(v1-v2)t1=120∴t1=120v1-v2从队首到队尾是相遇问题,有(v1+v2)t1=120∴t2=120v1+v2队伍在这一过程中前进160m所用时间t=1…  相似文献   

7.
题目某队伍长120m,通讯员从队尾赶到排头再返回队尾,这时,队伍前进了288m,问通讯员共走了多少路程?(设队伍前进的速度和通讯员速度大小不变).  相似文献   

8.
胡祖华 《物理教师》2004,25(2):55-55
本刊2003年第2期发表的《此题真的难用代数法求解吗?》一文,原题如下,一列一字形队伍长120m,匀速前进。通讯员以恒定速率由队尾跑到队首,又立即跑回队尾,这过程中队伍前进了288m,则通讯员在此过程中所走的路程是多少?  相似文献   

9.
有一类物理竞赛题,数字的已知量很少,文字叙述较长,未知量较多。看起来觉得无从下手,怎样解这类题目.下面以两例说明.例1一通讯员从一列长为a,正在匀速前进的队伍的排尾以不变的速度赶到排头,又立即以等大的速度返回排尾,这时队伍前进的距离为3a,求此通讯员在这段时间内走过的路程.  相似文献   

10.
秦建辉 《物理教师》2005,26(1):60-60
本刊2003年第2期发表的《此题真的难用代数法求解吗?》(以下简称《此》文)和2004年第2期发表的《也谈通讯员所走路程的解法》(以下简称《也》文)都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列一字形队伍长120 m,匀速前进,通讯员以恒定速率由队尾跑到队首,又立即跑回队尾,这过程中队伍前进了288 m,则通讯员在此过程中所走的路程是多少?  相似文献   

11.
本刊2003年第2期第22页载有《此题真的难用代数法求解吗?》一文,读后启发很大,笔者再提供一种更简捷的代数解法。 题目:一列一字形队伍长120m,匀速前进,通讯员以恒定的速率由队尾跑到队首,又立即跑回队尾,这过  相似文献   

12.
在授完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后,出了一道这样的例题:一列队伍长120m,正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有紧急情况需要通知排头兵,一通讯员以不变的速率跑步从队尾赶到排头,又立刻从排头返回队尾,在此过程中队伍前进了288m,求通讯员在此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各为多少米?  相似文献   

13.
题一个通讯员骑摩托车要在规定时间内把文件夹送到某地,他骑摩托车的速度若每小时36千米,则早到20分钟,若每小时30千米就迟到12分钟,求规定时间是多少?这段路程是多少? 这是一道有关路程、速度、时间的应用题.一般情况下,单位不统一的,要先统一单位,再列方程.本  相似文献   

14.
秦末汉初军事家韩信,帮助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汉政权。司马迁馊记》之《淮阴侯列传》,记载了“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故事:传说,韩信点兵方法特殊。一不叫士兵报数,二不要下级军官报告人数,而是让士兵变换队形进行操练,他只是在每次变换队形时,向除尾看一眼.这支队伍有多少人,他就心中有数了。有一次检阅一支千人以上的队伍,这支队伍列成四路纵队,队尾2人;成五路纵队,队尾1人;成七路纵队,队尾也是2人;成十一路纵队,队尾3人,至此韩信已算出了这支队伍参加检阅的实到人数。那么,韩信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相似文献   

15.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代数教学的一个难点 ,也是中考的重点。下面通过实例重点分析常见的几种列方程错误 ,以提示学生准确把握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并利用相等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一、方程两边单位不一致例 1.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 ,他们以 5千米 /小时的速度行进 ,走了 18分钟时 ,学校要将一紧急通知传给队长 ,通讯员从学校出发 ,骑自行车以 14千米 /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错解 :设通讯员 x小时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则根据题意 ,得  14x=5× 18+ 5 x很显然 ,这个方程列的是错误的 ,方程…  相似文献   

16.
一、聋校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情景描述——这是一节应用题新授课,题目为:一个筑路队修筑一段公路。第一周修了8千米,第二周修了7千米,两周正好修了这段公路的1/4。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排队     
初到日本的人,一定会惊讶于日本人对排队的热爱——车站、商场、景区入口,厕所、电梯间、收款台,还有各种餐厅的外卖窗口,到处都是井井有条的队伍.日本人之所以爱排队,以我一个游客的眼光看来,首先是因为社会提供了便于排队的条件.地铁和新干线会在明显位置标注火车进站的时间;商场或食肆的入口处也会动态标明等候的时间,供人们权衡.不仅如此,商家每隔一段时间还会点一次名.许多人口密集的场合,如车站和商场,会设有回旋式的等候区,为防止日晒雨淋,还搭上简易棚;有些队伍过于庞大,工作人员便配合疏导——通常入口有一人把关,队尾也有一个举着牌子的工作人员,牌子的两面写着“队尾”,以提示参观者到那里去排队.  相似文献   

18.
三、“量”、“率”不对应例5.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9小时可以修完,乙队单独修12小时可以修完。现在甲、乙两队合修,完成任务后,甲队比乙队多修49米,这段公路有多长?  相似文献   

19.
一、在疑惑处等待,给学生解惑的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与问题,而对待学习中的困惑与问题,教师应学会耐心地等待,给学生去交流、去探究、去解决的机会,让学生弄清原因,明白其中的道理.如一位教师教学“工程问题”这节课时,先出示:“一段公路长600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先让学生根据工效、时间、工作总量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600÷ (600÷ 10+600÷ 15)=6(天),说明算理之后引导学生猜想:如果这段公路长1200米,那么修完是多少天呢?12天.  相似文献   

20.
杭州市心理健康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已经走过20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内,经过学校领导、教师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具有杭州市自身特色的运行机制,培养了一支专业素质良好的骨干教师队伍,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有效地发挥了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