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长久以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社会给我们媒体人的最高褒奖,但是陈永洲违反一个记者的基本职业道德的行为却使得中国媒体的美誉度和公信力一落千丈。媒体人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真正担负起新闻信息宣传员的职责呢?一、媒体人的"三观"(一)媒体人的责任观从法律角度上说,新闻媒介必须对其发表与传播的新闻信息、言论意见、广告及其他材料承担责任。根据"文  相似文献   

2.
面对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带来的舆论传播环境的变化,作为大众财经传媒以及媒体人,要始终以党性原则为传播的"航向标",以正确舆论导向为报道的"标杆",注重把握好新闻传播的"恰时"、"适度"和"有效",着力弘扬主旋律,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3.
从"走转改"活动伊始,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就将活动开展的核心锁定为一个"人"字,即"用作品连通基层人脉、用文风聚合媒体人气、用实践提升专业人品"。媒体只有将自己这"一撇"写得精彩,才能与人民要求的那"一捺"相互支撑,成就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写"人"字。养生之道中有个常识,叫"缺啥补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宣传战线大张旗鼓地铺展开来,其实就是这样一种善意的提醒:当今部分媒体和媒体人,正在离基层渐行渐远,必须下大力气补上这一课。连通人脉"脚板底下出新闻",曾是老一代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但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  相似文献   

4.
四力"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新闻作品的有效方法和实践路径。在融媒体不断发展的当下,如何增强"四力",提高新闻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值得媒体人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增强宗旨意识,更主动、更自觉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通过"走转改"活动来检验和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而要提升"走转改"的实效,媒体人必须解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三个问题。为了谁——为了读者、为了受众。这应该成为媒体人做好采编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读者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爱看不爱看、方便不方便、对读者有没有用,都是媒体人应该考虑  相似文献   

6.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新闻宣传工作是"精细活",须"精工做",没有几把刷子是干不了的,没有高素质、好把式、真功夫是干不出漂亮活的。按照"有几把刷子",会使"十八般兵器"的要求,仙桃日报社念好"心经",苦练"内功",把提升采编队伍业务素质、锤炼硬实作风,作为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的中心环节,融入日常、抓在平常、做在经常,做到常"念"常新、常"练"常精,真正收获思想高度、理论深度、实践厚度。  相似文献   

7.
从新闻传播的流程来看,人的主体因素无处不在,如果这种主观元素出现缺位和偏差,反而会影响新闻客观性的表达,因此新闻媒体改文风,首先就要"接地气、说实事、动真情、讲人话",突出媒体人的主体意识,不做事件"的奴隶。  相似文献   

8.
黄莉萍 《新闻窗》2015,(2):43-44
新媒体环境下,随着网络评论和微博、微信等"个体媒介"的"异军突起",政府等公共服务部门日益重视网络舆情的变化。同时,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传统媒介,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守好及打造出更吸引读者的舆论阵地,是媒体人应该思考的命题。在媒介融合的呼声愈来愈强烈的当今中国,传统媒体更应立足于报纸、广播等的"本分",同时放手"利用"新媒体。如,可通过新媒体进行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与抗争,我国传统媒体的发展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越来越多与媒体相关的新概念走红媒体界,就连媒体人的"出走"都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那么,在如今的"新媒介生态环境"下媒体人究竟为何纷纷"出走",本文从媒介生态环境的视角出发,从新媒体、传统媒体和媒体人自身等方面入手对媒体人"出走"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没有做过新闻调查的记者算不上真正的记者。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把新闻调查记者称作"警犬记者",他认为"从新闻媒体发展的历史看,警犬记者被看作最崇高的媒体人,而公共新闻又强化了新闻界的基本使命——舆论监督。……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11.
由生态理念推演的具有"原生态"因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禾楼舞,是原始巫、傩文化结合的产物,有几千年历史,被称为民间舞蹈的"活化石"。以郁南地区、岭南地区、甘肃等地的傩舞表演为例,记述中国部分地区仍进行的较为古老的表演仪式,在传承中不但保留壮族、瑶族古代巫舞、傩舞因子,而且也与山歌对唱、祭神、打醮仪式、刘三姐故事等民间文化因素糅合,显现出百越巫文化圈傩文化的特点和现代色彩。然而,歌舞"展演"活动中一些傩仪失去了"原汁原味",也不太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因此,当前的问题就是要如何使这些原生态文化活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发展现代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天桥早期的口技艺人中,比较著名的有"百鸟张"、"人人乐".当时表演口技采用的形式是:演员在表演时,先进入帐幔之内,再加上简单的器具,用声音来表演节目.表演的节目大多情节简单,主要表演一个个特定的场面,如救火、集市等.演员通过模仿这些场所中发生的各种声音,把观众带入特定的环境,如亲临现场.通过声响就如同见到场面的情况,令人神往.那仿学的声响十分逼真,使人静闻,四座神摇,拍案叫绝.这些逼真的声音是通过帐幔听到的,这种口技表演,也叫"隔壁戏",天桥的"百鸟张"、"人人乐"都长于此道.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新媒体裂变速度迅猛。如何突破圈层壁垒,让专业的新闻产品"出圈",传播得更广,是新时代媒体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而真正的"破圈",不仅是跨越不同群体,不同领域,不同阶层,也可能是跨越时空,跨越虚拟与现实。笔者在这里从《物产中国》《科技城》以及《世界会客厅》三个产品的实际操作着手,简要谈谈澎湃新闻的"破圈"之路。  相似文献   

14.
自媒体拓展了媒体人的视野,延伸了新闻生产的渠道,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效率,但它归根结底依然是个工具。这就要求媒体人必须辩证地看待自媒体,对新媒体和新技术有敬畏之心,不能人为物役,滥用自媒体及其代表的话语权。遗憾的是,有些媒体人将自媒体当作炫耀个人形象的窗口,有些媒体人将自媒体当作宣泄不满的平台,还有些媒体人将自媒体打造成公关工具,与一些公司企业相互勾结,成为非法牟利、造谣生事、打击竞争对手的“黑媒体”。  相似文献   

15.
杜桥 《记者摇篮》2007,(11):40-41
坚"持三贴近",文艺为人民。这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宣传思想阵地。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网络信息时代新生的社会群体,自媒体人的产生、身份定位和身份特征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进而引发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产物。网络信息技术赋予自媒体使用者"无差别"、"去中心化"的独特特征,"后身份"成为信息时代自媒体人的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17.
吴博  冯丽 《记者摇篮》2012,(11):44-45
关于"弱势群体"的相关新闻采访报道,历来都是各级新闻机构在日常新闻采访程序中较为重视的环节。有关此命题的解决和处理,考验着在大众传媒建构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新闻媒体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根据当前广播新闻采访报道的实际,有必要让广播  相似文献   

18.
有媒体人高喊"拒绝偏见",殊不知"拒绝偏见"就是一种偏见.没人能够拒绝偏见,因为人是一种有偏见的动物.媒体人只有认识到偏见的普遍性、承认自己是有偏见的动物,才有可能警惕偏见、削减偏见.  相似文献   

19.
在北杂剧戏班中,主要是有一个能唱套曲的"正旦"或"正末",与"正旦"、"正末"相对的净角则专以插科打诨调笑(有时可兼有邪恶、刚烈的特征),此外便是几个能做戏的"外旦"、"外末"。"正旦"、"正末"标以"正",是因为对北杂剧的表演而言,唱套曲最重要,唱曲属正戏,而其他诸色(包括净角)的表演皆为次。元夏庭芝《青楼集》对这一点说得很明白,他在《青楼集·志)中说:  相似文献   

20.
《中国记者》2014,(1):32
"焦点"栏目是《中国记者》杂志重头栏目之一,以探讨新形势下中青年新闻工作者采编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困惑问题为宗旨,解疑释惑,互相砥砺,坚定职业理想。已经做过的:新闻人才流失、采访难、英年早逝的媒体人、传统媒体人技术思维入门、媒体人的转型难题,等等。是本刊最富于创意和贴近实际的栏目。为进一步提高栏目质量,探索新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