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大鹏 《新闻传播》2009,(8):102-102
传播效果问题是传播学研究的起点和归宿.是大众传播活动的核心问题。任何传播都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实现某种或多种传播目标,所以传播从一开始到整个过程的结束始终存在着对传播效果的追求和设定。新司传播作为人类的一种最大规模的传播.其社会价值就在于通过信息和意见的传播达到彼此分享信息、互相沟通、协调行动等目的,因此,从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对新闻播音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帅 《新闻世界》2013,(1):148-149
媒介的负面报道通常为对反常和消极事件的报道,其主观目的是为了揭示问题,以维护受众的知情权。然而其达到的传播效果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本文从这两方面分别论述负面报道传播的心理机制,探讨负面报道的心理传播过程,并为规避消极影响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立川 《今传媒》2005,(6):15-17
传播习俗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习惯性、风尚性特征的传播现象。在整个社会传播现象中,它具有基因性的意义。它常常强烈地影响到一个时代、一个地区或一次传播活动的面貌、成败。它受制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并随着人类社会生活诸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于作为大众传播活动的新闻事业而言,合理地利用传播习俗,无疑是新闻传播活动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百家讲坛》传播效果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传播效果,是指受众的心理在传播前后发生的变化。它通常有双重含义。狭义上是指传播者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众身上所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广义上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的活动对受众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作用,包括直接的、间接的、显形的、潜在的。大众传播活动都具有目的性,但能否产生预期的传播效果与媒介传播内容和方式是否能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受众的特征、媒介的素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近两年来,央视10套《百家讲坛》栏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传播效果,引起了学者和广大观众的关注。这…  相似文献   

5.
李子晨 《新闻世界》2011,(3):101-102
传播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活动,人类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知道的事情告诉别人,与别人反复交换意见,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谓的大众传播活动。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与此共生的有关"媒介、受众、效果"关系的博弈也日益凸显。笔者从媒介、受众、效果三者的关系入手,谈谈自己对大众传播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施拉姆说过:“传播是各种各样技能中最富有人性的”。主持传播,即节目主持人的传播活动.在所有的大众传播活动中无疑是最具人性的。作为大众传播人际化与人际传播大众化的产物,主持传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人性或人际性。从这个意义而言,“将人际化进行到底”乃是未来主持传播、甚至一切大众传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的爆发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之一,严重威胁着民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在这种特殊的社会情况下,无论是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还是新媒体,都可以并应当进行相关的健康传播,发挥媒介的积极作用,如传播信息、粉碎谣言等。增强媒介传播的效果,使传播的信息被受众在思想、态度和行为上所接受,才能使媒介在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爆发时起着更为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浅谈受众心理与传播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纯 《新闻知识》2002,(6):27-28
任何传播活动尤其是大众传播活动都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传播者总是期望自己的传播行为能够达到预期的意图或目标,产生良好的效果.然而,事情并不总是随着传播者的意图而发展,传播效果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许多传播者意想不到的结果,这里所谓的“传播效果”通常具有双重含义。狭义上,它是指带有说服动机的  相似文献   

9.
童菲 《新闻采编》2002,(4):46-47
受众,指的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者受传者。在大众传播中,受众与传媒构成了社会传播过程的两极。根据传播学家克劳斯的观点,受众按其规模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特定国家和地区内能接触到传媒信息的总人口,这是最大规模的受众,如在我国的电视覆盖区  相似文献   

10.
微博是当前传播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它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终端设备发送信息。微博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栏目设计和人性化的界面设计,并且产生了独特的传播效果。当然,微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负面效果,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微博能够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1.
闫坤  李宁 《新闻爱好者》2011,(22):12-13
微博是当前传播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它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终端设备发送信息。微博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栏目设计和人性化的界面设计,并且产生了独特的传播效果。当然,微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负面效果,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微博能够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2.
广告传播是一种具有二重功能的传播活动,它具有巨大的积极功能,同时又具有不容忽视的消极功能。作为传递产品、服务的品质与质量信息而设定的一种营销方式,广告对当今社会生活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大。美国经济史学家D·M·波特曾经说过:“论社会影响,广告可以同由来已久的机构(如学校、教堂)相比,它统治了媒介,对大众标准的形成有巨大影响,它是很有限的几个起社会控制作用的机构中货真价实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网络意见领袖与新闻真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红飚  余霞 《青年记者》2009,(15):24-25
传播学中的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负面新闻指的是产生负面效果的新闻。战时负面新闻的传播往往会产生瓦解意志、动摇军心、离间官兵等消极作用,尤其当负面新闻被敌方掌握并加以传播时,其危害性更大。随着战争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作战过程中运用新闻进行舆论宣传、心理渗透和法理争夺也日趋激烈。如何有效防范战时负面新闻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政府对外传播的硬环境包括政府在内外互动过程中所面对的硬性背景、硬性关系与硬性牵扯、硬性压力和阻力等.硬环境是相对于软环境而言的.它对于传播主体,同样具有多重功能,可能是助力,也可能是阻力.无论环境对传播活动的作用是正面的、积极的,还是负面的、消极的,环境总是自然而然地释放能量.本文结合实证,从“相互依赖”与“交叉依赖”视角,分析了硬环境对政府对外传播的制约与传播主体对硬环境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鲍立泉 《青年记者》2012,(26):25-26
传播模式是对传播现象的归纳和总结,同时也为传播活动做出指导。然而,伴随着传播生态的不断演进,既有的传播模式往往无法解析新出现的传播现象,形成了对既有传播模式的挑战。如社会化媒体中被广泛使用的"病毒"传播现象,从行动上属于人际传播活动,但产生了大众传播的效果,很难用传统传播模式来解析。因此,业界和学界都  相似文献   

17.
在大众传播中,心理距离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发挥作用,它是构建传受关系的基础.正确认识和把握心理距离,是形成和谐的传播关系、实现理想传播效果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虚拟社群中意见领袖的传播角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丽 《新闻界》2006,(3):50-51
意见领袖是早期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中发现的一种传播角色,曾是传播过程层级化理论的核心术语。如今,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赛博空间的信息传播,是否意味着这个中间层级的“沉没”?它在新的社群形态里是否具有新的特征?本文拟在网络虚拟社群的范畴内,以消费信息的传播为例,探讨意见领袖的角色特征及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传播在传播学中被定义为: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大众传播与教育传播是人际传播的两种基本形态。语文传播是教育传播的一种,是语文教育者按照一定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语文知识、技能、思想、观点等传递给特定对象的活动,是语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有把语文传播归于大众传播的分类,特指运用语文手段和方法进行大规模信息生产与传播活动。本文遵从教育传播的语文传播分类。  相似文献   

20.
陈七妹 《新闻界》2004,(6):58-59
大众传播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传播的效果,因此传播效果不仅是传播从业人员的追求目标,也是传播学者的研究主线。传播学的研究随着传播技术革新和传播事业发展波澜起伏。二十世纪初,科技的进步使传播媒介创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又使传播效果受到重视,于是传播学的大规模研究兴起,出现了魔弹论、强大效果理论、两级传播模式等一系列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