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二元复合驱是埕东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技术。试验采用清水配制聚合物母液,污水稀释注入的工艺。针对实施过程中注入液井口黏度较低、清水资源紧张、过量污水无效回注的问题,在现场污水水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聚合物溶液黏度影响因素的室内试验研究,揭示了井口黏度低的主导因素,设计了该区块的污水资源化应用工艺。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污水资源化应用工艺对埕东油田污水脱硫效果好,处理后水质指标稳定。在模拟油藏条件下,用处理后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能够保持黏度20mPa·S以上12d。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海上油田中深层系油藏极易发生漏失,油藏含气量高,气体快速上窜,造成完井、修井过程中的井控风险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海上油田罐装电潜泵管柱工艺,该工艺可以满足电泵底部悬挂管柱要求,下入电泵同时打开产层生产,起出电泵即可隔绝地层,降低井控风险。罐装电潜泵管柱中关键工具罐装电泵加强装置可为电泵提供机械保护,避免下入过程泵体受损。为解决电泵气锁问题,对罐装电泵加强装置进行开孔设计,根据井况及压溃强度分析,并基于布孔参数优化方法,对罐装电泵加强装置的布孔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在满足强度条件下外径177、139.7、127 mm的罐装电泵加强装置具有最好流通性的布孔参数分别为137、130、121个。在胜利油田埕岛油田应用10余口高气油比生产井,平均生产周期2.5 a以上,管柱长效性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3.
交联酸(也叫酸基压裂液)加砂压裂工艺是将酸化压裂和加砂压裂相结合的新型工艺技术。为了满足酸液加砂施工的需要,研究了采用锆的多核羟桥络离子、带(—COO—)聚合物和盐酸构成的交联酸体系。该体系可实现常温条件下酸液的交联,形成冻胶状态,能极大降低酸液滤失速度和酸岩反应速度,并具有良好的携砂性能、温度稳定性和抗剪切性能,压后可控破胶、返排彻底等特点。通过液体体系及其现场施工配套工艺研究,该技术已在胜利油田复杂岩性油藏改造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4.
海洋导管架平台桩的可打入性和稳定性计算分析预测是桩基设计的重要内客.结合胜利埕岛油田某导管架平台,对该平台钢管桩采用简化的压杆稳定方法进行海上打桩过程中桩身自由站立分析.同时,采用基于Smith波动方程差分数值解法的GRL WEAP打桩分析软件在给定的桩锤系统下精确模拟打桩过程,依据所得锤击数、打桩阻力和桩身动应力对给定的桩锤系统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IHC,S-500锤在正常作业打桩情况下可以将该平台1500 mm直径桩打入90 m的设计入泥深度.  相似文献   

5.
案例井钻探目的是提高储量动用程度,而古潜山灰岩地层压力不确定性较强且裂缝发育,预测存在恶性漏失、漏涌同存、超压溢流等多种风险。为有效应对上述潜在风险,提高钻探成功率,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对案例井开展精细控压钻井需求分析和参数设计,并对施工流程和设备进行设计和匹配,施工过程中针对井下情况进行立压控制、套压控制、早期溢漏监测及恒压排溢,大幅降低复杂时效、保障井下安全、有效保护储层,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高速通道压裂技术实现了支撑剂的不连续分散充填,改变了裂缝产生导流能力的方式。文章阐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射孔工艺、泵注工艺,重点对裂缝通道的渗透率、产能及其导流能力的理论计算进行了推导,并研究了适用于该技术的压后支撑剂回流控制方法,最后调研了高速通道压裂技术的现场应用效果,并以俄罗斯Taylakovskoe油田为例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低渗透油藏面临综合含水高、地质储量采出程度低、剩余油储量大且分布不均衡等突出矛盾.在低渗透油藏中,油气富集的空间与地下流体穿过的通道是储层裂缝.所以在油田的开发生产过程中对储层裂缝的识别至关重要.同时在油藏的勘探开发中裂缝的辨别也是长久以来油田所面临的难点问题.通过对裂缝识别方法的研究,分析各识别方法的原理与适用范围,综合选用全面准确的方法辨识储层裂缝,从而为油藏的后期勘探开发提供准确方向.  相似文献   

8.
分析安塞油田酸化措施导致油井综合含水上升原因,根据室内实验和暂堵剂性能评价,确定了适宜安塞油田酸化使用的酸化暂堵剂,确立了安塞油田暂堵酸化工艺技术。在安塞油田现场试验7口井。措施成功率较高,控制油井综合含水上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模拟井下压裂作用下胶凝酸和清洁酸作用时的碳酸盐岩破裂机制,了解两种酸液体系作用后的强度劣化效应,进行了拟三轴岩石力学试验以及3-D扫描。试验结果表明:与胶凝酸反应后,碳酸盐岩弹性模量、泊松比和抗压强度均呈降低趋势,其中泊松比降低幅度明显,酸蚀90 min时,降幅达到18.15%;与清洁酸反应后,碳酸盐岩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在酸蚀初始阶段小幅提高,当酸蚀时间达到90 min后,两者降幅分别为21.04%及23.55%,泊松比降幅为4.36%,岩石力学性质劣化效应明显,脆性指数升高12.09%;与胶凝酸反应90 min后,碳酸盐岩的脆性指数提高58.56%,破裂压力呈下降趋势;与清洁酸反应后,裂缝壁面粗糙程度明显降低,裂缝导流能力呈降低趋势。酸压后的力学性质劣化特征可为酸化压裂设计及参数优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河高压低渗油藏渗透率低、孔隙度小、天然能量弱、储层敏感性强,采用常规射孔方式易造成油层污染和低产等问题,在该油田应用负压射孔技术,并提出了负压射孔-压力(恢复)测试联作工艺,通过现场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在该油田推广应用,明显提高了产量,缩短了试油时间,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