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证法是引用经典性言论、科学上的公理和定理、生活中的常理等作为理论根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运用引证法,既要注意选用恰切的理论根据,又要注意对理论根据分析论证,使论点与论据紧密联系起来,也就是既“引”且“证”。许多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对引证法的运用是不够自觉的。他们往往只是满足于引用几句名言、警句,并不注意对这些名言警句加以分析,揭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议论文的读写教学中,不少人对论据、论证方法的识别和运用存在着片面的认识,不清楚论据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论据性质具有相对可变性,而孤立静止地认为只要运用“事实”作论据进行论证,就是事实论据,就是例证法;只要引用经典理论、名人名言作论据进行论证,就是理论论据,就是引证法。就连人教社现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编写者也是如此。《讲讲实事求是》一文“预习提示”中说:“在论证方法上,它既用了引证法,也运用了例证法。”对于“引证法”,课本“单元基础知识和训练”中是这样定义和理解的:“引证法,是用已知的公认的道理、原则作…  相似文献   

3.
<正>【问题点击】所谓引证法,指的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适时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俗语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引证法的好处是丰富论证的内容,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对论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技法指津】运用引证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确切的事理论据,可称之为"引";二要对事理论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可称之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史家有分叙史实与言论的传统,《左传》是一部把史实与言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编年史,不仅记载了春秋年间各诸侯国兴亡衰变中的重大事件,而且收录大量有价值的人物言论。这些人物言论采取了多种论述方式,但其中主导方式是引证法。引证法在《左传》人物言论中表现出独立性(独立作为论据)、频繁性(使用较多)、多样性(方式多样),是一种发展比较成熟的论证方法。由于引证法的频繁使用,使得《左传》人物言论呈现出普遍的以古论今的倾向。这样的论述方式,很典型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某些思维特点,是和当时的社会形态及当时人们的思维水平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立论以证明为主,驳论以反驳为主.证明与反驳,是两种最基本的论证方法.证明就是根据已知的真实判断来证实和明确某一新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形式.反驳则是根据已知的真实判断来揭露某一判断的虚假性进而否定之的思维形式.根据推理的形式和论据性质的不同,证明的方法一般又可分为归纳法、演绎法和类比法以及例证法、分析法、引证法和喻证法等.归纳法和演绎法的不同点在于:  相似文献   

6.
选择、引用参考文献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的普遍需要.它为学术论文提供最佳论据并得以开展学术论证.引用原则的存在则提升了参考文献的引证强度和论证效果.然而这一切都必须在一个基本前提条件下:被引文献、引文内容、引证文献之间具有内在密切的逻辑“关联性”,存在三个“语意”和“语境”的高度一致与正确合理.“关联性”是微观考量与保证它们得以顺利落实的深层次的重要基础因素.  相似文献   

7.
引证法是一种重要的论证力法。如果运用得当,分析深刻,不仅使行文活泼,文章的中心论点有坚实的根基,还能使读者增长知识,得到哲理的启迪,促进科学世界观的形成。高中学生的议论文差不多都能引用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些言论来证明论点。但是,他们往往不善于阐明这些言论的深刻含义,往往是浅尝辄止,有的学生还只是简单地靠引用的话压人,缺乏说服力,教师有必要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怎样才是正确运用引证法呢?这要从其概念和议论文的写作本身来考虑。引证,顾名思义,一是“引”,引用;一是“证”,用它证明论点。写作时既要善“引”,更要善“证”。“引”的问题解决了(这一点易为学生掌握)就要“证”,“引”而不“证”不是好的议论文,那只是“观点加引文”。找到引用的理论依据,这是必需的。但是依据本身只是一种材料而已,它不能代替论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撰写论说文的论证方法只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其实是不够全面的。根据已有实践的论证方法至少可以分为立论、驳论、正反结合论证三个大类,而且立论又包含全称立论和特称立论,驳论又包含全称驳论和特称驳论,正反结合论证又包含全称否定肯定法、特称肯定否定法、全称肯定否定法、特称否定肯定法,总共八个小种。这些论证方法早已被古人运用,只是还没有被人们理论化系统化而已。  相似文献   

9.
尽管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主要是“运用立论和驳论的知识阅读和写作议论文”,但是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的基本写法是驳论,作文训练的范围是驳论,作文训练的要求是“学习驳论点或驳论据、驳论证等基本方法”,知识短文《立论和驳论》展开来讲的也是驳论,因此,驳论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然而,在议论文的学习中,驳论是较为艰难的。如何化难为易呢?简便可行的办法是:用“立论”突破”驳论”。由于在本册第二单元已学过立论的知识,同学们已懂得了“论点、论据、论证”的议论三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懂得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议论框架,而在这两点上,驳论与立论是完全相同的,因而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其“同”,从“同”生“异”,点破  相似文献   

10.
“三要素”最大的缺点就是把预设的论点绝对化,不加任何反思。立论的生命不是对论点的被动追随,而是让论点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得到深化。“三要素”的论证原则是:根据论点选择论据,这本是形式逻辑原则,却丢弃了形式逻辑对论据的规定:要有普遍涵盖性,不能是“孤证”,也不能是类比性的。“三要素”理论的缺陷还在于:暗示着按论点,论据、论证的顺序展开,似乎是议论文唯一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写议论文,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有时不得不借助某些权威人士的言论作论据,用这种论据论证论点往往更有说服力。这种方法叫引证法。引用的话不只来自名人名言,也  相似文献   

12.
编者推荐:‘相互变格一’与‘相互变格二’——两篇作文论证,所用的道理都是‘以人为本’,所用的事例都是‘六渡桥’,但是,立论相对且都出彩。其原因是什么呢?两篇作文都能根据立论需要选定各自的切入角度。题为‘……势在必行’的作文,从‘名实相符’的角度说理述事;题为‘……慎之又慎’的作文,从‘文化积淀’的角度说理述事。这是两文——用同理同事论证其相对立论——都能成立的原因之一。其原因之一是:两文的标题都未绝对化,都给另一篇留下立论的空间。在论证时,两文都避开对方的锋芒,在其立论未涉及的空间‘大展拳脚’。这两篇作文是两个同学写的,但也可以认为‘它们是同一个人写的‘相互变格’——立论相对——的两篇作文。这启示我们,将同理同事的作文立论作‘质的转换’时,要运用思维品质的变通性,以发现新的立论空间。这两篇作文都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是真正在做文章或作文,而不是‘做作’文章。  相似文献   

13.
指导思想: 本单元是本册书的重点单元。教学本单元,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五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和掌握有关论点、论据以及论证的知识和方法,学习写一般的议论文,做到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有力,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学习和掌握几类常用复句的构造,学会准确使用有关的关联词语。 导读时应特别重视知识短文《立论和驳论》,以其统领本单元。 本单元所选的《论各尽所能》和《散文重要》是阅读课文,教学这两课,要体现阅读课力的特点,不能按讲读课文的要求教。 导读方法: 首先,从横的方面,抓住重点,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前三篇课文,指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知识》从正面立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阐明事理;学习《“友邦惊诧”论》采用驳论的方式,引证材料,  相似文献   

14.
时下,好些语文辅助读物和颇具权威性的教学参考资料在分析(别了,司徒雷登)(高中语文三册,以下简称(别)文)的论证方法时,认为(别)文多处大量地引用艾奇逊的言论是使用了引证法。言下之意便是:凡是引用了他人的言论就是引证。笔者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何谓“引证”?远在南北朝时候,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耀在他的(文心雕龙)中就有过精彩的论述。他指出,说明道理引用成语,这是圣贤的伟大措施,经典书籍的一般规则(原文为“明理引乎成辞……乃圣贤之鸿漠,经籍之通矩也”,见(文心雕龙·事类》。他所说的成语显然…  相似文献   

15.
【能力定位】论证是用事实和道理来证明、阐述论点的一种表达能力。论证是分析事理的一项基本功 ,也是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训练。它反映人的认识过程 ,即反映作者清晰地思考并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 ,从而得出合乎事理规律的结论的过程 ;论证方法体现作者驾驭语言并借助论据充分严密地论证论点的能力。事理论证的写作训练 ,可以使学生思维敏捷 ,说理透彻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比较思维、批判思维等品质和想像力、创造精神。【要点阐释】初中语文大纲指出 ,写议论文要做到“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一定根据 ,作一些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立论》最先发表于1925年《语丝》周刊第35期,后被鲁迅收入散文诗集《野草》。关于它的主题思想,卢今认为:“《立论》不仅讽刺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的人生世相,更重要的是.作品对圆滑世故的中庸主义处世哲学及其赖以寄生的社会展开了无情的揭露与朝弄”。这段话基本上可以代表当前学术界的共识.鲁迅在其他文章中也多次谈过与之相似的内容,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等。笔者在这里只想就《立论》的体裁和艺术问题提出两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一、《立论》不是寓言国内外有不少学者认为《立论》是用散文诗体写的寓言,如孙玉石认为,“《立论》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散文诗”。日本学者片山智行更干脆地说:“《立论》应该说是具有讽刺性的寓言作品。”笔者以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完整的议论,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称为议论的"三要素".其中,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就叫论据,它是议论的基础,所要解决的是"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事实论据是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历史事实及统计数据等;道理论据是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相似文献   

18.
“引用一是语言运用中一种极为常觅的修辞方法,从古至今,它一直受到人们的格外青睐。在辩论中,精当地运用“引用”辞格,不仅能使辩言文采斐然,而且能极大地增强辩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一、引名言警句,使论述富有说服力作为倍受人们喜爱的修辞方法,“引用”的最大作用则是能有力地证明立论的真实性,增强辩言的战斗性。因此,高明的辩手极重“引经”和“稽古”,都十分讲究将伟大名家的经典性言论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在狮城“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上,一位辩手于“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场辩论中总结己方立场时;这样说道:  相似文献   

19.
本单元的教学核心点是:学习驳论文的结构方式和反驳方法。 反驳的技法有多种,常用直驳法、反证法、归谬法等。由于“驳”中有“立”,所以还常常综合运用引证、例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这些章法和技法的运用,在各篇课文中又呈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具有去中心、匿名、跨区域、互动等特征,因此学生言论自由界定保障与侵害的解决方法,完全不同于真实空间.美国的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阶段具有受学校教育辅导的义务,校方可依据“不得干扰学校秩序或不得侵犯他人权益”标准,对其网络言论进行事前检查和事后监督.管制的言论包括:一是严重干扰和损害学校秩序的网络言论,如引起纠纷危险的网络煽动言论;二是严重侵犯或者羞辱其他师生、特定群体的网络言论,如网络威胁、骚扰、欺凌等言论;三是攻击性言论、猥亵言论等宪法低位阶言论.发生于校园外、课外时间的学生网络言论,只要与学校有所关联,满足“实质干扰”或者“合理的可预见”标准,学校就有权管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