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用小说的形式探究人性的大师。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双重人格》主人公戈利亚德金人格分裂的考察与分析,可以概括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当时俄罗斯社会以及俄罗斯人民心理的看法,并从中理出其创作风格的发展脉络以及思想信仰的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2.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他作品中的“双重人格”形象是世界文学史上独特的美丽风景。本文力图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世经历入手,以《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凡为佐证,来管见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物形象的“双重人格”,以及延伸到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社会哲理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兼具社会心理小说和社会哲理小说特征。融社会、心理和哲学因素于一体,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重要特点,也是他的艺术创新和对文学的重大贡献。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分析大师,素以心理作家名重天下。一百多年来,围绕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创作展开的论争持续不断,但对他那深刻而细腻的心理描写,批评界却有口皆碑,众口一词。卢那察尔斯基指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一切都是以人的心灵感受为基础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心理分析,通过人物的内心感受以及在其支配下所采取的往往是乖谬的行动来揭示社会的畸形现象,反映社会的现实。他说:“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不,我是高度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也就是说,我描绘人的内心的全部深度。”  相似文献   

4.
一个俄国文学青年,写了一篇描写乞丐生活的短篇小说.他拿着稿子给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看,请求指教.读到小说中描写一个吝啬的绅士施舍给乞丐一个小钱的句子,陀思妥耶夫斯基很不满意.原文是:"他把一个小钱投到乞丐的手里."于是,他便把这一句改为:"他把一个小钱向乞丐投下,钱落在地上,叮叮当当地滚到乞丐的脚边."  相似文献   

5.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19世纪俄国文学黄金时代的文学作家,其长篇小说早已名扬四海,短篇小说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促使他成为屹立于世界文学殿堂的不朽丰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贯穿了他的创作生涯,见证了他的创作思想和手法的发展与变化.其中,长篇小说《赌徒》是一部他在其最短时间内完成的、优秀的美学著作,整部作品具有强烈的...  相似文献   

6.
试通过解读二十世纪末创作的以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为虚构人物的两部小说,探讨南非作家J.M.库切及俄罗斯作者列昂尼德.茨普金笔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形象以及两人寄寓其中的生命情绪、生命幻想、文化情绪、文化欲望,对两部小说的主要思想问题和表达形式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阐发。  相似文献   

7.
纳博科夫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的态度经历过一个过程,但以反对为主,即使在西林时期表现出的认同中也显现出二人的分歧与差异。前人多对二者的关联、相似进行研究,但事实表明,随着纳博科夫艺术上的成熟,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不满越发鲜明,二者在艺术追求、艺术观念上的巨大不同才是导致不满的根本原因。考察纳博科夫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满的具体言论,可以探寻出纳博科夫艺术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间的分歧,在分歧中能更清晰地勾画纳博科夫的艺术追求与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1845年5月,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完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穷人》。他对自己这部作品毫无信心,不敢投寄杂志社,怕编辑不愿看。后来,由他在军事工程学校的同学格里哥罗维奇拿去给诗人涅克拉索夫看。涅克拉索夫从黄昏一直读到深夜。读完后,他深受感动,连夜同格里哥罗维奇去拜访陀思妥耶夫斯基。当他们敲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房门时,还只清晨四点钟。接着,涅克拉索夫拿着《穷人》书稿去找別林斯基。他一进门就喊道:“一个新的果戈理诞生了!”别林斯基带着嘲讽的口气回答说:“你们那里的果戈理象雨后春笋般的多”。但是,别林斯基还是接过了稿子。后来他试着读,准备看几页就睡觉。结果,他整夜没睡,把小说全部读完了,并  相似文献   

9.
巴赫金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基础上,提出了“复调小说”理论,他认为复调小说区别于传统独白小说的根本特点是:作品中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是平等的,主人公的思想意识与作者的思想意识具有同等价值,他们是彼此不相融合的独立体.本文结合复调小说理论剖析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小说中对俄国社会现实的描绘,无疑是忠实于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但他使用的是梦境、幻觉和其他怪诞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他笔下主人公的内心分裂,由此他自称自己的创作方法为"虚幻现实主义".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虚幻现实主义,长期以来,一直为文学批评界所关注,他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的鼻祖.  相似文献   

11.
《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它不仅奠定了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罗斯文坛上的地位,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蕴含丰富的艺术世界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将从书信体题材、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他们形象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三个方面分析《穷人》中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为参照,主要分析了他的小说<罪与罚>的主人翁拉斯柯尔尼科夫形象的客观意义及其社会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3.
《追忆似水年华》与《卡拉马佐夫兄弟》这两部小说分别是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和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普鲁斯特分别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鼻祖和先驱,两部作品不仅写作年代大致相近,而且都以心灵或精神的真实为创作旨归,它区别于18世纪感伤主义以来的心理小说,不仅是精神的表现,更是精神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罪与罚》是心理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以梦境凸显人物心理活动的手法更是文学创作领域一个成功的尝试,可以说主人公拉斯科里尼科夫的梦境就是贯穿《罪与罚》整部作品的重要线索。因此,对梦境的分析显得十分必要。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又是一位深受俄罗斯传统文化影响的作家,因此,对这些梦境进行分析又不能脱离俄罗斯传统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5.
陀思妥耶夫斯基属于俄国十九世纪下半期俄罗斯文学的最复杂的现象之列。他的创作及其思想发展充满深刻的矛盾。他步入文坛的初期,受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先进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受别林斯基的影响。因参加社会主义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活动而被判处服苦役。从此,陀思妥耶夫斯基脱离俄国先进的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45):23-24
拉斯科尔尼科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与罚》的主人公。小说中塑造了性格充满矛盾冲突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杀人犯罪之后因自身的负罪感和道德的鞭挞,经历了内心种种的挣扎之后,选择投案自首,皈依上帝,最终经受磨难、重获精神的新生。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形象在俄罗斯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的地位,至今仍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本文通过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形象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和小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7.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以擅长描写道德问题而著称的伟大作家。道德伦理问题一直是陀氏创作思想的基础。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小就生长在一个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的家庭。虔信基督的母亲经常给他讲《圣徒列传》、《新旧全约104个故事》。福音书中所宣扬的慈爱、忍耐、向善,在...  相似文献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十九世纪俄罗斯最负盛誉的作家,擅长人物的心理剖析,善于在戏剧性的情结中展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精神危机。同时他的小说抹杀了时间的线形,人物的意识得以无限制的延伸拓展。当时以及后来的各流派都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思想和艺术有程度不同的强烈反响,包括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流派的弗洛伊德。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材料中,他的妻子安娜所著的《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回忆录》和《一八六七年日记》有特殊的价值,某种意义上堪称作家生活的"实录"。安娜从物质和精神等诸多层面给予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力支持,帮助他对抗债务、赌瘾和疾病的困扰,爱情成为作家文学创作的支点。安娜的无私奉献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事业,这一论断至少适用于《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杰作。  相似文献   

20.
《追忆似水年华》与《卡拉马佐夫兄弟》这两部小说分别是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和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普鲁斯特分别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鼻祖和先驱,两部作品不仅写作年代大致相近,而且都以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