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沛 《复旦教育论坛》2022,20(1):86-92;104
跨学科教育经历在科研人才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重点财经院校教师个人简历及其15年内的期刊论文发表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跨学科教育经历与教师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研究发现,跨学科教育经历对教师的科研产出数量、科研产出质量以及科研生产偏好均具有显著影响,主要体现在跨学科教育经历对教师在非本学科期刊上发表论文具有促进作用;与“硕博跨学科”经历相比,“本硕跨学科”经历更有助于教师探索新学科领域,增强跨学科研究与发表能力;CSSCI与SSCI期刊数据均证实了跨学科教育经历在教师跨学科论文发表中的影响效应。在深化科研评价改革背景下,研究对跨学科人才培养、科研人才评价以及一流学科建设具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潘虹  唐莉 《复旦教育论坛》2023,21(4):105-113
随着科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人才的国际流动日益频繁。那么海外经历能否提升科研论文产出?本文聚焦我国高层次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以1998-2017年入选的178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研究对象,构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履历数据库与科研数据库,从学习、工作两个维度实证研究了海外经历对高层次人才科研论文产出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海外经历正向影响国际科研合作与国际科研生产力。具言之,不同类别的海外经历对科研论文产出的正向影响具有差异性,海外学习经历的正向效应远远大于海外工作经历的正向效应,海归学者在科研论文产出上的优势因学科领域与高校平台的不同而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3.
黄玲 《中国高教研究》2022,(3):24-29+36
基于41所高校的调查分析发现,跨学科学习经历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有重要影响,博士生所跨学科专业差异越大,其在博士学习阶段的科研能力越弱。和非跨学科博士生相比,同一级学科下跨二级学科博士生、同学科门类下跨一级学科博士生、跨学科门类博士生科研能力依次降低。且跨学科学习经历与高校跨学科培养能直接显著预测博士生科研能力,也能通过博士生跨学科学习动机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科研能力。因此,在招收跨学科博士生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与特长优势;高校应明确跨学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以跨学科科研项目为主要依托,加强跨学科导师对博士生的指导,激发博士生跨学科学习动机以促进其科研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教委目前出台关于促进义务教育阶段人才有序流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以后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凡聘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必须要有在两所学校及以上从教或任职的经历;在提拔校长、评选骨干教师时,也必须要有跨校工作的经历。据悉,各区县也将相应制定区域内师资流动的比例,推动优秀师资从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软流动”。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ASLEC)、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湖南某大学具有留守经历的1787名大学生、具有流动经历的1160名大学生和3823名常态大学生进行测量,比较他们的心理状况,结果发现: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均分显著高于流动经历和常态大学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以及与父母关系的均分显著低于流动经历和常态大学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相关,其中人际关系、健康适应、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学习压力因子可有效预测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整群随机抽取了江西省3所一般本科院校有“留守经历”大一年级学生432人,并以461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wr,Q)和自编基本信息问卷调查和探讨“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的人格特质的影响。调查显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比对照组大学生更孤独、内向、情感更冷漠;有“留守经历”男生比女生更为内向和孤僻;老一辈监护方式对学生影响最大,单亲监护方式容易使学生出现问题,母亲一方外出打工比父亲一方外出打工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更大;父母与孩子团聚频次越少,对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越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初中阶段开始留守生活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最深远。  相似文献   

7.
秦璞 《学前教育》2010,(10):36-38
活动背景 “经历学习”这一概念源于我园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幼儿成长需要的“经历学习”的研究》,它是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指在日常生活亲历事件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习得技能、发展能力、体验情感,从而获得对自我生命意义的认识及精神上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优化不同群体大学生的学习经历是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调查发现,研究型大学中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学业参与过程、入学初学业能力水平以及整体学习经历满意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经济资本对高等教育过程及结果公平的影响。从作用机制来看,优势家庭主要通过经济资源"直接"排斥和文化资源"隐性"排斥,将家庭经济资本优势转化为子女在校的学业表现及学业成就优势,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学业分层。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管理者对待下属的态度和风格,很可能来源于他的成长背景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在日常工作中所展现的形象也都事出有因。让我们追根溯源,看看斐声全球的CEO们的童年经历对他们的管理风格有着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绿色创新过程中技术溢出的“正外部性”与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导致企业的管理层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出现决策分歧,这一分歧可以通过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来予以疏导和化解。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观测样本,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绿色创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社会责任在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具有部分的中介效应;相较于非国有企业,高管学术经历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且这种促进作用在大型企业中的效果比中小型企业明显。因此,企业应该重视高管团队的建设,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助力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和心理健康量表对高校237名经历创伤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创伤后成长总分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不存在专业差异;不同等级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在心理健康的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上不存在差异,在其它几个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创伤后成长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有显著相关,能有效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海外第二校园经历在国内日渐盛行,发展态势良好。本文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探讨了开展海外第二校园经历的优势和现实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认为海外第二校园经历是基于开放式办学理念基础上的一项新举措,是促进教育国际化的有效途径和崭新平台,也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地高等教育机构已经把注意力转向国际化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蓬勃发展,来华留学生数量迅速增长。本文报导一项正在进行中的长期跟踪研究,旨在分析在我国攻读本科学位的国际学生的跨文化教育经历,数据搜集方式包括问卷与年度访谈。阶段性研究发现学业成就是国际学位生来华的首要动固;定性访谈分析发现,在我国求学期间,大多数国际学生能够适应新的学习与社会环境,同时表现出更深入的跨文化理解、尊重与包容;研究也显示了机构与社会因素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影响。本文贡献于政策制定者、高等教育机构与教职人员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本质与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数据,探讨了早期留守经历对农村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及其变化。研究发现,早期留守经历对大一新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是负向的,且对女生的负向影响大于男生,对独生子女的负向影响大于非独生子女。在高等教育期间,实习经历、社团经历、学习主动性对有早期留守经历的大四毕业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具有更明显的正向影响,其可能是使有无早期留守经历的大四毕业生问题解决能力差异不再明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和实践性教学反思的过程。这一过程立足于现实生活,离不开教师经历的影响。本文对经历的含义与特点进行了简单梳理,阐述了经历对教师的职业定向、教学风格、教学反思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应树立积极的心态,培养良好的反思习惯,挖掘自身经历对专业成长的意义。此外,促进和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不能忽视教师的经历。  相似文献   

16.
选取了博士生培养投入和过程环节的关键要素,考察导师学术背景、导学关系提升博士生高水平论文发表的影响机制。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材料学科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的博士生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导师学术背景对博士生发表论文具有显著影响,海归导师指导的博士生在SCI一区和三区发表论文的数量更高,而在二区发表论文的数量则与本土导师指导的博士生没有显著差异;导学关系对博士生发表亦有不同影响,权威型导学关系对博士生在SCI一区发表论文数量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其他类型导学关系对博士生在SCI一区发表论文的系数皆为负。进一步分析导师学术背景与导学关系的交互效应后发现,海归导师对博士生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具有独立的正向效应,且海归导师并不依赖权威型导学关系,而是通过合作型导学关系促进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高校应重视提升博士生导师学术背景的多元化以及导学关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宜宾学院学报》2017,(5):22-31
基于X省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人们的社会公平感,受教育程度越高,人们的社会公平感越弱;收入水平越高,人们的社会公平感越强。矛盾经历影响人们的社会公平感,而矛盾解决的结果的影响最大。矛盾解决是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人们社会公平感的中介变量,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矛盾经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矛盾遭遇、相关部门介入、合法第三方介入,都会对矛盾的解决产生积极影响,而非法第三方力量的介入则不利于矛盾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经历是其大学就读经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大学生信息技术经历的现状及其对学业结果的促进效果,是探究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通过对中国南京大学和韩国首尔大学的问卷调查,课题组发现,南京大学样本的信息技术经历的性别差异、家庭背景差异、生源地差异、年级差异、学科差异等都非常显著,首尔大学样本除了在年级和学科等因素上存在个别指标(即信息技术使用状况)的差异之外,在其他所有背景因素上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回归分析则表明,中韩本科生的“信息技术使用状况”和“信息技术使用的积极意向”都会对各种学术性学习结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信息技术使用的消极意向”均不会对各种学术性学习结果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定量分析和定性访谈的基础上,课题组认为,关注对弱势群体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经历、意向和能力的支持和帮助;关注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改革刚性的教学评价制度,发挥信息技术真正支持教学的潜力;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特别是学术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交流能力)纳入到培养目标和考评体系中来等四个方面,是改进本科生信息技术经历、提升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作家所体现出来的文学叙述模式,是深受作家成长环境、成长经历及教育背景的影响的,张恨水也不例外。他的社会言情小说人物叙述模式的形成,是深受其个人成长经历的深刻影响的。  相似文献   

20.
小伙子,看了你最近发表在某报的一篇谈成长经历的文章,我有些不安。 你现在已是小有名气的青年教师了。你的自豪我非常理解,我也很认同你的教育追求,甚至为你成长历程中为追求理想而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但我不明白,为什么你在叙述刚参加工作那段事时,竟用了不小的篇幅说你先后经历的几位校长对你的“压制”以及你的“抗争”。你很单纯,我相信你在“控诉”这几位校长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