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处理好句子的显性关系与陷性关系是语法研究的重要任务这一,显性关系是借助于语法结构而体现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而隐性关系是潜藏在显性关系后的各种语义关系 它们是互为一体,密不可分的,研究中的任何偏颇,都是欠全面的,本文针对隐性义与句法结构关系问题,归纳出汉语中常见的几种句法结构,探讨隐性义(以下简称语义)在法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研究汉语被动句的认知语义基础,主要探讨了“被”字的语义数量特征的变化对汉语被动句的语义和语法功能的制约作用。研究发现,在汉语被动句的打造过程中,“被”字的语义状态化表现为“被”字的语义数量特征由离散性和时间性衰减为非离散性和非时间性;“被”字的语义数量特征的衰减是汉语被动句的语义结构“N2 被(N1)V”语法化为“S. 被(O)P”语法结构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由实词与实词组成的句法结构中,总是同时并存着两种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这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结构,二者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同一种语法结构可以表达多种语义结构;多种语法结构可以表达一种语义结构;同一种语法成分,可以有不同的语义指向;同一个句子,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  相似文献   

4.
简论隐性语法关系和语义指向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词语线形组合的一维性和语义表达的多维性致使一个句法结构内部总是同时并存着两种语法关系:显性语法关系和隐性语法关系。这两种语法关系所反映出来的实质就是句法语义的双向选择性。因此,一个句法结构也同时并存着两种语义关系:句法意义和搭配意义。语义指向分析则是对以搭配意义为基础的潜在的语义结构的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变换、语义特征、隐性语法关系三个角度分化“在+NP[L]+V+NP”句式。在这一分化中,除了“V”的语义特征不同是造成分化的原因外,“在+NP[L]”’、“V”、“NP”在句式里隐性语法关系的不同也是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分别系统地概括了汉语的“被”字句和越南语的“bi”字句的语法、语义结构及特点。通过对比指出两之间是在语法结构、语义关系上的异同,明确了相互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第二语言的教与学的角度,初步论述了“bi”字句对越南学生学习汉语“被”字句的正负迁移的影响,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彭晨 《语文知识》2006,(8):29-29
“非常6+1”“幸运52”“梦想中国”“挑战主持人”等电视节目家喻户晓,已然成为央视的品牌栏目,这中间,栏目标题别具一格的超语法现象功不可没。所谓超语法现象,是指不遵循传统的语法结构模式,通过一种完全陌生化的语法结构来表达语义的语言现象。这种超语法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试论对举结构的分类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举结构是一种颇具汉语语法特色的语法结构。根据“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对对举结构进行了界定,又从句法、语义、语用等角度分类,并重点探讨了对举结构的成句功能、语义功能,说明了对举结构的研究对汉语语法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致使是一个语义关系范畴,表达的是致使者通过致使力作用于被使者,导致被使者产生一定的致使结果。首先,提出沿意象图式、语义结构到语法结构的顺序建构致使范畴的研究思路;其次,探寻致使形成的认知根源-驱动图式和语义核心一致使力的传递,得出致使语义结构式;然后通过一套变量来控制语义结构向语法结构的映射,以期建构致使语法语义范畴。  相似文献   

10.
一、何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分类是由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的。波兰尼指出显性知识又称为“明确知识”,指的是:“用书面文字、图标和数学公式直接表示的知识。”隐性知识又称为“缄默知识”等,指的是:“尚未被言语或者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的“隐性知识”是隐蔽在教材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二、隐性知识动态生成案例剖析案例一:“商不变性质”隐性知识的动态生成【现象描述】师P:12÷6=2,请改变被除数和除数的大小,猜猜商会怎样?生活动汇报整理(将算式整…  相似文献   

11.
归纳了《红楼梦》“被”字句的八种结构类型及其语法特点,并从句子成分的角度分析了“被”字句的语义特征,从感情色彩角度分析了其语用功能,总结了“被”字句语义和语法的相互制约与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2.
动宾十的十中心语[记作(V+N_1)+的+N_2]是动宾短语作定语的前定式偏正结构,如“写小说的人”“看书的小朋友”。在这一显性语法关系背后蕴含着比较复杂的语义关系。本文试根据这一格式的语义关系及变换形式,对中心语进行语义归类。  相似文献   

13.
试论“缀本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义友 《韶关大学学报》1992,13(1):0040-0045
根据现代汉语的词、短词和饺子三级语法单位内部存在一套基本一致的结构关系这一特点,本文指出了除“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五种基本结构关系之外,还有另一种句法结构类型--“缀本结构”的客观存在性。本文初步探讨了“缀本结构”在短语和单句中的各种表现,从语法形式、语义关系和句法结构分析等不同角度钗勒出“缀本结构”的基本轮廓,旨在寻求一种对那些被认为是特殊的而又普遍存在的语言结构体的新认识和新的解释途径。  相似文献   

14.
“只有……才”在单句中关联主语和谓语、状语和中心语,其主语位置、所带成分、“只有”“才”的省略等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才”在原有语法结构关系的语法意义基础上,增添了必要条件关系逻辑意义。“只有”“才”均表示条件语义,省略“只有”或“才”,句义不变,但条件性语义色彩会大大降低,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从语义因素来看,英语“动宾结构”这一概念通常被用来概括两个组成成分(C0opnent)间具有所谓“支配关系”(g0Vemrnent)的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关注语法特征主要强调两个直接成分(immediateconstitUent)的形类选择特征及其语序配列(arrangement)特征。从语义角度界定“动宾结构”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两个组成成分间并非只是单纯的“支配”或“影响”关系(Jmpn1924);其次,同一种深层语义结构关系往往可以映射(m阿叩lug)为不同的句法结构类型。但是,仅仅着眼于语法特征也不足以构成对“动宾结构”的严密界定…  相似文献   

16.
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关系密切,因此语法研究要全面深入地揭示隐藏在表层语法结构背后的、深层语义关系.语义指向是一种与句法结构有着密切关系的语义现象.语义指向对汉语句法结构中复杂语义关系的解释有重要作用.语义指向的研究重点是结构内语义指向关系,主要属于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7.
“X时”是汉语指示时间位置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由谓词性“X”构成的“X时”结构在《史记》中大量存在,这一结构满足了复杂叙事的需要,其实质是使“X”仂语化,并将两个没有语法形式关联的陈述性成分组合起来,形成有同时关系的表意整体,使句子的语义表达和语法结构更为严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用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对台上坐着主席团进行句法分析,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都有其局限性,而语义特征分析法使我们的语法研究进一步实现了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在语法研究中,只有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并重,才能使语法的静态描写趋于完美。  相似文献   

19.
引言1本文讨论结构格式“不X不Y’。“不……不……”这一格式具有多种语义关系,格式中的“X”与“Y”可为单个语素,也可为多个语素,一般多见于四字格,也有非四字格的。“不”与“X”、“Y”在语义关系上互相影响,使得这一格式复杂化。这一结构格式表现出的复杂语义关系本文不可能全都讨论,主要讨论复句中和熟语中的这一格式。2本文在讨论时分成了复句、非复句与熟语结构三部分,我们知道,熟语是从语汇角度谈的,复句是从语法结构角度谈的,它们不在同一平面上。但为了讨论的方便这样分开进行,而语汇与语法中间有交叉,熟语中也…  相似文献   

20.
结构方式和结构关节是语法结构中相互对应又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对于合成词的结构关系,即要认识到每一种语法关系的特点,又要认识到它们的彼此之间的联系。只有采用比较的方法,才能突显出事物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合成词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