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陶有宏 《现代语文》2008,(11):13-14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蒙学教育的传统。我国古代对8—15岁儿童的教育叫“蒙养”教育。如果说“四书”“五经”是中国经学教材典范的话,那么我国古代也不乏以识字为主的蒙学教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则莫过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习称三、百、千)。中国蒙学教材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尤其是“三、百、千”在我国古代语文启蒙教育中曾赢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2.
元代徽州童蒙教育发展突出,机构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形成以私学为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大批理学家从事蒙学教育,不少大儒亦参与其中,出现了塾师的群体化和职业化趋势;编纂了数量丰富、水平较高的学术著作与蒙学教材;理学思想内容成为蒙学的主导思想与核心内容,于理学社会化与民间化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究其原因,既是宋代以来社会与文化教育发展的惯性使然,而元朝廷鼓励设立小学书塾、科举废兴对士子心态之影响以及士人身份变化、理学思想浸润、教育家对童蒙教育地位重要性的认识等均是重要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蒙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是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蒙学”逐渐发展、成熟。无论是在教育方式、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教材上对我们今天蒙学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古代蒙学语文教材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包括:“人本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道德意识”和“宽容品格”等。本文旨在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为批判继承古代文化中蒙学语文教材的文化和精神财富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传统蒙学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关于蒙学要义,即古人关于蒙学意义和方法的论述,正是传统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俗话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适当了解并吸收古代蒙学精华,对我们今天的启蒙教育乃至素质教育是大有裨益的。下面笔者就对古人关于蒙学内容、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以及读书写字等方面,能够对今天有资借鉴的部分略加介绍,与教育同仁共读。一、关于蒙学内容的论述首先古人十分重视做人的教育。清人张行简在《塾中琐言》里就说:“品行心术,人情世故,尤属学人本务。”同时针对世人“但以功名之成否为实…  相似文献   

6.
中日传统蒙学教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学教材是传统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的启蒙教育开展得很早.蒙学教材历史悠久。日本自平安时代后期开始出现本土的蒙学教材——往来物。由于往来物是在不断引进和借鉴中国蒙学教材的过程中发展的。所以中日两国的传统蒙学教材具有相似点。但是。由于两国的社会结构、民族传统等有所不同,它们又体现出极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学的兴起,蒙学教材在教育中呈现出复兴的趋势。对蒙学教材在幼儿园应用的实践,各界人士褒贬不一。如何更好地应用中国传统蒙学教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注入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成为诸多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蒙学教育方法的现代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蒙学教育以立志做人为首要目标,以日常生活为进路入口,以伦理教化为类型特征。尤其在教育方法上,力求切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强调榜样示范作用,注重良好习惯养成,讲求知行合一,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实行因材施教,编写符合儿童特点的教材等。探讨传统蒙学教育方法的现代意蕴,继承优秀教育传统,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寻找“内源性”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9.
师萌 《辽宁教育》2013,(2):89-92
我国蒙学教育由来已久,自汉以来至今,儒家思想在绝大部分历史时期都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受其影响的蒙学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宋代以前,我国虽有蒙养教育,但也只是隐含在一般意义的小学教育之中而未得到真正的重视。直到宋代,作为儒学流派之一的理学兴起,才将蒙养教育放到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宋明理学”时期的儒家蒙学教育思想入手,分析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蒙学观点,探讨其蒙学思想及方法,试图对我国当今的学前教育给予启示,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弟子规》追本溯源,逆向探寻我国古代蒙学伦理教材的编撰轨迹,指出传统蒙学发展进程始终围绕“蒙以养正”、“果行育德”这一教育纲领,旨在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现代小学德育教材的编写与改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蒙学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作为蒙学教育文化载体的蒙学教材,在儿童教育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各个朝代都编写了大量的蒙学教材,民国时期更是将蒙学教材的编写推向了很高的水平。该文对民国时期蒙学教材的内容特点及编辑特色进行剖析,解读其流传至今仍然深受儿童喜爱的原因。探讨民国时期蒙学教材的特色对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蒙学教育自夏、商、周三代而始,历经秦汉、魏晋、唐宋的稳步发展,至清已达到更为完备和成熟的程度。伴随着蒙学教育的发展,前清的蒙学教材在这一时期也呈现出多样化、完备化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对前代蒙学教材的合理继承;重视封建伦理道德教育;突出历史性与常识性的教育内容;与科举取士的紧密结合以及杂字教材的出现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国学的兴起,仿照古代各种蒙学教育机构和蒙学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教材上、教学模式上当代学前教育与古代蒙学教育相比有其不同处;在教育理念上却也有其相通之处。如何借鉴古代蒙学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如何使古代蒙学教材为我们当代学前教育所用,同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许多教育者共同研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是中华民族悠远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历代蒙学教材的分类,是了解古代蒙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蒙学教材大体可确定为50部,将其分为教育内容、教育功能、学习程度等几类。  相似文献   

15.
张静 《滁州学院学报》2011,13(4):95-96,125
在我国古代一直非常重视对于蒙学教材的编写,到了明清时期,在继承前朝经验的基础上,蒙学教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提高。其中在教材的选用和编写上发展到相当完备的程度,并且更加考虑到基础性的特点,能够结合蒙童的身心特征来进行采用,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在对儿童基础教育中应该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蒙学是中国古代的启蒙之学,对我国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蒙学教材的特点,就现代教育和现代教材的‘改革提出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对于中国古代幼童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蒙学教材是古代实施蒙学教育的主要中介。通过对古代蒙学概念的研究及蒙学教材特点的分析,将会为当代幼童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蒙学教育,经过数千年的创新与沿革,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流传下大量的蒙学论著。研究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发展过程、内容方法和蒙学教材(或读物),可以借古鉴今,使现代蒙学教育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不但秉承了中国文化重“人伦”的传统,而且是儿童品德教育的典范。它将儿童品德教育的至上性落实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在具体的教育内容、方法、形式中贯彻了“道德至上”的教育理念。蒙学中的品德教育模式对于当代儿童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概况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 ,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周秦至汉唐。这一时期的蒙学教材多为综合性读物 ,以识字为主 ,同时进行品德教育 ,并包含各方面知识。最早的蒙学教材是字书《史籀篇》 ,是周宣王时用来教学童识字的。秦代的蒙学教材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 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 ,这三种教材都是以识字写字为主的 ,是对《史籀篇》的发展。汉代 ,闾里书师将上述三种教材编为一集 ,取名《仓颉篇》 ;司马相如作《凡将篇》 ;史游作《急就篇》 ;李长作《元尚篇》 ;杨雄续写《仓颉》 ,取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