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沈家煊先生近十年的相关研究,简单介绍了沈家煊先生运用认知语言学原理进行研究的相关论文,重点阐述了语言的主观性及汉语语法教学方面的论文。"主观性"是语言的一种特性,即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在国外兴起以来,不断有中国学者介绍和运用相关理论,其间沈家煊先生在介绍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同时,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语的很多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综述先生在这方面的研究,旨在将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语言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作为目前流行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首先分析"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类别特征,然后运用沈家煊提出的"转喻的认知模型"来探讨这一结构的转喻本质,最后讨论该结构的语法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直是我国语言学界最为热门、最受关注、被公认为起着引领作用的一个领域,讨论这一研究领域的问题既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2006~2015年间,《汉语学报》的语法研究文章数量多、内容也比较丰富,是我国汉语语法研究的主要阵地之一。试图从语言事实出发,以构式语法、语法化、词汇化、话语标记、语义语用、研究方法等内容为视角,对《汉语学报》汉语语法研究文章进行简单的述评。  相似文献   

5.
John R.Taylor的论著——Linguistic Categorizo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给我国语义学研究提供了从方法论上转向的思维基础。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沈家煊教授于2000年先后发表两篇学术论文“认知语法的概括性”和“认知心理和语法研究”,这对于我国认知语法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了林新华、梁志坚编的《大学英语基础语法教程》一书,是国内第一部应用认知理论来解决英语基础语法教学问题的教材,  相似文献   

6.
吴静静 《文教资料》2011,(27):24-26
现代汉语中.祈使句尾“了”的语义分析一直很有争议。本文根据认知一语用理论,利用语义演变公式“M2=M1+X”探讨了祈使句尾“了”的语义特征,并认为它是语法化程度不高的成分,其语义演变涉及语言的虚拟性、语用推理及语言主观化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N的V”短语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最后6年关于“N的V”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研究表明,研究不断采用新的角度和方法并取得了一些开拓性的成果。如姚振武从共时,历时结合的角度对“N的V”的结构类型提出了新的看法;沈家煊,王冬梅,詹卫东运用了认知语法,配价语法的理论对“N的V”的构成作了深入的解释,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句法平面对中心语V的词性,“N的V”的句法功能性质,“N的V”的结构类型等的认识上,分歧并未消除,语义,语用平面的研究尚较薄弱。  相似文献   

8.
产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标记理论,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沈家煊先生的《不对称和标记论》是将标记理论运用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开拓性著作。本文从主要内容、重要思想、理论特色及研究特点几方面入手,对该书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沈家煊 《现代语文》2006,(11):11-11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七次学术会议:值此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七次学术会议召开之际,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沈家煊2006年10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沈家煊的贺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沈家煊  相似文献   

10.
句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理论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理论。新闻的内容以语言为载体。要靠语言来反映。要满足语言平面的语法规范的制约。句法的得体与否,语义的是否准确,语用的价值高低。直接影响到新闻标题的好坏。新闻标题的制作应该考虑到三个平面的因素。在句法结构“合法”、语义“合理”的基础上。追求新闻标题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词汇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汉语词汇语法化的演变使汉语中产生了一批在语言表达中不可或缺的虚词。“不成”是近代汉语中新兴的一个语言成分,其最初由偏正词组演变为表反诘的副词,又进一步演变为语气助词。①本文拟就其由词汇成分演变为语法成分这一语法化现象作一些考察和探讨。一、第一次语法化——由偏正词组到反诘副词  虚词一般是由实词转变来的,复音虚词的形成也多与实词的虚化有密切的关系。从汉语典籍记载的语言事实来看,“不成”在唐代以前尚是一个松散的偏正结构,表示各种否定的动作和状态。如:…  相似文献   

12.
第十七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于2012年10月13日至16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句法语义研究室和《中国语文》编辑部与上海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商务印书馆协办。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张伯江研究员和上海师范大学张斌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张民选教授分别代表主办方和承办方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沈家煊研究员发来书面贺词,并提交了论文。沈家煊先生指出,今年是赵元任先生120周年诞辰,  相似文献   

13.
对汉语语法现象的本质认识,应该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第一步。其认识方法本身决定了汉语语法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汉语语法体系的建立。由于人类思维的共性及语言的交际职能,我们从汉语语言事实中可以找到印证西方语言理论的一些实例也是很自然的。目前,汉语语法体系主要源于印欧语系的理论框架,语法学者在这一前提下对比发现汉语跟西方浯法观念的异同。当然,语言比较不失为认识语言特点的好方法,据此归  相似文献   

14.
试论对举结构的分类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举结构是一种颇具汉语语法特色的语法结构。根据“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对对举结构进行了界定,又从句法、语义、语用等角度分类,并重点探讨了对举结构的成句功能、语义功能,说明了对举结构的研究对汉语语法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卫兰 《台州学院学报》2007,29(4):37-39,50
元代汉语语法研究分为两个时期:从上个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末是酝酿期,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是元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繁荣期。元代汉语语法研究经历了从泛时至断代、从不区分语料的研究价值到区分语料的语言研究价值、从单纯的汉语视角到汉蒙语言接触的视角、从研究汉语语法到对蒙古语语法和汉语语法进行对比研究等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趋势下,汉语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当前汉语教研中只能教会“知其然”而不能教会“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日渐突出,词类问题仍是汉语语法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受到理论和实践的“两面夹攻”,这些主要涉及语用语境问题、词类问题、句子分析问题等,而如何保护现代汉语、保卫其纯洁和纯粹,使其免受政治化语言和网络语言的不良影响,亦应引起当前我国语言学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的范围副词"净"为研究对象,从其义项的变化中描述"净"由实词向范围副词演变的过程.语法化研究是当前语言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语用过程中,认知、主观化成为了语法化的动因,认知上的主观性因素促进了功能语法化.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跨不同认知域的概念映射过程。而转喻则是在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用一个范畴去激活另一个范畴的认知过程。隐喻和转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能力.也是许多语法现象背后的认知动因。汉语中有一类由动词、形容词或拟声词等加上“什么”构成的特殊祈使句。此类句子在形式上表现为普通疑问句的结构,但在语法上又有一些不同于普通疑问句的特点,在语用上不表示特指性疑问。而是起到表“制止”的祈使句功能。文章结合洗家煊(1999)提出的转喻模型及雅柯布森(1956)有关隐喻和转喻与语言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之问的对应性的论述。认为此类句子的句法特点可以从转喻和隐喻共同作用的角度获得解释。  相似文献   

19.
正《汉语书面正式语体语法的泛时空化特征研究》由烟台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王永娜副教授独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汉语书面正式语体语法的泛时空化特征研究"(13YJC740103)的结项成果。此书是继"语体语法理论"提出之后,第一部以大量书面正式语体语法事实探讨"语法形式""时空特征""语体功能"之间关系的专著。此书主体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概述有关语体语法研究的已有成果,评述汉语语体语法研究的不同发展阶段,阐明本书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精"是北方方言特有的一个程度副词,它由名词演变为动词、形容词、副词,体现出了典型的语法化特征。本文在充分调研汉语语料的基础上,从历时角度,分析"精"由实词到虚词的语法化过程及路径,并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视域对其语法化的形成机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