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希贵校长是一位富有思想内涵又具魄力的校长,我非常仰慕。《人民教育》两年来连续十几期刊登李希贵校长的《学校管理沉思录》,在我是一道精神大餐,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李希贵校长的这组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无数的关注、热议和学习,为什么在担任山东潍坊教育局长时推行改革能把教育打造成潍坊市的第二张城市名片?为什么在担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推行改革能引起全国同行的广泛推崇?我以为原因就在于他善于对常见的教育现象进行"沉思",  相似文献   

2.
《教育》2014,(35)
正陶行知先生在《整个的校长》一文中指出:"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对此,山西省忻州市七一路小学校长张书宸一以贯之地用心去做"整个的校长",致力于打造幸福的教育。做"整个的校长",让师生幸福张书宸校长说:"做‘整个的校长’,就是要让师生幸福。就是要让教师真切感受到‘我工作,我幸福’,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就是要让学生从内心体验到‘我乐学,我会学’,享受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开篇语:屈指算来,做教育工作已36年,这期间任校长职务18年,占了工作时限的一半。这不算短暂的教育历练,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我按照做得出智慧,说得出道道,写得成文章的标准,将这些经验教训梳理并记录了下来。我与《北京教育》杂志有缘,8年前,编辑就约我完成了校长任职的一些文章,如《校长办学四指向》、《政策法规解析与办学》、《校长司职两主线》、《校长的师承——贤与范》  相似文献   

4.
<正>《让学生看见你的爱》作者:沈丽新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说:"爱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领,而是需要我们后天习得的能力。"当我翻到沈丽新老师的新书《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时,我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专业能力。作  相似文献   

5.
学校不大,只订了十余种报刊。每次报刊一到,都堆在会议室由教师自行挑选。最先被拿走的一定是《文萃报》《法制周报》《家庭导报》,偶尔被拿走的是《人民日报》《半月谈》《湘声报》《湖南日报》,剩下来的《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湖南教育》基本上就无人问津了。教师不读教育报刊,拒绝专业书籍,这给原本就不乐观的教师读书更添了几分尴尬与无奈。今天的教师会,小刘主任发言的第一句话是:"我要给大家读一篇文章,钟校长跟我说过,他在晏田做教导主任时,经常会给老师们读点文章。"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还是"一所好学校必然有一位好校长",都说明校长对于一所学校至关重要。作为校长,该怎样做才能对得起肩头沉甸甸的责任?读了《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文章《怎样的校长才是我们的期待》,我豁然开朗。文章的作者在向一位作家约稿时,作家对编者说:"已经不记得孩提时代的校长是什么样的了。"此话让我感慨万分,我相信很多人有此同感。记得小时候,我和同伴们真的是常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识别校  相似文献   

7.
白瑜 《神州学人》2005,(11):21-23
林金桐,留英博士,今天的北京邮电大学校长《。神州学人》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报道林金桐是在1996年,2004年又刊载了他的一篇自述《我的"海归"十年》。促使记者再一次采访这位"神州学人",首先缘于北邮的50周年校庆,其次是林金桐现在是网上人气指数最高的中国大学校长之一。的中国大学校长之一。  相似文献   

8.
读编桥     
《今日教育》,让读者感受教育的脉搏我是农村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在校长办公室偶然发现了《今日教育》。虽然我从来没向《今日教育》投稿,但还是很喜欢阅读《今日教育》,新一期杂志一到,我都要向校长或  相似文献   

9.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是《天津教育》忠诚的读者。参加工作的头几年,可读到的教育教学类期刊很少,每月如期而至的《天津教育》就显得尤为珍贵了。那时我对两类文章比较感兴趣,学科教学策略与高考复习。语文是"大学科",《天津教育》上每期都能有几篇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文章。对专业功底很浅、教学经验尤其"贫瘠"的我来说,这些文章就是甘霖、营养液。那时学校没有复印机,只好把自认为重要的内容誊抄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  相似文献   

10.
最近陆续拜读了李希贵校长有关学校管理的系列文章《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见《人民教育》2011年9期~22期),掩卷沉思,不禁心潮起伏。李校长睿智的教育智慧,深邃的教育思想让我深深折服。尤其是他提出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有个性的人,读来令人如沐春风。  相似文献   

11.
正刘卫平是厦门市教育界中我所仰慕的为数不多的名师及名校长之一。每当我在自己的课堂上谈到刘老师的说法和做法的时候,班级的学生总以为我与他较为熟络,实际是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但这并不妨碍我"高攀"成为他忠实的"粉丝"。从最早的《教育中的细节》到后来的《和师生一起成长》,到最近《福建教育》刊发的"校长写给新教  相似文献   

12.
"认识"任勇,对任勇有"印象",完全缘自于读他的书,读他的文章。从早几年读的《任勇与数学学习指导》《数学教学艺术与学习指导》到最近读的《任勇:研究让教育更精彩》《任勇:追求数学教育的真谛》《任勇的中学数学教学主张》《年轻教师必听的讲座》,前前后后读了十多本。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  相似文献   

13.
学校领导是教育质量改进的重要因素。继1996年和2008年出台和修订教育领导标准后,2015年10月,美国出台了新的《教育领导专业标准》。从新标准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入手,通过比较分析研究了美国校长专业标准价值取向的变迁,即三次标准的核心价值取向从关注校长宏观角色定位,到聚焦校长的教学领导能力,最终回归到促进学生学习,呈现出了重心下移的特征。校长专业标准价值取向的变化是美国教育系统对不断变化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回应,三次标准对指标体系的设计与修订集中反映了这一核心价值取向的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新年之初,《人民教育》(2009年第1期)编辑部发表的新年献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期待着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期待着学生从精神的成长到身体的成长,都更加趋于强健……"这些话中隐含的教育之忧再一次触动了教育人的道德反思和良知自省。一些学校存在的冷漠的压制与无情的强  相似文献   

15.
《今日教育》2008,(3):5-5
我是农村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在校长办公室偶然发现了《今日教育》。虽然我从来没向《今日教育》投稿,但还是很喜欢阅读《今日教育》,新一期杂志一到.我都要向校长或主任借阅。《今日教育》在重庆的教育类杂志中是出类拔萃的.值得一读.也能够让读者在杂志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教育“营养”。  相似文献   

16.
读完《湖南教育》2013年2月中旬刊"十日谈"——《用生命坚守精神高地》和"深度报道"——《"最美校长"——追忆新化县北渡中心小学校长杨建一》,我被杨建一的英雄事迹震撼了;再读2013年4月上旬刊"十日谈"——《忠诚与担当演奏的英雄交响曲》和"本刊特稿"——《丰碑——杨建一先进事迹  相似文献   

17.
写作知识讲座最近,笔者写了一篇教育杂文,题目是《多一点平民化教育》,文章先发表在2002年6月11日上海《文汇报》“教育家”专版上,很快被中央教科所的《教育文摘报》(2002年7月10日)转载。回想这篇文章的写作和修改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文章虽然短小,但先后作了三次大的修改,历时两个星期。这里,我把自己修改和提升的过程作简单的回顾,也许青年读者朋友能从中得到一点启示。文章的起因是本地一位校长要笔者为他们的  相似文献   

18.
王俊 《江苏教育》2014,(19):13-14
<正>"校长专业精神"的涵义很丰富,其实践途径、呈现方式、价值体现也很多样。我认为,校长"专业精神"更多的应该回归到领导课程与教学这一原点上来,在领导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彰显校长的专业精神,实现校长对学校发展的专业引领。一、对校长专业精神的理解就目前的实际来看,社会和教育发展需要"专业化"校长。"校长"职业从性质上看应该具有"专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我参加过无数次的培训,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北京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基础教育论坛》(小学版)组织的这次第二期"成长中的教育家"高级研修班,是我参加的所有培训中规格、水平最高的,是一场精神盛宴,是一次成长为教育家的寻梦之旅。"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这次的高端培训带给我的影响和收获也是最多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20.
1990年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小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我承担了一个"复式班"的教学工作。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我就遇到了难题。开始时,我每节课都手忙脚乱,效果还不好,面对这种情况我非常着急。没办法我向校长请教,校长安慰我不要着急,并给我几本《黑龙江教育》说:"这几本杂志也许对你会有帮助。"这是我校惟一的一种教育刊物,我如获至宝,每天有时间就看,从此《黑龙江教育》成了我工作的伙伴,备课的助手,教学的参谋。我的课堂教学也因此有了活力,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在1991年同江市首届"复式班"课堂教学竞赛中我荣获二等奖,这给了我很大触动,着实让我激动了好长时间。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不断在《黑龙江教育》中汲取营养,先进的教育理念,灵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