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苗音·乐舞》一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苗族民歌《苗家儿童庆丰收》,从歌、乐、舞三方面全方位引导学生感受贵州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本文试从《苗音·乐舞》一课的教学实录,浅析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使学生感悟民族音乐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小学“音乐”第四册(二年级)的《苗家儿童庆丰收》是一节表现浓郁民族风情的课。在教这一节课时,教师一是要注意创设浓郁的少数民族情境,让学生初步了解苗族的服饰、音乐,感受苗寨风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要在课堂上通过听辨、模仿、学唱、启发、思考等手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首歌曲,并能在各项活动中运用喜庆、优美、热烈的歌声表达,感受苗族人民喜获丰收后的喜悦心情。三是要通过观看录像片,让学生了解广西几个少数民族都有用不同的歌舞形式来庆贺喜庆的日子的习俗,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音乐生活带有原生形态的性质,他们是把音乐与游戏联结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通过一种"一体化的感受","将音乐作为既听又看,又引起身体反应(跳舞),同时又理解、尊重的一种东西",并用这种方式来体验世界。对于儿童的这一特点,我在一堂综合课《苗家儿童庆丰收》中运用了"情景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并切身体验我国的苗族文化,同时,也努力地让学生在苗族文化的海洋里,尽情地宣泄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通过《苗家儿童庆丰收》的演唱,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并用喜庆、热烈的歌声表达、感受苗族人民喜获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相似文献   

5.
许英 《儿童音乐》2008,(1):66-66
一、导入聆听《苗家儿童庆丰收》进教室。谁记得我们进教室的歌曲唱的是哪个民族的歌?(苗族)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这首歌曲。(随教师的钢琴伴奏演唱全曲)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苗族吗?(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苗族的资料)老师也为大家介绍一下苗族的图片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乐曲,它将我们带到了鸟儿争鸣、笛声飘飘、风光秀美的苗家山  相似文献   

6.
记得读师范时,教育学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大山的故事":一天,默罕默德云游到一座大山前,他对着大山喊:"大山,你过来吧!"大山岿然不动.他又对着大山喊:"大山,你过来吧!"大山依然不动.默罕默德接着对大山说:"大山,你不过来,那我就过去吧!"听完故事.我们都笑了,笑的是这个故事的简单.老师却说,这个故事虽浅,可是道理却很深,将来你们自己慢慢去体会吧!  相似文献   

7.
苗族,是一个有着优秀的审美文化传统的民族。她的银饰、刺绣、蜡染、铜鼓、芦笙、舞蹈、建筑等审美创造,象一颗颗熠熠闪光的珍珠.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放射出夺目的光彩.早已为世所称道。当我读到英华当年的苗族学者罗义群的新著《中国苗族诗学》时,我再次被苗族同胞的又一审美创造——诗歌迷醉了。  相似文献   

8.
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苗族的芦笙音乐所包涵的苗族历代人民的情感和精神便是苗族历史文化的灵魂,是苗族人民聪明才智的开发点。苗族芦笙这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在其特有的生存环境下产生、发展和传承的,它所具有的艺术风格、美学思想等也将与本民族的特有习俗、图腾崇拜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研究苗族的芦笙音乐文化将有助于激励当地人民对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更深层次的保护和发展专属自己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音乐一年级第二册第七课歌曲《云》设计理念: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以审美为核心,从感性入手,通过情境铺垫,激趣导入等环节的创设,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为此,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案例一:口语交际《学会安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设计了三种情境,让学生想象在相关情境中怎样安慰他人。教学中,教者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情境自我练习,然后登台对着同学们进行不着边际的安慰,安慰者心不在焉,听课者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11.
芦笙,是西南地区苗族簧管民间乐器代表,堪称苗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民俗,是一种时空文化的连续体,也是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本文分析了民俗视野下的芦笙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2.
田宪芳 《学子》2015,(2):34-35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使学生从"知"到"好",最后再到"乐"?本文略作探讨。一、消除"喊歌","用心"唱歌,从中激发农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一曲《铁路修到苗家寨》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唱到今,历经近半个世纪,至今仍在广为传唱。其欢快的节奏、浓郁的民族特色得到了大家的普遍喜爱。《铁路修到苗家寨》真切地见证了苗族人民生活中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透过这首歌曲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可以窥探苗族文化的发展及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芦笙文化是苗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创造出的一种以芦笙乐器为中心的独特的民族文化。按照马克思“美的规律”的揭示,芦笙文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当代审美价值,寄寓着苗族人民乃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与和谐生活的情感追求。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 一、精心设计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课堂伊始应注重课的导入,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新颖的方式,创设课堂教学合适的情境,引人入胜,促使学生充满情趣地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去,投入到主动阅读的活动之中.导入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谈话导入、音乐导入、谜语导入、看课件录像,等等.如《小蝌蚪找妈妈》、《小壁虎借尾巴》等,生动有趣,可用听老师讲故事或学生讲故事的方法,"拉"住学生耳朵后直接切入,揭题板书,"今天我们一起学讲这个故事."又如《春雨沙沙》一课,让孩子们伴着音乐唱一唱《小雨沙沙》,柔美的歌声捕捉孩子们的思维,带入春雨的世界.只要能吸引学生,引发学习的兴趣,拨动他们阅读课文的心弦,都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可创设情境例如:在《触摸美丽》一课,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给学生带来当课要表现的自然肌理的材质,让学生们看到多种多样的材料,再制作精美的课件让学生看到教材中这些质料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然感受,一种想表现激情油然而生……实践证明,美术和音乐融合,可以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效果。如,在《大提琴》一课中,在上美术课  相似文献   

17.
<正>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小学尤其是低年级的音乐课,是以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为舞台,以"情"和"境"交融为手段,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情境中。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美,从而达到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升华的目的。以《大鹿》这一教案为例,我设置了以下形式的教学流程:设置情境—感受情境—表现情境—拓展情境。一、设置情境,引导情感投入1.音乐教室的情境创设  相似文献   

18.
孟蒙 《安顺学院学报》2013,(1):107-108,130
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以岜沙苗族的传统节日为背景,对岜沙苗族传统体育"打火枪"、"跳芦笙"、"坐秋千"等项目的文化进行了研究,提出岜沙苗族传统节日体育文化应顺应时代要求,传承与发展并行。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理念】1.在情境中领悟音乐内涵。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而情境教学在唤起学生情感,促进教学有效性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踏雪寻梅》的歌词高雅且富有意境,在设计这一课时,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创设美好的情境,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境,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境的导入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理解歌词,从画一诗一歌顺序人手,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想象、听赏、学唱、  相似文献   

20.
记得读师范时。教育学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大山的故事”:一天,默罕默德云游到一座大山前,他对着大山喊:“大山,你过来吧!”大山岿然不动。他又对着大山喊:“大山,你过来吧!”大山依然不动。默罕默德接着对大山说:“大山,你不过来,那我就过去吧!”听完故事,我们都笑了,笑的是这个故事的简单。老师却说.这个故事虽浅,可是道理却很深,将来你们自己慢慢去体会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