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四个词的词源义:讦、谒同源,共同的词源义是高举;让有推前与退后两义,且同出一源;诃的词源义是大.按照王力先生<同源字典>所定的上古音声韵标准,通过广泛系联同源词来推求每个词的词源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速了四个词的词源义:讦、谒同源,共同的词源义是高举;让有推前与退后两义,且同出一源;诃的词源义是大。按照王力先生《同源字典》所定的上古音声韵标准,通过广泛系联同源词来推求每个词的词源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现代音义分析法论证了六组同源词,即:该与垓同源,词源义是具备;讓(让的繁体)、攘与禳同源,词源义是推;誉与举同源,词源义是称举;诐、皮、披、破、簸与铍同源,词源义是破析;诐、坡、波、颇、陂与跛同源,词源义是不正;讦、揭、楬和碣同源,词源义是高举。  相似文献   

4.
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论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汉语词源学的"意义"与词汇学的"意义"二者实质不同,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但长期以来不少同源词研究经常不能严格区别二者,导致确定同源词"义同"、"义通,,标准的混乱.在辨析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之别的基础上,对词源意义的实质和内涵进行探讨,进而讨论词源意义的表述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何为"同源词的词源意义"及其在同源词判定中的作用,并对汉语同源词研究的历史和方法作了简要的回顾和评价,在肯定立足于语言"因声求义"来研究同源词这一传统方法的同时,对其表现出来‘的局限性作出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6.
释"脘"     
论文从形、音、义分析“脘”的词源义,认为它与“宛”为同源词。“脘”的词义从“胃腔”一直引申发展,进一步可指心、心思。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雅疏证》所系联的词源词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出379组同源词,并从中探求汉语同源词的语音关系特点和音转规律。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和心理的角度,按照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接近联想对同源词孳乳的不同作用,描述同源词孳乳的动态过程,从中观察词源意义的运动,总结出同源词孳乳过程中三种词源意义的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9.
论同源词的语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分析同源词的语义特征入手研究同源词的意义关系。一方面,认为同源词的意义从组成结构上可划分为性状义素和类义素,这两部分都可以成为同源词的构词理据;另一方面,同源词的构词理据又表现为显性义素和隐性义素,由于古人特有的思维认知方式,大部分同源词的构词理据都是隐性义素,因而它们的意义是“相通”。  相似文献   

10.
《释大》读后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念孙的《释大》是汉语词源研究方面的一篇值得注意的献,如王国维所说,此“以示声义相通之理”,“使学推而用之”,对于我们研究词的同源关系有诸多的启示。同源词的认定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这篇献也留下了一些值得我们继续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Most sinograms (i.e., Chinese characters) are phonograms (phonetic compounds). A phonogram is composed of a semantic radical and a phonetic radical, with the former usually implying the meaning of the phonogram, and the latter providing cues to its pronunciation.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sub-lexical processing of semantic radicals which are themselves free standing sinograms. Two primed nam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examine whether the meanings and pronunciations of the semantic radicals embedded in phonograms were activated or not during sinogram recognition. In Experiment 1, semantically opaque phonograms were used as primes. We observed facilitatory priming effects for targets which were semantically related to the semantic radicals embedded in primes, but not to the primes themselves. These effects were present for low-frequency primes, but not for high-frequency primes. Experiment 2 used only low-frequency phonograms as primes. We observed facilitatory priming effects for targets which were homophones of the semantic radicals embedded in primes, but not of the primes themselv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ub-lexical semantic and phonological information of semantic radicals are activated, and that the activation processes are modulated by the lexical frequency of the host phonograms. Our study shows that sub-lexical processing of semantic radicals is similar to that of phonetic radicals, indicating no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sub-lexical processing of semantic and phonetic radicals, supporting the view that a radical has a unique representation irrespective of its function in the orthographic system of Taft’s model.  相似文献   

12.
六书问题是汉字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形声字更是六书研究的重点,文章对近三十年来众多学者、学派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从形声字定义、形声字来源、形声字结构等方面展开了述评,认为存在材料来源欠考、应用研究不足、重复研究较等多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由“甲”至“癸”十个汉字,自商代便已经存在。但在最初的文献材料中它们就用为天干的代称,本义反淹没不闻。本文以其文字构形、文献用例及参与构形的其他汉字的字义为出发点,从而达到探究其本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说文》中6个表示人体名称的形声字,从该字的源义素是声符字的本义和源义、引申义和假借义三个方面,通过声符系联,得出各个字本义与源义之间的关系,力图为科学汉语字源学的建立提供经过系统整理的文献材料和论证阐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说文》中6个表示头部名称的形声字,从该字的源义素是声符字的本义和源义、引申义和假借义三个方面,通过声符系联,得出各个字本义与源义之间的关系,力图为科学汉语字源学的建立提供经过系统整理的文献材料和论证阐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汉字发展史纲要》在论证汉代形声字发展之时,对《说文解字》中部分汉字史料的时代缺乏考辨;对出土文献所用汉字与《说文解字》收录汉字的类型差别,未作区分;对出土文献中的汉字史料利用也不够充分,故而导致其书对形声字发展轨迹的描述不尽准确。《汉字发展史纲要》认为汉代是形声字大量产生的时期,根据近人的最新统计资料,形声字数量在战国时期就超过当时汉字总量的80%,形声字大量产生的时间,应该提前至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7.
坚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的人们,只承认汉字具有标示汉语的功能。本文归纳了汉字标示的几种功能:形意字示形;会意字、指事字示意;借音字示音;意声字既示意又示音。本文认为,一方面汉字作为整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另一方面,形意字还是事物形态的符号;会意字、指事字、意声字中的意符还是事物形态、类别、属性或质地等的符号;意声字中的音符是汉语语音的符号。汉字示意成为汉语的有力补充,它能把汉语中同音不同义词语从同音词语中分析出来。汉字示意还成为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活化石,由此生发出汉字文化学。汉字中借音字和意声字中的音符成为追溯汉语古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释二、十     
"二"与"十"在先秦古籍中做虚词时,可表示偶数的起码多数和极多。  相似文献   

19.
Liberal education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中的几个核心概念之一,但学界对这一概念的认识长期被其模糊性所困扰。本文通过思想史和类型学方法,对这一概念在历史上形成的多重涵义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liberal education一词在历史上具有十种主要的语义,这十种语义分别从教育对象(自由人、绅士、自由公民)、功能(非功利教育、通识性教育、心智自由、心智训练)和内容(古典教育、人文学、文理学科)三个维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这一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沉淀的语义一方面是“相互论证”的,另一方面也存在不一致甚至冲突之处。从课程实践角度来看,深入分析liberal education的多重涵义对于当下的本科教育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在未来的大学课程改革中,应更多强调通识课程的心智训练价值和公民素质培养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明清白话小说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材料,其中大量的方俗语词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研究这些特殊的词语对汉语词汇史、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以及古籍的校勘整理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摘取明清白话小说俗语词十余条,分“字面普通而义别”、“字面生涩而义晦”及虚词三类,试加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