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渠道。本文试图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从挖掘课程资源和回归学科本原两方面入手,以期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提升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渠源 《教书育人》2012,(28):12-13
生命构成了世界存在的基础,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关注生命,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琴弦";关注生命,教育方能绿意盎然,生机无限。而作为德育课程,以其自身的特性对人的生命发展发挥着其它课程无可比拟的作用。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唤醒生命意识,探求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关爱情怀。生命教育既是一种价值追求,又是一种教育实践。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就是通过进行生命教育,美化生命,让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对生命情调的追求,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肉体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生命的形成,在激扬生命之力度同时焕发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3.
一、生命教育内涵的解读 狭义的生命教育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则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即包括对生命的关注,又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①在媒体大量报道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漠视生命的事实面前,教育界的理论工作者呼吁实施生命教育,以期通过生命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注,使学生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进而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就不能忽视教师.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两个互为依存又各自独立的矛盾统一体,他们都生活在教育的"生命场"中.要想获得各自生命的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新的发展,必须依赖教育活动中两个生命主体间的交往和互动、理解和支持.依赖对教育活动中两个生命主体关注的对等性.教育要关注学生生命,关注学生生命的教育必须由教师来承担.因此,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生命是一个双重存在,即具有本原的自然生命,又具有超自然的价值生命,是二者的天然融合;这里的生命不仅包含学生的生命,也应包含教师的生命.为更好实现学生对生命的珍爱及生命价值的提升,生命教育在大力提倡关注学生生命时,也不能忽视对教师生命的关注.关注教师,就应从多个角度进行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可贵,从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生命以及关爱他人的生命。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正确面对人生的艰难与挫折,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期待,勇敢地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在生命教育的理念下我们应该看到,语文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进行生命活动的主体,他们是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各种教育活动中去的。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两个互为依存又各自独立的矛盾统一体,要想获得各自生命的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新的发展,必须依赖教育活动中两个生命主体间的交往和互动、理解和支持。而只有建立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出发点。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的引导和教育,可让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有一定的认识,对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爱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而语文教育从根本上说关系到人的精神构建,在语文教学中着眼于生命教育,是语文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我国各类学校中学生不珍爱生命,自杀自残的现象有上升的趋势。如2013年南京市就发生了学生因未完成作业而自杀的事件。这些事件暴露了我国的生命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其原因是复杂的,无论是社会、家庭、学校,可能都忽略了对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尤其是在学校教育这一领域中。由于我们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缺乏长期有效的生命观教育,导致青少年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正确认识,对生命缺乏最起码的尊重和珍惜,从而使得不善待、不珍惜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初中阶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有效的生命观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而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价值等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充分挖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因子,将生命教育的理念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真正渗透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秦琴 《文教资料》2011,(27):124-126
教育是为了生命的需要而从事的活动,教育要致力于实现生命关怀教育的价值追求.真正促进个体生涯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对高中生的生命关怀教育.不仅是对学生个体自然生命的关切。而且是对学生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的引导与提升。文章从必然、实然和应然的角度对这一理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中小学生关于生命的错误认识和轻视生命的现象,反思我国学校教育中因生命教育的缺失而带来的影响学生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建议我国中小学对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予以高度重视,并强调在开展生命教育时必须自觉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和个性出发,关爱学生生命,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沃恒才 《考试周刊》2012,(72):31-32
语文教育因其丰厚的人文内涵,而必然肩负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它可以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多彩,感悟生命的真谛,提升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加强高职学生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高职体育学科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有:在健康课中进行生命认知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在课堂中进行生存技能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应对紧急危险能力: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情感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培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德育》2008,(11):4-7
栏目编辑吴晓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命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近些年来,我国教育界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生命教育主张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意义观,从而使他们形成一种人之为人的素质。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孟子说过:“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要“注重养生而不杀生”。  相似文献   

13.
钱军 《文教资料》2010,(17):48-49
语文教育充满着生命的因素,极富弹性和张力,理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本文从分析教育现状入手,对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认为语文教育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让学生尊重、敬畏生命,同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体验生命。  相似文献   

14.
叶继生 《考试周刊》2009,(20):173-174
思想品德教育充满着生命的因素,极富弹性和张力,理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本文从分析教育现状入手,对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初步的探索,指出思想品德教育应结合自身特点,让学生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开始,尊重、敬畏生命,同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感受生命、体验生命。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科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以学生认知、敬畏和关爱生命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为教育目标。生物学科在实施生命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适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延伸,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对自己、他人生命的热爱。  相似文献   

16.
<正>一、认识生命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热爱生命二、寓生命教育于学科教学中,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就要求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通过这个渠道向学生灌输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不断增强生命教育的作用和功效。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育当中,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透过语言文字,能够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正确的理解和阐述。而生命教育对于提升青少年的生命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生命教育在语文教育当中的有效渗透,是将语文作为载体,将语言文字作为工具,向学生传达生命的珍贵和美好,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晓 《教书育人》2013,(19):21-22
生命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为了生命活动而进行的教育。生命教育以生命作为核心,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体育是一种直观的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极为贴近。因而,体育既可燃起生命的热情,又可享受生命的美好。体育教学与生命教育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一、当前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阶段。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充满着生命气息,为生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目前,由于部分语文教师对生命教育重视不足、对生命教育资源挖掘不充分、生命教育融入方式不当等原因,直接制约了生命教育效果。语文教师要从更新生命教育理念、深入挖掘生命教育素材、讲究生命教育方法等方面做起,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感受生命的伟大和神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人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等方面的思索与理解,而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已成为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主要就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