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马克思《普鲁士出版法案》的撰写背景,认为此文是其出版自由观演进之一环。1848年革命后德国废除书报检查,马克思利用法治环境积极倡言,《普鲁士出版法案》一文便是其中代表。新闻人是马克思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社会职业,莱茵省的自由风气与师长朋友的引介邀约都促成他拿起笔杆。主编《莱茵报》、《新莱茵报》的马克思务实稳健,明显有别于街头的革命者,这也保证报纸能够赢得市场。《新莱茵报》后马克思仅偶然短时主持过几家工人报刊,究其原因或许是精力转移、流亡身份所限,但绝非办报失败所致。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重视报刊的监督职责,在《莱茵报》和《新莱茵报》工作期间,曾分别将报刊的这一职责比喻为"眼睛". 19世纪40年代普鲁士王国实行等级省议会制度,议会由诸侯、骑士、市民、乡村四个等级的代表组成.第六届莱茵省议会于1841年5月23日至7月25日在杜塞尔多夫举行,就新闻出版自由等问题进行了辩论.会上,诸侯等级的代表反对新闻出版自由,认为实施严格的书报检查是绝对必要的;骑士等级的代表替书报检查辩护,认为人民还没有成熟到可以给予新闻出版自由的程度.马克思于1842年4月撰写长达四万字的文章《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对议会的辩论予以了全面分析和批评,连载在当年创刊的《莱茵报》上.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首次将报刊的监督职责比喻为"人民精神的眼睛".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3)
<正>1995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卷首次在中国公开了涉及马克思1842-1843年《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简称《莱茵报》)活动的6份文件。这6份文件中,最能简洁而清晰表明马克思新闻思想的便是《科隆市民关于继续出版〈莱茵报〉的请愿书》。马克思1841年参与《莱茵报》的创办,1842年10月担任该报主编。由于报纸的革命倾向,1843年1月20日,普鲁士政府公布了前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创办的《新莱茵报》是最辉煌的一章,它那用红色油墨印刷的最后一号。象一面呼啦啦飘扬的红旗,召唤着继往开来的一批又一批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新莱茵报》后的第五十六个年头,在东方的日本出现了又一张报纸的终刊号,同样是红色油墨印刷,与《新莱茵报》完全一样的告别辞:别了,但不是永别!他们消灭不了我们的精神,兄弟们!当钟声一响,生命复临,我们还要回到你们身边!《新莱茵报》的精神,在东方首先由日本的无产阶级报刊继承了下来,日本早期无产阶级报刊的活动也是亚洲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端,因而,了解和研究这段历史,是新闻史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8年席卷全欧的革命风暴中,创办了“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①——《新莱茵报》。《新莱茵报》的全称是《新莱茵报·民主派机关报》,虽然举的是民主派的旗帜,但“它到处,在各个具体场合,都强调了自己的特殊的无产阶级性质”。②随着革命与反革命决战的临近,报纸的语调变得叵猛烈和热情。最初不能一下子写在自己旗帜上的无产阶级性质,在决战时鲜明地写下了。在革命年代,《新莱茵报》是德国最有威力、最有影响、最善于鼓舞无产阶级群众的报  相似文献   

6.
廖金英 《新闻界》2024,(4):4-15
《新莱茵报》政治纲领的两个要点的确定和贯彻,对于开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的办刊原则具有重要意义。恩格斯1884年纪念马克思和《新莱茵报》时提醒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工作者:“任何一个工人政党每当背离了这个策略纲领的时候,都因此而受到了惩罚。”这里值得注意的字眼是“策略”。《新莱茵报》能够留下丰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遗产,不仅在于其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刊物,更重要的是,唯物史观就在新闻实践中被展开,“策略纲领”就是症候和产物。对此,马克思和恩格斯采取的策略包括:接受运动的实际起点、坚持符合无产阶级利益的德国统一方案、以全欧洲大陆为视野确定报纸纲领、克制而有立场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8,(4):95-96
<正>1849年3月12日,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向柏林国民议会提出新的出版法案。马克思当月22日和23日在《新莱茵报》上发表时政评论《霍亨索伦王朝的出版法》,中译文全文约6000字,没有署名,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432-440页,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霍亨索伦(Hohenzollerns)是勃兰登堡-普鲁士王国(1415-1918)及德意志帝国(1871-1918)  相似文献   

8.
1848~1849年的《新莱茵报》是马克思主编的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机关报。它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和实践的源头。报纸上所有编排的内容,均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哲学-经济学理论和新闻职业意识的体现。《新莱茵报》通过全文发表草案文件、引用统计数据等多种方式贯彻了政治纲领的两个要点,提供“明显的、无可争辩的事实”,在事实的选择与报道中体现报刊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是开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革命实践传统的起点,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报纸,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指导德国革命而创办的一份大型日报。近一年的时间里,《新莱茵报》面对变幻莫测的革命形势,能够尊重报刊内在规律,通过娴熟的报道技巧和创新的经营策略,甚至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以较短时间取得“大报”规模的发行量,赢得良好的声誉,为无产阶级报刊留下了宝贵的新闻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李斌  季为民 《新闻大学》2023,(1):1-15+118
主持《新莱茵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唯一一次完全掌握了报纸编辑权和经营权的新闻实践,在1848年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莱茵报》一直面临着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压力,如果只强调政治环境的影响,则不能完整理解该报的处境和立场。文章从报刊经营的角度去考证解读,以此作为研究《新莱茵报》的有益补充。面对资金短缺、激烈竞争、盈利压力等市场问题,马克思以市场规律制定经营策略,并得到市场认可。这是报刊在政治上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主办《新莱茵报》时期,曾亲自采写、编发了大量犀利有力、短小精悍的好新闻.现将恩格斯在一八四九年五月八日《新莱茵报》上写的一则新闻转录于下,以飨读者.问工人科伦五月七日.普鲁士的先生们看来是想要用一切力量来挑起骚乱.前天,给炮兵(顺便提一下,政府把他们大大地估计错了)发了上个月的"加赏",每人十五个银格罗申,当然,步兵也拿到了这种加赏.驻扎在此间的一个团的军官们,直接要求士兵在明天挑起骚乱.今天晚间,在新市场已经发生了一次小规模的军民冲突.我们再一次问一问工人们,他们是否打算听任普鲁士的那些大人先生们给他们指定发动起义的日期?这则短新闻写于一八四九年五月.当时,一八四八至一八四九年的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面临严重的转折.在所有爆发起义的国家中,革命和反革命之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1884年写的《马克思和〈新莱茵报〉》一文,概括了《新莱茵报》的出版环境、政治方针、报道策略以及马克思在其中所起的灵魂作用。通过考证与分析,本文认为恩格斯主要论述了两个观点:一是党报要勇于贯彻党的纲领和策略;二是党报要坚持无产阶级利益,并利用法律条件进行文字斗争。  相似文献   

13.
1818年 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 1820年 11月28日恩格斯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 1842年 10月15日马克思受聘担任《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以下简称《莱茵报》)主编。在马克思的主持下,该报体现出了强烈的革命民主主义性质。 11月下半月恩格斯访问科伦的《莱茵报》编辑部,与马克思初次会面。  相似文献   

14.
一、填充(20分) 1.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是:党的喉舌。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两家最著名的无产阶级报纸是:《新莱茵报》和《火星报》3.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具体体现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4.保证新闻事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成功的基础是:实事求是。5.导致报纸发展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直接因素是:读者需要。6.从古到今,新闻媒介的发展顺序是:口头,书信,报纸,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15.
[第一版头条通栏] 《新莱茵报》将于6月1日起每日发行.1 订阅价格:科隆地区一季度 1塔勒15 银格罗申.2 除科隆外,普鲁士其他地区2 塔勒3 银格罗申9 分尼.普鲁士以外地区需要加收邮费. 6月份只能与下一个季度(7月,8月,9月)同时订阅.这四个月订阅的价格是:科隆地区2 塔勒;科隆地区之外2 塔勒 25银格罗...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7,(10):105-106
<正>"免费文学",又称"街头文学",是恩格斯对城市街头招贴和传单的一种褒义称谓。1849年4月13日,普鲁士王国第二议院第二十六次会议辩论国王内阁提出的招贴法案。恩格斯于4月22日和27日在《新莱茵报》发表关于这次议会辩论的通讯《关于招贴法的辩论》(一、二),分别实录和评价了议会上温和的左派和保守的右派关于"招贴法"的发言。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518-530页,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界,“阶级斗争工具”说是新闻理论研究的一家之言,这种观点认为“报纸、广播的性质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下面,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一、报纸、广播不单纯是阶级斗争的工具首先,报纸可以是阶级斗争工具,它在历史上担任过阶级斗争任务,这种事例举不胜举。马克思、恩格斯办《新莱茵报》,列宁办《火星报》,都是非常自觉地利用报纸搞  相似文献   

18.
一、填充题(20分) 1、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是:党的喉舌。 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两家最著名的无产阶级报纸是:《新莱茵报》和《火星报》。 3、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具体体现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4、保证新闻事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成功的基础是:实事求是。 5、导致报纸发展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直接因素是:读者需要。 6、从古到今,新闻媒介的发展顺序是:口头,书信,报纸,广播,电视。 7、我国新闻工作的主要原则是:真实性,指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马克思和恩格斯,自然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开创者,他们主办的《新莱茵报》是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这是他们新闻观的第一次完整实践,这是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光荣传统的起点.然而,2019年以前中国马新观研究中关于《新莱茵报》研究文章[1]的作者,没有一位是通过阅读、研究《新莱茵报》本身写出文章的,都是根...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5,(11)
<正>马克思论证报刊是社会的"第三个因素",发生在1843年初,时年他不到25岁,在《莱茵政治、工业和商业日报》主编的岗位恰好3个月。该报简称《莱茵报》,1842年元旦在普鲁士王国莱茵省科隆市创刊。1842年12月12日和14日,《莱茵报》分别发表驻摩泽尔的记者彼得·科布伦茨写的匿名通讯《摩泽尔河沿岸地区居民关注新闻界的下一步行动》和《关于乡镇财产必须退还》,报道了摩泽尔河沿岸地区农民的贫困状况,批评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