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作为一名年轻的摄影记者,我是幸运的。4年前,我从大别山革命老区霍山县破格调人《安徽日报》社之后,曾连续4年获得安徽省新闻奖一等奖,两次获全国省区党报新闻奖一等奖,数十次获得各级各类新闻摄影奖。我珍爱这些奖项,它不仅仅记录着我的努力,我的成功,也记载着新闻界前辈和各级领导、同志们对我的期望和帮助。可是,在我的生命中有一次获奖是我永生难忘、永生珍爱的。那就是在全国抗洪抢险新闻摄影评选中获得安徽唯一的一块银奖的题为《固堤锁蛟龙》的照片。我之所以特别地珍爱它,是因为它不仅记载着那些难忘的日子,那些难忘的人…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05,(2):37-39
生活中不是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从业9年来,与我形影不离的是采访本和笔,让我随时都能把看到、听到的,那些令人激动难忘的人和事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3.
叶辉 《新闻实践》2008,(5):36-38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30周年,也是光明日报恢复记者站30周年。报社决定编辑出版记载各记者站在30年中难忘的新闻工作经历。在我25年的新闻工作经历中,难忘的事很多,如与我的老师、享誉中国新闻界的名记者樊云芳的交往,而最难忘的却是最近一次对她的采访。2006年3月8日中午,忽接本报副总编辑翟惠生的电话,让我和严红枫火速赶到海南采访本报驻海南记者樊云芳。  相似文献   

4.
西延行思录     
我曾徒步340公里,采访西延铁路(西安至延安),发表纪行报道17篇,获得了铁道部1991年度全路好新闻一等奖。事隔几年我发现,那次行动并未因获奖而结束。我所受到的教育和启发,使我在新闻工作中受益良多。 做一件令自己难忘的事 在法国留学时,一位老师曾说过:“一个新闻工作者可能一辈子也遇不到一件震撼世界的新闻,但至少应该做一件令自己难忘的事。” 我之所以选中徒步采访西延铁路这个题目,是由于西延铁路那时就要修到延安了。这条历时二十年、几上几下的铁路,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延安人民渴望铁路的迫切心情,有了铁路的老区人怎样脱贫致富,还有那些在山里一干就是十几年的铁路工人,都强烈地吸引  相似文献   

5.
每年的“两会”无疑是人人新闻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新闻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其实,每年“两会”休会期间的350多个平常日子也蕴藏着许多情彩的人大新闻。 从“最基层”写起 1996年底,我和兄弟媒体的记者一起到安徽、浙江和天津等地采访地方人大换届选举。 本来我对人大工作一窍不通,这一下子就扎到了最基层,那些挂满露水、飘荡着泥土香气的投票现场,让我大开眼界、激动不已。每到一个地方都能有新鲜的触动和灵感,特写、消息、通讯、花絮俯拾即是。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全国新闻方面的读物有数十种,我为什么偏偏仍要订阅今年的《新闻知识》呢?这不仅仅是我十分偏爱《新闻知识》,而是它在我心目中播下了难忘的种子,在我的新闻写作实践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初学新闻时,我有一次独特的经历,至今难忘.因为,它使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新闻.  相似文献   

8.
我从事新闻工作20年了,在疆内外媒体刊发的稿件也有百余篇,最让我高兴和难忘的是,我采写的稿件《残奥会金牌得主王燕红获中油集团劳模称号》在中国石油报2004年优秀新闻作品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我很喜爱摄影,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曾是出国部队新闻资料摄影员、兵团宣传干事、大学校报总编兼新闻摄影,《解放军报》、《兵团战士报》、《安徽日报》、《中国教育报》的摄影通讯员,在省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摄影作品一百多幅,可以说是一名业余新闻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白发的增加,我特别珍惜过去那难忘的战地摄影岁月。  相似文献   

10.
面对着室外含苞待放的繁花,我翻阅着新一期《新闻爱好者》,凝砚着陆定一同志题写的刊名,脑海里便泛起创刊时一些难忘的回忆。 《新闻爱好者》虽创刊于1986年的春天,可是孕育它的时间却是很久很久了。可以说,她是伴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发展与深入而诞生的。或者说,她本身就是我国新闻改革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相似文献   

11.
夜色沉沉,妻人酣睡。在桔黄色的灯光下,我捧起一年来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一一剪贴的“新闻作品集”,巳潮起伏,浮想联翩.那上面记载的岂止是春华夏果秋实,还分明流淌着我对农村山山水水、田园村落和乡村教师炽热的情感,o对我来说,199。年的确是硕果累累的一年。这年.我在市级以上新闻单位发稿166篇,其中有4篇作况:分别获得《平顶山日报》、《勤工俭学信息》报、《教育时报》、《光明日报》好新闻一等奖。耐人回昧的是,这4篇获鉴作品全部取材于农村  相似文献   

12.
《新疆新闻界》是我每期必读的刊物。这不只是因为它发表的多是新疆新闻界同仁的最新研究、探索成果,其地域接近性和内容贴近性强,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内容丰富,还因为它对我在新闻园地中学步给予了热忱的扶持,不断地帮助我提高对新闻工作的认识,开阔探索新闻理论的视野——导师之情,永难忘却。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经在地市报社工作多年,采编的新闻作品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奖40多项,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荣获1994年度广西新闻奖的那次。《北海日报》当年6月17日见报的一组报道农民卖西瓜难的新闻作品(以下简称“西瓜报道”)分别获得通讯一等奖、言论三等奖、好标题奖———新闻体裁不同  相似文献   

14.
徐陵 《中国广播》2006,(11):61-63
童尧,安徽生活广播 LIFERADIO 的主持人。入行15年,主持过少儿、娱乐、谈话以及生活服务类的节目。她的主持播音作品曾经多次获得国家以及省内大奖,如《栗色小天使》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广播少儿节目二等奖、安徽广播新闻奖一等奖;《21世纪最珍贵的资源》获得中国播音主持作品二等奖、安徽播音主持一等奖、安徽广播新闻奖二等奖等等。今天的童尧,主持着一档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节目《童尧夜话》,这  相似文献   

15.
孙世恺 《新闻界》2004,(6):96-97
岁月飞逝,足迹难忘。作为新华社记者,我从1952年开始采访北京,一直坚持到1987年离休。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我采访过北京的工业、农业、商业、政治和文教等方方面面,目睹首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然而至今仍铭记在心的那些采访,是老舍在“丹柿小院”谈宪法草案和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16.
为《图书情报工作》工作30年,其中当它的主编12年——这一段经历是我一生中感到荣幸和自豪的大事之一。我和大家一起见证了它的茁壮成长和质的飞跃。我难忘那些与大家共克难关、分享快乐的时日,常常思念那个优秀的集体——《图书情报工作》编辑部。  相似文献   

17.
为《图书情报工作》工作30年,其中当它的主编12年--这一段经历是我一生中感到荣幸和自豪的大事之一.我和大家一起见证了它的茁壮成长和质的飞跃.我难忘那些与大家共克难关、分享快乐的时日,常常思念那个优秀的集体--《图书情报工作》编辑部.  相似文献   

18.
贝鲁特给我留下的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实在太多了,劫车、绑架、汽车爆炸,还有炮声和枪弹。然而,我常常思情萦绕的,还是那些在战乱中和我有过共同的忧苦和喜乐的中国同行,尤其是那几位新华社贝鲁特分社的青年记者。我在贝鲁特的4年风雨生活中,同他们一起避枪弹、躲爆炸,饥肠辘辘搞采访,日夜不眠发电稿,我们曾一起在光线暗淡的地下室里度过了难忘的日日夜夜。我所记述的,也许是琐碎而平凡的  相似文献   

19.
38年弹指而过,难忘的岁月难忘的南疆,难忘的启蒙老师。 1960年9月,我从喀什公路汽车运输公司调到喀什日报当记者,开始了我漫长的新闻生涯。那一年我17岁。 从1960年至1998年的38年间,有7年时间我被下放劳动或到基层企业从事宣传工作,其余的岁月我没有离开过新闻采访和写作。  相似文献   

20.
原始口头新闻面面观刘建明丹东日报通讯第3期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新闻起于何时刘建明丹东日报通讯第4期中国古代报纸源流概述向纯武四川新闻学论丛中国报刊发展简介谷正安徽日报通讯第4-5期中国古代的民间报纸刘建明丹东日报通讯第8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