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的关系,认为技术收敛表现为技术的逆-多样化发展,并指出技术创新是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不断交替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技术收敛的实证方法 -网络图形分析法,并结合已有的实证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特征。在技术多样化层面,从技术领域的多样化角度看,其多样化排序为:ICT燃料电池核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环境相关技术。从技术用途的多样化角度看,其多样化排序为:生物技术燃料电池环境相关技术ICT核能源技术;在技术收敛层面,我国高新技术资源不存在σ绝对技术收敛,但存在β绝对技术收敛,且以2.4%的速度逐步趋向稳态水平。在技术资源的跨产业收敛方面:H05K在ICT领域、A61P和C07H在生物技术领域、B32B、H02J、C02F和C07C在燃料电池领域出现了产业间的技术收敛现象。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技术知识分解和技术知识的再认识出发,描述了专利知识群的形成,并构建了专利知识群强度和专利知识群聚集度指标,以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中H04L领域“数字信息的传输”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H04L领域“数字信息的传输”中强度为66的知识群聚集度最高为0.993,主要是数据通信网络系统方面的研究,起着区别于其他技术领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趋势分析与ICP关联分析是专利分析的两个重要工具,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能够弥补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以ICT产业为样本,对该产业专利申请量最大的20个子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关联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对重点技术领域进行趋势一关联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识别ICT产业核心技术领域,探讨我国企业的研发策略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4.
运用专利分析方法,从IPv6技术的发展状态、技术质量、技术机会等几个方面对其商业前景进行实证研究。尽管IPv6技术目前正处于商业化阶段初期,技术还未成熟,但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研究热点集中在H04L 12/28、H04 J 3/22、H04Q 7/20、G06F 15/173、G06F 15/16等5个领域,尤其是H04L 12/28、G06F 15/16这两个领域受到各国普遍关注,商业前景最好。  相似文献   

5.
对韩国政府审议通过的《ICT研发中长期战略(2013-2017)》提出的背景进行分析,对战略蓝图与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体系进行简要综述,对韩国历届政府提出的ICT研发战略进行比较分析,期望对我国"十三五"时期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规划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申请的发明专利能很好地反映高校科研成果供应与企业核心技术需求的对接。尝试以这类专利的主、次分类号为切入点,借助2009年OECD有关ICT领域的展望和政策,首次采用块段模型,分析该领域四大技术主题内部及其与非ICT领域间跨学科的技术关联,区别四大主题的技术路径依赖,挖掘技术平台,预测研发重点。助于我国ICT核心技术的把握和研发战略的布局,助于企业开展竞争情报分析,也为跨学科研究及其产业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重点分析了研发能力、知识型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并提出了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在其中的调节效应。运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1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层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识型人力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区域的创新产出,但研发能力对于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ICT发展水平正向调节知识型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并在分析和解释上述结论的基础上,为我国ICT产业布局和创新实践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韩国新时期《ICT2020》战略展开背景分析,简述战略蓝图与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体系,对比分析韩国执政党“新国家党”ICT 研发战略两大时期侧重与转变,促进我国ICT产业应对政策制定,助力我国ICT产业未来发展及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成长。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9,(6):54-59
在当前全球服务外包活动已进入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ICT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3.0时代背景下,研究信息化对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影响。理论分析认为:信息化尤其是新一代ICT技术的应用可以衍生新的服务外包市场需求,延长产业链产生正向外溢效应,增强一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有利于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利用2006~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信息化对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规模的影响显著为正,在控制了劳动力成本等其他影响因素之后,实证检验结论依然稳健。建议政府和企业对新一代ICT技术在服务外包产业中的应用给予密切关注,更好地利用信息化培育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7—2018年我国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上市公司专利合作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ICT产业合作创新网络的整体特征、演化路径及合作模式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我国ICT产业应对数字经济新阶段的挑战提供启示。研究表明:合作创新已成为我国ICT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ICT产业合作创新网络整体仍较为稀疏;我国ICT产业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随着时间推移,参与合作主体的关系数量持续扩大、核心企业地位越加突出,且网络具有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创新主体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从组织视角看,我国ICT产业合作创新模式选择与企业发展阶段、技术实力及其所在业务领域的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社会的发展,多学科领域间不断发生知识流动,使得不同的技术发生融合。对其进行早期识别和探测,将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机会,并调整技术创新战略。现有的基于专利的技术融合测量及预测研究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针对此问题,提出一个测度技术融合的框架,该框架以专利数据为依据,从聚合性、耦合性、均衡性三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全方位的分析了技术融合所形成的整体网络以及构成网络的各技术主体,最后对网络的均衡程度进行了研究。以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中的纯电动汽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根据三个维度可以筛选出在融合水平较高且融合范围较广的技术,以及相对较稳定的技术组合。相关企业和研发结构可以根据筛选出的最优技术或技术组合进行选择性研发,推动相关产业的融合升级。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产学研科技创新系统协同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省企业科技创新、高校科技创新和研发机构科技创新的协同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协同学的视角构建三者协同度的测度模型,结合陕西省2008—2014年科技创新的相关数据,对3个子系统的协同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陕西省产学研3个科技创新子系统具有很强相互促进关系,且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呈稳定上升趋势,说明陕西省的产学研3个科技创新子系统正处于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状态。但是高校科技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逐渐成为产学研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上升的主要制约因素。最后,对促进陕西省产学研创新系统协同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娄岩  杨培培  黄鲁成 《科研管理》2006,40(11):134-145
随着科学社会的发展,多学科领域间不断发生知识流动,使得不同的技术发生融合。对其进行早期识别和探测,将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机会,并调整技术创新战略。现有的基于专利的技术融合测量及预测研究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针对此问题,提出一个测度技术融合的框架,该框架以专利数据为依据,从聚合性、耦合性、均衡性三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全方位的分析了技术融合所形成的整体网络以及构成网络的各技术主体,最后对网络的均衡程度进行了研究。以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中的纯电动汽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根据三个维度可以筛选出在融合水平较高且融合范围较广的技术,以及相对较稳定的技术组合。相关企业和研发结构可以根据筛选出的最优技术或技术组合进行选择性研发,推动相关产业的融合升级。  相似文献   

14.
曾德明  王媛  徐露允 《科研管理》2019,40(9):181-189
本文通过我国汽车产业200家企业1996~2010年专利、标准与企业性质的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相关和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技术标准化能力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正相关,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负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正向调节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为我国企业构建合理的技术多元化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通过技术创新的投入指标、产出指标、效率指标和基于DEA的Maluquist生产率分解指标,对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行业测度。研究发现:(1)私营企业在大多数行业中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处于优势;国有企业在垄断竞争行业的研发投入和产出相对较多,但在竞争性行业却很少;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刚好与国有企业相反。(2)港澳台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在竞争性行业的创新效率远高于国有企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垄断竞争行业中的创新效率差异不明显。(3)竞争性行业中公有制企业"技术追赶"效应略好于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效应略逊于非公有制企业;在垄断竞争行业在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技术追赶"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论述研发产业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从R&D经费支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等方面对上海市研发产业投入情况进行分析,从工业总产值计算分析、研发产业产出综合计算分析、研发产业科技成果综合分析等方面对上海市研发产业产出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上海市研发产业已达千亿元级的研发产值,上海市研发经费投入的增加与研发产业的产值增长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这或许与全球化研发或研发溢出效应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技术相似度测算研发溢出效应,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对技术差距变动下高技术产业中研发等驱动技术进步的路径、方向和程度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在技术差距的影响下,研发对技术进步率呈现非对称的正向影响,但研发投入结构失衡矛盾凸显等因素导致研发有效性程度不断下降。随着技术差距的变动,人力资本通过"协同效应"、"学习效应"对技术进步率具有差异化的促进作用。虽然缩小技术差距能够对技术进步率产生积极影响,但是高技术产业中研发活动的高度集聚现象,不利于溢出效应的发挥,降低了技术进步速度。最后,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技术进步率的提升效应显著。技术差距为技术进步提供了增长空间,各地区应选取适宜的高技术进行引进,推动不同地区间高技术产业的协同创新,实现创新驱动技术进步和产出增长。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1998-2009年中国高技术5个行业面板R&D数据的基础上,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构造了高技术产业R&D活动生产前沿,把R&D效率的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个部分,并考察了中国高技术产业R&D效率的增长来源与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R&D效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技术进步;1998-2009年间,中国高技术产业R&D效率的增长并不稳定,在1998-1999年、2004-2005年和2008-2009年3个时期出现了负增长。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相关理论,以2007-2015年上市公司的跨界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了主并企业并购前技术多元化对并购后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内部研发投入、外部研发合作在二者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对于进行跨界技术并购的企业,并购前技术多元化水平对并购后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购后企业内部研发投资、外部研发合作会强化技术多元化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此外,主并企业所处行业的技术进步速度加强了研发投入、研发合作对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