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而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众多语文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这种基本能力,不仅在学生学习时期能产生迁移,即从语文学科的学习迁移到其他一切学科的学习之中去,而且在学生走向社会,进入生产岗位和科研岗位之后,能迁移到一切情景中去.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就是他提出问题的水平,问题的深度即智力的高度.在语文教学当中,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应忽视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就要做到"五要".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这种快乐来自于课堂。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结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3.
反比例函数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学习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指标是看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否从一个问题迁移到另一个问题,从一个情境迁移到另一个情境,或者从学校课堂迁移到社会生活中.数学学习过程和数学学习迁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是直接影响人的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学习迁移通常理解为,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中的能  相似文献   

4.
何玉红 《现代语文》2013,(11):87-8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活动。而语文实践活动要求以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参与到活动中,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活动中开拓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主动权,并能把这种能力迁移至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真正发挥语文的工具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招: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会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少讲,对问题要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6.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知识和技能后,具有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并能够接受新的知识与思想,将其融入原有的知识框架中,能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能把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要在课堂上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需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并将知识和能力应用迁移到情境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应成为科学—技术—生产的基础,特点是教学更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主要内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对学生素质的较高要求,应在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培养。化学上,这种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途径也是很多的,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正确地掌握和应用学生已有认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即学习的迁移规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一、学习迁移能力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之为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现象,不仅可以发生在狭义的学习活动中,在其他…  相似文献   

8.
当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以下两点是我的尝试与反思。一、从预习到自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常常会见到这样的课例:导入新课后,老师往往这样表白:“下面我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然后或板书,或小黑板出示,或多媒体显示一些词语,让学生或读或解释。完了以后,便说,“好,预习就检查到这里,下面学习课文内容……”。如此预习要求,或许我们并不陌生。从新课改的理念看,这种把预习课文简单地等同于掌握字词是有违课标的。从自主、合…  相似文献   

9.
将探究式教学引入语文教学领域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促使学生能主动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以达到语文新课标要求的目标。抓好语文探究式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语文探究的基本方法。探究式教学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而问题的发现往往又多源于观察。学生在  相似文献   

10.
智障学生的语文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培养智障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要从学生的基本需求出发,找出合理有效的教学培养方式。本文从吸引智障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训练智障学生的对话能力、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等方面分析了智障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1.
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也是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迁移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接受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可运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学生的提问为研究性学习的切人点。以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这与新课程改革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习能力的精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本要求,学生只有把语文学科的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才能够真正地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一方面需要通过语文学科向学生传递文本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大量地展开文本阅读,实现阅读技能和方法的迁移。语文文本的内容包罗万象,这就需要学生不断积累其他学科知识,才能  相似文献   

15.
王生雨 《现代语文》2005,(12):63-64
对照高职语文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分析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改变目前学生被动学习、厌倦学习甚至放弃学习现状的根本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从理论角度看,兴趣与热情是学习的心理基础;从实践中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聚精会神,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主动完成学习任务;2.兴趣和热情可以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促进学生努力学习;3.兴趣和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丰富自己,培养自主创造能力.只有解决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问题,才有可能实现语文教学的其他高层次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广泛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构建开放的语文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进而培养其语文思维。  相似文献   

17.
迁移一词对老师而言不陌生,在《心理学》中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迁移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积极的,另一种是消极的。人们常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来赞扬一个人反应灵敏、思维敏捷,其实正是说该人迁移的能力。迁移作用无时不发生在学生学习技术技能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已有的基础知识对学习新知识产生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主动,就具有提高知识掌握与运用的。如果是消极被动的就阻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在体育学习中正确运用迁移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有效阅读教学"出了些问题。人们窄化了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将目光局限于"读懂"的层面上,过于追求阅读教学技术性操作,而忽视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涵养,使语文课堂教学失去了"语文味儿"。"教是为了不教","教材只是个例子",它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具有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语文的基本能力,并引导他们把这种能力迁移到课外,转化为一种能够受益于终身的综合语文素养。这就关  相似文献   

19.
学习的目的是把知识应用于实践,而研究性学习就是把知识与实践联系在一起的纽带。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到科学研究方法、获得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通过以下途  相似文献   

20.
学贵有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是教师导学的重要依据。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善于取之所需,求知欲强,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有兴趣,学习效率高。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从培育他们的问题意识入手,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