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烹制功夫大有讲究.自古以来,中国的"茶道",即所谓"色、香、味、形、水、具、时、温、烹、礼"的"十字真经",清韵高雅,是一门高雅的饮茶艺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不仅善于品茗,而且精于茶道,通过其出神入化的妙笔侃侃茶话,给这部我国古典文学巨著平添了几分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明代以“榷茶易马”为国策,对陕西四川等地“边茶”出口采取严格管制,以提高国力。明代饮茶的政治地位提高,茶肆茶坊比前朝有极大发展,新茶种层出不穷,茶品加工和烹瀹模式更新,茶学研究成果丰硕,茶事画的创作空前繁荣,佳作迭出。但是,明代茶道文化却没有唐宋时期厚重大气,帝王将相以及绝大读书茶学研究者,还没有把饮茶之道上升至治国修身的高度。但以江南文士为核心的茶人集团是明代茶道主体力量,以书画界“明四家”为代表的士大夫不自觉地,充分地体现了刚健率真高雅清廉的茶人风骨。  相似文献   

3.
潘洁敏 《文教资料》2011,(29):96-98
“和”的思想源泉可以追溯到儒道禅三家的核心思想:“中庸”、“大和”、“空无”。重新审视、析解东方的和谐美,对于促进中日两国的和平、繁荣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日本茶道中的“和”为中心展开研究。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后,形成了日本茶道。日本的茶道经过历代大师们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完整、成熟、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茶道.它对荼道形式和禅的教义的重视远远胜过对茶汤香味的追求。日本茶道是以禅宗思想为依托.集建筑园林、书法、插花与点茶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涵盖了日本人的生活规范,是日本人表现其民族审美意识的最高形式..本文通过对茶道各元素的分析.探讨中国和谐思想在日本茶道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李婧 《考试周刊》2014,(65):20-20
<正>所谓的茶道(拼音:chádào英语:tea ceremony),其实就是指煮茶饮茶的技艺。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生活中,茶不仅是一种简单的饮品,更是一种浮生偷得片刻闲的生活艺术,很多人不仅通过烹茶饮茶放松自己,更期望通过这种生活艺术修身养性。茶道是一种包含了许多技艺与复杂的程序的生活艺术,从看似简单实则很讲究的茶具的冲洗,茶水的烹制,到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每一步讲究的都  相似文献   

5.
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己被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接受并喜爱,几千年的制茶、饮茶历史,使其与文化不断融合,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使饮茶这一生活形式演变为一种文化形态,进而上升到道的高度,下面就中国茶道谈一点个人粗浅的认识。一、中国茶道的形成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沏茶、赏茶、饮茶这一过程达到增进友谊、美  相似文献   

6.
日本人的茶道翟立国\山东省寿光第七中学茶道作为日本传统的文化遗产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日本十分流行的一种独特的品茶艺术和饮茶方式,而且成为日本人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质和进行社交的手段。日本少女在结婚之前几乎都学习茶道,以培养优雅、文静的举止和...  相似文献   

7.
唐代的茶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种植与饮茶的历史十分悠久 ,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的神农氏时代 ① 。但是 ,人们对茶的认识及其饮用方式却是逐步深化与完善的。唐朝是茶事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唐以前 ,人们把茶初当药用 ,后才成为提神解渴的饮料 ,进而在南方形成风气 ;至盛唐 ,饮茶在南北方蔚为风气 ,茶事活动上升了一个层次 ,而形成了茶道。本文试对茶道的形成、茶道的内容作一论述。一早期的茶称“荼”、“茗”等。据文献资料记载 ,茶树原产于巴蜀地区。茶是从南向北、从西南向东南传播的。人们最初主要利用茶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云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相似文献   

8.
解读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茶最早的栽培国,也是古老茶文化的发源地。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开始,历经西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到了唐代饮茶的风俗空前兴盛。宋元明清到现在,饮茶的风俗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并发展成中国特色的“茶艺”。在中国唐朝时代扎根的茶文化,在日本的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初期由谴唐使传入了日本,在日本生根,并发展出属于日本形貌的“茶道”文化。从中日茶文化的区别和习惯的不同,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道”、美意识、及民族性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日本向来以传统的茶道和花道做为修身养性之道,自古日本人无论男女均需学习茶道、花道,以此静心,并做为一种礼仪活动来进行。茶是何时自中国传入日本的,至今尚无准确的记载,据推断可能是日本奈良时代派遣到中国的遣唐使或由中国和印度进入日本的僧侣传入的。茶自奈良时代传人至平安时代初期,中国式的饮茶成为一种嗜好在贵族及僧侣、文人之间广为流传,镜仓时代著名和尚荣西著有《茶养生记》一书,详细介绍了茶治愈了实朝大将军的病,以及饮茶具有修身养性之效,并加以宣传,使饮茶迅速流行起来。真正把饮茶仪式化的是拜师于荣西的道元…  相似文献   

10.
外国人与茶     
中国饮茶的风尚,到了7世纪的唐代,已经相当盛行了。那时日本派大批的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文化,自然也学会了中国的饮茶。日本现在所谓的茶道,向西方人士夸说是日本  相似文献   

11.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 ,但它的茶种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日本的茶道闻名于世 ,但也是向中国人学习的。中国是茶的故乡 ,中国人酷爱喝茶 ,饮茶的历史非常悠久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出了一个“茶仙” ,他叫陆羽。他著有《茶经》三卷 ,论述茶道的根源 ,茶道的方法和茶道器具。在这本书中陆羽创制了茶道的精妙理论 ,于是被人们尊为“茶仙”。古代卖茶叶的店里都供有陆羽的塑像 ,奉为神来祭祀。其实 ,陆羽是个孤儿 ,他出生在湖北天门 ,有一天一个叫智积的和尚在河边捡到一个婴儿 ,就把他抱回寺庙养育 ,这个婴儿就是陆羽。陆羽长大后 ,不愿意…  相似文献   

12.
茶之味     
饮茶,品茗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许多人乐此不疲地饮茶,品茶,茶道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雅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对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具有娱乐、审美、教育三大功能,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又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饮茶与日本的茶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随着饮茶之风的盛行,形成中国特有的茶化。中国的饮传到日本,发展为日本“茶道”,它既有日本传统化特征,又吸收了中国的化特点,是中日两国化交融的一部分,也是连结东西化的纽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茶艺,十分重视表演时的艺术性。茶艺表演不但是华美的视觉盛宴,也是对每一位饮茶者的心灵进行的一场圣洁的洗礼。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艺,但又不同于中国茶艺。在一般的饮茶者看来,中日两国茶文化的区别不是十分明显,然而只要细细品味的话,会发现茶器、茶汤、茶史、茶礼、茶室等各个方面,都各不相同,各有韵味。  相似文献   

16.
偶读《中国青年》所载《茶是木中大丈夫》一文,掩卷闭目,有所思悟。中国茶道源远流长,有容乃大,缘于文化背景不同,形成四大流派: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茶道生发于“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  相似文献   

17.
唐代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之始。本文主要从唐代各阶层饮茶状、唐代的茶道(包括二十四茶具、用水与用火、煎茶、饮茶与斗茶)、唐代茶叶的药用和茶对唐代人的心理影响这四方面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在不断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日本民族风格和内涵。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等融为一体,成为了一门集宗教性、艺术性、社交性、礼仪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抚子 《母婴世界》2014,(3):88-89
茶道在日本是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茶湯、茶の湯)。日本美术评论家冈仓天心在其《茶之书》书扉页上所说,“‘茶道’则是日本人孜孜以求的‘生的艺术’”。茶道,对于日本来说,不仅仅只是坐在一个茶室里喝茶聊天如此简单,他们在喝茶的过程中追求一种人生的顿悟,即“道”。  相似文献   

20.
潮州功夫茶     
中国的茶,历史悠久。传说神农尝百草时便是以茶叶为解药的,至唐代,饮茶之风已盛行全国,“茶圣”陆羽还撰写了世界首部茶叶专著《茶经》。到了近代,它已不很盛行,反倒让一衣带水的日本学了去,发扬光大,刨制了独具风格的日本三大道之一——茶道,让今天十几亿炎黄子孙羡慕不已。但也庆幸,灵山灵水产名茶,饮茶文化南北有,尤其是福建、广东等地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