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贺遇盗     
《初中生》2002,(Z4)
唐朝著名诗人李贺7岁就能作诗,而且才思敏捷,常常一挥而就。李贺只活了27岁,但他短暂的一生为后人留传下来的诗作就有二百四十多首,还有不少散佚了。李贺写诗并不是单靠天才,他是一位聪明而又十分勤奋的诗人。  相似文献   

2.
李贺的锦囊     
李贺是晚唐诗坛一颗璀璨的明星。他七岁就能写诗作文,被人称为神童。当时著名文学家韩愈看了他的文章,连声称奇,却又不太相信,说:"如果是古代的人,或许我不知道,他是当今的人,我怎能不去考查一番呢?"韩愈来到李贺的家中,叫他当场作诗,李贺旁若无人,提笔一挥而就,顷刻写成一篇《高轩过》的诗,韩愈大为惊讶,连连赞叹:"奇才,奇才!"  相似文献   

3.
李商隐《李贺小传》(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云,李贺“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教材援引《新唐书·李贺传》注其本事:“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宿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如此,是李长吉七岁就获知于韩昌黎,以此为“最先”注脚,看似确当,然而,考事揆情,教科书的注解却难免有“失察”之讥。我们认为,李贺七岁以《高轩过》诗得到韩愈的知遇是不可能的事情。《新唐书·李贺传》的记载实采撷于唐末五代人王定保所著野史笔记《唐摭言》卷十:“李贺字长吉,…  相似文献   

4.
我5岁那年的春天,弟弟在一声啼哭声中来到了这个世界。爸爸很高兴,他的喜欢毫无掩饰地挂在脸上。自从我3岁患上小儿麻痹症后,他就没有展开过笑容。弟弟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沉闷的家里终于有了笑声。  相似文献   

5.
呕心沥血     
李贺自幼便才华横溢,极具天赋,十多岁便名扬文坛。他的诗奇特瑰丽,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鸡一叫天下白”这些著名的诗句都是出自唐朝诗人李贺之笔。李贺本是李唐王朝的远支族亲,但家世早在他出生以前就开始没落了。他一直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他始终  相似文献   

6.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皇室后裔家庭。他少年聪敏,7岁能诗,很早就显露出众的文学才能,曾受到韩愈等人的赏识。但因其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应当避讳,不得举进士。因此,仕途上很失意,只做过九品小官奉礼郎,生活穷愁,心情忧郁,加之体弱多病,病卒时年仅27岁。  相似文献   

7.
陶宗仪的树叶笔记元代有个文学家,名叫陶宗仪。他的“文才”是平时积累来的。据说他曾当了个小官,但常常在农田里干活,干累了,就靠在树边休息,只要想起、听到、看到什么好诗句、好材料,就立即摘下身边树上比较阔大的树叶,记在上面,回家就放进一个罐子里。就这样,年复一年的,竟积下了十几罐树叶。后来他把树叶倒出来,作了仔细的修改和整理,抄录成三十卷,这就是“积叶成章”的《南村辍耕录》。李贺的锦囊笔记唐朝著名诗人李贺7岁就能即席赋诗。据说为了收集创作素材,李贺经常是天没破晓就出门,他身上背个破旧锦囊,骑着小毛驴…  相似文献   

8.
王森林 《天中学刊》2006,21(6):76-77
在对中唐诗人李贺的研究中,李贺的具体生卒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关于李贺生年,前后出现过4种说法。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李贺生于贞元七年,卒于元和十二年,终年27岁的说法最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9.
唐朝德宗贞元十四年,京城长安出了个叫李贺的小神童,虽然年仅七岁,但出口成章,能吟诗作对。当时正在京城任吏部员外郎的韩愈听说后,对此半信半疑,就叫家人把李贺请到府上,当面让他作一首乐府诗。李贺略一沉思,张口便来,惊得韩愈目瞪口呆。听李贺吟罢,韩愈已经对这个孩子很喜爱了,他说:“贤郎真是当世奇才,前途不可限量啊!不过,在你回家之前,  相似文献   

10.
一我5岁那年的春天,弟弟在一声啼哭声中来到了这个世界。爸爸很高兴,他的喜欢毫无掩饰地挂在脸上。自从我3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后,他就没有展开过笑容。当同龄孩子会在父母面前唱歌跳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李贺从小聪明,七岁的时候就能写诗做文章,不过他的身体比较瘦弱。  相似文献   

12.
<正> 有识之士无不视才为宝,有志的青年谁不渴望成才? 然而,“才”从何来呢?日本教育学家木村久一,从心理学角度,做过一个独特的概括.他说:“天才就是入迷”. 这话很有道理.试想一切领域的杰出人才,哪个不是醉心于他的事业,如痴如迷?哪项杰出的成就不是“着魔”的硕果,“入迷”的凯歌? 孔子学音乐竟至“三月不知肉味”;白居易学诗自称“诗魔”,“不遑寝息,口舌成疮,手肘成胝”;二十几岁就声蜚诗坛的李贺,作诗呕心沥血,真是“我有迷魂招不得”;郑板桥睡觉时还在揣摩书  相似文献   

13.
李贺《高轩过》有“笔补造化天无功”一语,钱锺书认为其语“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章府为,“笔补造化”的动机是李贺人生难堪的遭际。“笔补”是李贺对自身生生活缺陷的补偿。  相似文献   

14.
中唐诗人李贺一生只活了二十七年,然而就在这短短的二十七年中,李贺也很少品尝到同龄人所常有的无忧无虑的生命快乐。相反,“年命之短”、“人生有尽”的死亡焦虑却常常困扰着他,使他终生不得安宁。本文通过他的诗歌作品对其死亡焦虑产生的因素及外在表现作一番探讨。一、死亡焦虑的产生因素焦虑是人们心理上对危险状况有所预料的一种反应。它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李贺对死亡所产生的焦虑情绪主要由他身体和个性两方面的因素所造成。从史书的记载及李贺诗歌的自我描述中可以知道,李贺自小就体弱多病,气血两亏。他是在母亲的悉心照…  相似文献   

15.
A君逸事     
杨微 《今日中学生》2016,(17):43-44
对于每一个朋友,我都有不同的形容词,但是A君……他就似一口井——横竖都二. A君才转学到我们班时,神气十足,傲视天下,以俯视芸芸众生的神态瞄着我们,当时有一个同学问他名字,他轻哼一声,然后把头仰得高高的.我对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人十分骄傲.  相似文献   

16.
李贺的时代 一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那么,李贺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诗为什么很值得一读?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 李贺,字长吉,河南昌谷(今宜阳县)人。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七九一),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八一七)。他的寿考不长,只活了二十七岁;他留下来的篇什也不多,不过二百多篇。然而李贺的诗名却可以和一些大诗人并列在一起而无愧色。北宋时宋祁评唐人诗  相似文献   

17.
“理不胜词”李贺逝世十五年后,他的朋友沈亚之将其遗稿整理成集,并请当时的名诗人杜牧写了一篇序言。这篇序言可算是全面评价李贺诗歌创作的第一个文献,其中“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一句断语,就成了后世批评李贺诗作“理不胜词”的祖本。其实,“理不胜词”的提法同杜牧的原意是有出入的。杜牧的立论仅就李贺诗歌与屈原的作品相比较而言,并不曾涉及李贺诗歌本身内容与形式间的关系。到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里指摘李贺诗作“无理”,以及南宋张戒《岁寒堂诗话》所谓“贺以词为主,而失于少理”,这才确立了“理不胜词”的断案。沿至近世,还有人把李贺称作唯美主义或形式主义的诗人,都是与上述说法一脉相承的。古往今来,也有不少人不赞成“理不胜词”的提法。南宋刘辰翁在《李长吉诗评》中就说:“贺所长正在理外。”其后,李维桢《昌谷诗解序》发挥了“诗有别才,不必尽出于理”  相似文献   

18.
惊弓之鸟     
<正>战国末年,秦国日益强大,企图并吞其他国家。赵、楚、燕、齐、韩、魏六国决定联合抗秦。赵国使者魏加来到楚国,楚王春申君请他一起商谈抗秦主将的人选。春申君准备让临武君担任主将。春申君见魏加摇头叹息,就问他原因,魏加说:"我讲一个故事给你听,听完了,你就会明白的。"从前魏国有个神箭手名叫更赢,拉弓射箭百发百中。一天,他和魏王一起散步,空中飞过一群大雁,一只孤雁远远落在后面。不时发出哀鸣声。他对魏王说:‘大王,  相似文献   

19.
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贺,这位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代诗人,只活了二十七岁,创作生活也不过十多年,但从其遗留下来的二百四十多首诗篇来看,他已具有一般诗人所不可比拟的成就。他的作品虽然不如屈原、李白、杜甫的作品那样享有盛名,但在当时诗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是唐代诗苑中的一株奇葩异花,很为当世和后代的人们所称道,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指出:“李贺诗很值得  相似文献   

20.
李贺,字长吉,河南昌谷人;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796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7年)。他是唐皇室远支,少年时即名动京师,但后因避父“晋肃”讳被迫放弃进士科考试,只做过奉礼郎这一九品小官.在政治上毫无作为,二十七岁便郁郁而死.是一位才高命短的诗人,诗坛历来称其诗歌具有奇崛幽峭,秾丽凄清的浪漫主义风格,但是李贺诗中的现实主义精神,针对着唐宪宗元和年间形势而反映出的史实、表现出的进步思想内容,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下面我就通过李贺诗中反映的史实分析一下他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