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道德的起源问题,伦理学家历来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可删繁就简,无非四说:天赋道德观、先验道德观、社会契约论、社会实践说。由于道德根源的形而上地位,它们使得不同的道德类型体系表现出种种差别和特点,显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意蕴。中国人,无论华章或俚语,常以“天”为话题,它已经成为我们的道德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论坛》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性期刊。本刊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光大民族传统美德,繁荣社会科学研究,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办刊宗旨,设有“中华文化源与流”、“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华儒道佛学研究”、“中华区域文化”、“巴蜀文化研究”、“三国文化研究”、“中外文化比较与交流”、“探索与争鸣”、“民族文化研究”等栏目。对于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大专院校教师、学生,本刊不失为一本有相…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素以其传统美德著称于世。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传统的伦理道德是先哲们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的总结和对我们民族道德理想的提炼。它对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哺育了伟大的中华儿女,使华夏文明放射出灿烂之光。社会主义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杜撰的。它必须建立在中国固有的优秀传统道德坚实深厚的基础之上,并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江泽民同志说:“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高尚精神就是指我们党的崇高理想信念,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两个层次对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进行重新诠释,本体-工夫的层次包含知行本体、心上功夫与事上磨练三个方面内容,知行关系的层次包括真知笃行、知行并进与知易行难三个观点。在现代学术视野下,可阐发知行合一说在伦理道德、心理活动以及一般知识等不同领域的多维意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阳明知行合一说对道德自觉的高扬,对道德躬行的强调,对道德修养的坚持以及对崇高道德境界的追求来看,其堪称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中华传统道德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是一个不容绕过的严肃的历史性课题。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确认中华传统道德的现代意义的态度与程度如何,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传统道德与中国现代化的良性互动关系的力度如何,以及在关键性环节促进中华传统道德向现代化转换的深度如何,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快慢与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6.
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世界各国交往更加频繁、联系更加密切的世纪。这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就文化而言,我们无疑要吸取各国的优秀文化,丰富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但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也应把中华优秀文化,特别是传统美德推向全世界。中华传统美...  相似文献   

7.
提高人文修养要善于以传统美德为教育资源于洸,赵军华在当前如何进行人文教育,是有识之士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在大学二年级学生中尝试开设了"中华伦理"选修课。从大多数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这一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华伦理"课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明...  相似文献   

8.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本刊在创办四周年之际,公开发行了。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向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的海内外学术同行、广大读者和各方面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创刊伊始,我们就明确提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光大民族传统美德,繁荣社会科学研究,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宗旨。四年来,我们一直按照这一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使刊物保持了正确的方向和稳定的质量,受到学术界同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今天,本刊获准公开发行,这既是对…  相似文献   

9.
闻道 《寻根》2002,(1):88-88
为了弘扬中华化,光大固有道德,体认史实渊源.眷念血缘根本,促进全球宗亲大团结,在世界寻根热的推动下.20世纪下半叶世界各地华人纷纷成立姓氏宗亲会。正是在这股寻根浪潮的推动下,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于1981年10月在台北成立。  相似文献   

10.
1 .站在战略高度看待当前的道德问题道德可以强国 ,亦可毁国。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十六大”报告更进一步指出 :“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稳定 ,经济增长的势头还不够稳健 ,这背后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就是道德问题。制度经济学、经济文化学和经济伦理学的大量研究成果都充分表明 ,任何一个作为时代标志的盛世经济 ,都离不开以一定主体道…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论坛》创刊五年,发表了大量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论文,其中不乏精品、珍品。我从中受益良多,谨此表示衷心感谢!我非常赞同本刊“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光大民族传统美德,繁荣社会科学研究,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宗旨。围绕此宗旨,应当继续多刊登发掘、阐释...  相似文献   

12.
"信"是维系社会和谐的道德规范,也是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经过几千年的道德实践,"信"已成为人与人相安共处、互爱互助的基础,深深地积淀在人们的生活和意识里.三国时期,三足鼎立,国与国之"信"分别从吴蜀、魏吴和魏、蜀的联盟或斗争关系中等到体现,而且国与国之间的"信"实践程度是随着国家的实力和利益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13.
正君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它孕育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中华儿女奋进向上的道德风貌,它在铸就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君子文化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它体现了中华文化重人文教化、强调"学以成人"的重要特点。君子作为现实生活中积极向上、努力向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中华民族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共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这“三德”内容丰富而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当前,在抓精神文明建设中,...  相似文献   

15.
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之一。随着人们对老龄化问题的深入反思,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尊老、敬老风尚.日渐引起重视.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也被视作老人节.当天媒体相继刊发了不少家庭和睦、心态平和、健康长寿的典型例子,其中闪烁着普遍的敬老意识和自愿者的服务观念。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道德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传统道德与可持续发展欧阳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一起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持久而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努力,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中华德治传统所蕴含的重德思想和民本精神,对我们实行以德治国,推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中国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中,以忠君为核心、以人治为特色的中华传统德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越来越多的负面价值,阻碍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只有实行德治传统的现代转换,用现代新道德代替传统旧道德,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并将其纳入以人民为本位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之中,才能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孝──中国人传统的敬老美德陶丽萍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探究中华民族敬老美德的内涵及其形成,对于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建设家庭与社会的精神文明,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尊老、敬老是人们对自己的父母、祖父母等长辈和社会的老年人实行赡养、扶助和...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有些国家之所以历尽沧桑而不眠灭、饱经忧患而生生不息,就在于具有自己的辉煌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阶段。新的形势下新思潮层出不穷。但无论如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不能以牺牲民族精神和道德文明为代价的。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我采访了部分委员,聆听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见解,从中感悟到:创建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精神文明规范,已迫在眉睫。构建新道德观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文化层面也因而出现了快速变化,诸如群众性文化消费的巨大提高,旅游、服装等商业文化的…  相似文献   

20.
优秀民间文化,是建设中华当代先进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的基础,也是实现先进文化的大众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当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抓好民间文化的清理、抢救、保护、开发和创新工作,建设"三个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先进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