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国内外新闻媒体争相角逐的竞技场。在"两会"众多新闻发布会中,总理记者招待会总是非常热门。从2003年到2011年,温家宝总理连续九年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全球记者的提问,其经典话语、巧妙应答往往能在第一时间传播开来,赢得极大的关注。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的特色,颇值得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颖 《声屏世界》2009,(6):14-16
“我们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就是说你想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因此,我希望全体中国人都要以自己的暖心来暖中国的经济。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这是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精彩语录之一。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关于两岸商签ECFA时,引用了《左传》中的一句话,“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用古语引出“兄弟话”.引发两岸民众好评如潮,一时风靡天下。自2003年3月温总理上任后.每每面对记者问起两岸关系时.多有类似的精彩引用。  相似文献   

4.
杨瑶 《声屏世界》2016,(3):14-16
总理记者招待会作为“两会”休止符,历年累计邀请数百家中外媒体与中国总理进行对话,是中国国家形象呈现的重要舞台。本文通过对23年总理“两会”记者招待会上,不同国家媒体的提问数量、类型结构等数据分析以及总理的回答应对,来研究“两会”记者招待会媒体公共空间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5.
清醒无价     
“对今年的工作,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要有忧患意识,看到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3月14日,在全国“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又一次让人感动。这次让人感动的,是温总理的“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个东方大国的总理,开诚布公地摆困难、  相似文献   

6.
今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说他在网上看到了很多网友对他的提问.令他非常感动。温总理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网络,而今年更在广受外界关注的“两会”期间提及,这似乎凸显了高层对网络的支持和寄予的厚望。与此同时,“两会”期间,各大网站邀请了众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虽然限于现实的语境,嘉宾的回答很难令网友满意,但这对于争取社会主流对网络的支持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斌 《声屏世界》2006,(5):66-66
在2006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为了让记者的提问更能体现广大公众的心愿,从3月5日开始,CCTV就和搜狐、新浪等网站共同发起了“我有问题问总理”网上征集活动。到3月14日早上,已经征集到百姓最想问总理的问题多达几十万条。像这样的网络征集活动在“两会”报道中还是首次。笔者以为,此举在创意上高人一招,在行动上胜人一筹。至于在当天记者招待会上发问的是白岩松还是王小丫,都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无怪乎,温总理的开场白就是“:现在面对我的是记者、是少数,但是,在会场外听我谈话的群众是多数。我必须向…  相似文献   

8.
高峰 《档案天地》2011,(7):41-42,65
2010年“两会”期间.在3月14日上午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段意寓深长的话:“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  相似文献   

9.
两会中,记者招待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闻源,今年两会期间举行了十五场记者招待会,每次记者招待会现场都会有几百名记者在场,但是举手提问的就只有几十人或更少,大概只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能有幸当场提问的则更少,一般每场在十五人以内,只占现场记者人数的三四十分之一。对于其他没有提问的记者来说,如果纯粹是为了来听、看记者招待会的话,那么在电视直播上,可以看得更清楚些,在网络上还更直接明白些。记者招待会现场这些没有提问的记者想在招待会上收获什么?对于他们而言,记者招待会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  相似文献   

10.
七届人大、政协一次会议,堪称是一次“大曝光”,它们以其前所未有的公开性,为国内外新闻记者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充分条件和机会。自中共“十三大”开始趋热的我国新闻界的竞争,在两会期间形成整体展开之势:——中外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记者一反“配角”常态,纷纷“抢”话筒发问,逼使当惯“主角”的外国记者们不得不要求“通融”;——“两会手记”,“两会漫笔”、“两会寄语”、“议政录”、“本报专线电话摘录”、“发言摘编”、“专  相似文献   

11.
年年“两会”,今又“两会”。羊城晚报作为全国率先派记者赴京报道“两会”的地方新闻媒体,已连续十多年在“两会”报道的大舞台上留下十分活跃的身影。今年刚刚进入一月份,编辑部又开始琢磨了,这次该派什么样的记者去北京?羊城晚报的“两会”报道还能搞出什么新花样? 从当年仅派出一名大学毕业才两年的年轻记者单骑独“闯”人民大会堂,到去年由四名女记者组成的“全女班”在庞大的“广东兵团”中尽显风采,羊城晚报的“两会”报道组,始终保持着一支精悍的队伍,一个良好的作战状态和一个策划能力强、有创意、指挥得力的后方编辑指挥系统。今年,经过研究,编辑部决定再派四名记者去北京参加“两会”报道,并  相似文献   

12.
3月31日,埃菲社记者从北京发出一篇电讯稿,题为《中国试行议会民主》。稿中写道:“电视天天向观众介绍议员分组讨论情况和记者招待会概况”,“观察家们认为,这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在报道新闻透明度方面是空前的”。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七届政协一次会议期间,首都新闻媒介在提高会议报道的“透明度”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及时地、客观地报道决策过程中的讨论情况,摘登与会者的发言,开辟《寄语两会》《两会手记》等令人耳目一新的专栏,除此之外,还专门派出记者盯住“两会”期间召开的记者招待会,注意从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侃吧     
记者也许问,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艾青诗人的一句话:“请问开花的大地,请问解冻的河流……。”——温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诠释快乐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两会”期间,重量级官员或委员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必然会透露重量级信息,因此相关报道不可或缺。但是,由于记者招待会总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召开,有若干媒体记者参加,因此想出彩必须费一番思量。以变化“标题”应不变“实录”由于记者招待会“问答实录”依赖新华社通稿,因此提炼更有冲击力和精准的标题就成为各家媒体标新立异最常用的办法。以3月14日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的报道为例,几家传统大报保持一贯做法,表现相对保守和平实。相比之下,几家都市报的标题制作更为口语化和个性化。《北京青年报》第二天两篇报道的标题分别是《国务院总理…  相似文献   

15.
《报刊文摘》5月13日刊登题为《中国记者的提问与日本宣传的效应》的评论说,在4月17日晚随日本外相访华的日本外务报道官高岛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中国某广播电台一位女记者要求高岛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作出解释,并请日本考虑“如果布什参拜那些向广岛投下原子弹的美军,日本人会是什么心情”。对此,《学习时报》刊登肖荣的文章指出,中国女记者提问中举例失当。文章说,中国和亚洲人民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是因为靖国神社供奉着  相似文献   

16.
七届人大、政协一次会议,堪称是一次“大曝光”,它们以其前所未有的公开性,为国内外新闻记者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充分条件和机会。自中共“十三大”开始趋热的我国新闻界的竞争,在两会期间形成整体展开之势。——中外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记者一反“配角”常态,纷纷“抢”话筒发问,逼使当惯“主角”的外国记者们不得不要求“通融”;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媒体关注,记者云集。对“两会”这样的重大报道的把握与操作水平,关系到舆论的作用能否正确体现,关系到媒体的特色能否得当显现,关系到整体宣传效应的强弱。而要做好“两会”报道,即使只是处理记者招待会这样一个具体事件,清晰明确的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8.
年年“两会”的会场上,除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最忙碌的要算是新闻记者了。人民大会堂前的广场和台阶,是记者围追堵截的“战场”;会议中举行的多场记者招待会,因提问机会极为难得,也成为记者争先恐后拚抢的“阵地”。  相似文献   

19.
今年的中国“两会”闭幕后,一个有关媒体“两会”报道娱乐化的话题便浮出水面。“两会”报道中女记者拦腰抱住张艺谋央求给点儿“下锅菜”的出格举动,“中国人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的“雷人”说法,都成为媒体的两会“大餐”,这些无不显示出媒体在对待严肃的“两会”报道上的娱乐化做法和浅薄的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20.
韩国新闻史上最早的女记者──崔恩喜王少锋“崔恩喜女记者奖”在韩国新闻界被喻为是最有权威的记者奖,它是为纪念韩国第一位女记者崔恩喜卓越的成就及高洁的品质而于1984年设立的。每年在韩国的各大报纸及通讯社中,评选出一位该年度最活跃、最杰出的女记者授予此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