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传播领域是社会舆论的集聚地和发散地,社会舆论中不可避免地潜藏着各种意识形态传播的风险。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运用与推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局面和态势,我国新闻舆论中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亟待破解。我们既要正视新闻舆论中意识形态风险挑战的现实存在,又要把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摆到重要位置,让新闻舆论工作与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张芸 《青年记者》2020,(12):58-59
作为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战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正在全国全面铺开。县级融媒体对于整合县域新闻资源,促进县级媒体转型升级,打通基层新闻舆论"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意义。新闻内容是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硬核",是主流舆论阵地的关键支撑。  相似文献   

3.
《军事记者》2014,(8):62-62
为更好地推动安全生产宣教工作,发出安全生产最强音.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传播优势.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与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框架协议并共建《安全中国》专栏。  相似文献   

4.
智能化背景下,通过技术扰乱正常网络舆论的风险加大,我国网络舆论安全面临外部攻击加剧和内部治理难题的双重挑战。从技术机理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舆论资源的数据化、从大数据资源中获取情报、先进算法和个性化锁定、智能化水军等不同途径对我国网络舆论安全造成威胁。分析这些挑战背后蕴藏的技术原理和运行机制,有利于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舆论斗争中的应用手法和防御手段,通过技术升级、数字立法、国际合作、监管引导等防护驯化技术,维护网络舆论安全,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视除了具有众所周知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属性、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外,还具有明显的保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建设的独特属性。广播电视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已被列入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和应急预案中,是国家战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格局特征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频发,信息传播的迅速、透明、公开化,使公众对突发事件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广播电视需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引导方向,突破固有引导模式,不断创新,减缓乃至化解社会矛盾和危机,维护社会稳定和凝聚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美贸易摩擦的舆论风险的特点在于有两个舆论空间和两个舆论场、舆论参与主体多元化、舆论观点的多样性,影响着中美贸易争端的解决。通过对中美贸易摩擦的舆论博弈形势的分析,发现中国在国际舆论引导中存在多主体发声、阵地建设薄弱、手段单一、国内负面话语涌现等不足,提出将对外宣传上升为国家战略传播、确定合理的舆论引导目标、建设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创新国际舆论引导策略的政策建议,积极引导国内国外舆论,为中美贸易争端的解决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它关系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因而媒体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生命线。当前,国际形势异常复杂,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美方欲将我国媒体列为政府代理人,实际意在打压、控制我国媒体;  相似文献   

8.
舆论引导工作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作为党的新闻媒体.特别是党报.如何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提高引导能力.用正确的舆论引导热点.服务民生.引领时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谌笛 《新闻窗》2008,(5):26-27
(一)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五个“必须”。“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是其中的一个“必须”。从《讲话》文内看,这个“形成舆论新格局”的新要求,是对我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两大媒体组成的整个媒体界而言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公意”和“众意”在大数据的海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算法的指引和侵扰。网络平台通过可见性的控制和智能适配的技术逻辑影响舆论的自然生成,在特殊利益集团的操控下,算法以其隐蔽的技术手段将社会表达的“公意”舆论操纵为一种满足特定需求的“众意”的“伪舆论”。这种伪舆论容易钳制舆论主体的理性表达,挑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权,撕裂民众的社会共识,冲击社会治理的基座。对算法“伪舆论”的治理既是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国家算法安全、防范算法滥用带来意识形态风险的必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赵新宇 《今传媒》2009,(9):72-72
当前,党和政府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视,认真做好新时期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引导高校舆论,既是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也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工程,更是媒体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2.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卫生科普报的舆论引导工作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3.
朱琛 《青年记者》2020,(10):15-16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国家治理的参与者、推动者之一,主流媒体是较为活跃的因素和力量,应充分认识自身使命任务,为国家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这一过程也是主流媒体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机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在舆论引导、服务民生、普及知识、扶助弱势群体、回应社会关切等方面作出大量尝试,为新时代国家治理工作创造良好有利的舆论氛围,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自2014年成立中央网信办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阵地建设,积极强化网上舆论管理,积极开展引导,网上舆论形势总体良好,由党和政府主导的主流舆论在网上占据强势地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网上舆论仍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改进方法,用好网上话语权,增强引导效果.笔者认为,应高度重视我国网络舆论形成博弈的原因以及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尽早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舆论场引导与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孙建国 《新闻传播》2009,(11):68-68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3.38亿。领跑全球互联网。与之而来的是,网络舆论也渐成气候,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何保证网络舆论的安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而维护网络舆论安全,重点是对不良网络舆论的防控,消灭其诱发基因。那么诱发不良网络舆论的原因有哪些的呢?  相似文献   

16.
俞岚 《新闻战线》2024,(3):20-23
当前,经济新闻传播已成为我国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面对复杂多变的舆论格局,我国经济领域国际传播工作既要有战略耐心,更要争取历史主动,力破当前对外经济报道中“信息时差”“预期偏差”“舆论温差”等问题,加快构建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经济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媒体变革带来的挑战、对外传播三个角度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至2017年新疆舆论引导工作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并就目前的媒体环境变化情况,从融媒体战略、管理变革、激励机制建设、技术一体化、健全评测体系、终生学习几个方面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丁柏铨 《当代传播》2022,(5):4-11+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大命题,并揭示了“大变局”的主要内涵。这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另一重要背景是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一个有着鲜明特色的新的时代。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舆论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演进的。党的新闻舆论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思想理论引领,坚持党性原则和人民性的统一,提出“媒体融合发展”重大命题并将此提升为国家战略,致力于进行卓有成效的国际传播,遵循新闻舆论工作中的各种相关规律(重申遵循新闻传播规律,首提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提出“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并用于指导实践、创造性地提出“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并以此指导新闻舆论工作),从战略高度对新闻人才培养和新闻队伍建设提出系统性要求等。  相似文献   

19.
舆论和意识形态各有着自己特定的内涵,并不在同一范畴之中,但存在紧密的联系。舆论是公众意见的公开表达并在此基础上交集而成的结果,意识形态是系统性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对舆论存在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其中主流意识形态更是利用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公众舆论施加影响。一定的舆论,总是受制于相应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其中的主流意识形态)。而公众舆论对意识形态包括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公众舆论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既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也不是笼统的相吸或相斥关系,其间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吻合的舆论,有利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的舆论,不利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互联网已成为今天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在网上意识形态斗争中赢得胜利,关键是提升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20.
田莺 《传媒观察》2014,(12):32-34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它在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媒体战略的全面部署,我国新闻舆论格局较以往有较大改变。本文从大数据时代新闻舆论的主体和客体两个角度,来探析当代中国新闻舆论的多元结构及其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