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先行资本,战略性强、投入强度和关注度高,是国家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基础,但长期缺少针对性的设施评价方法来引导设施投入效益和效率提升。研究瞄准新时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转型发展价值导向,在借鉴国际设施评价的思路方法、明确设施评价基本理念和原则基础上,从“功能—目标—投入—活动—产出—效应”的评估逻辑出发,构建框架层-指标层-准则层-主体层的设施评价框架,并提出了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并就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是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运用Hansen面板门槛模型,以政府科研投入强度和人均政府投入科技经费为门槛变量,基于2010—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探讨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规模对高校基础研究科研产出的非线性影响关系。研究显示,二者对高校基础研究科研产出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政府投入强度处于中等区间为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对基础研究产出的最优促进区间;人均科技经费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充分发挥研发人员规模对基础研究的促进作用;强调资源配置和优化结构比单纯追求投入规模的增加对基础研究活动更有意义。我国整体上处于政府科研投入强度中等偏高、人均科技经费不足的情况,科研资源配置存在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启了我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文章从科技指标研究的视角,梳理我国面向科技强国建设还存在的短板和发展潜力,指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近期需要着力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特别是企业研发投入的强度,提高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国际专利申请水平。中长期看,要面向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强化科技人力投入和科研产出质量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能源产出率,从而实现从科技强到国家强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尽快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是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基础研究资助的主渠道,一直对空间科学领域基础前沿和重大科学问题的突破口重点关注,开展相关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梳理关键科学问题,明确优先发展方向;并通过重大、重点、面上、青年等项目及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等多种方式,予以持续稳定资助,支持我国空间科学工作者产出了一批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创成果。面向未来,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全面推进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重点关注我国重大空间科学任务的科学应用,以打通空间科学发展的“最后一公里”。特别是支持我国科学家利用科学卫星、深空探测器和空间站平台获取的第一手科学数据开展前沿研究,持续产出系列里程碑式的科学突破,并成为建成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的先行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构建包括基础研究投入、人才、高校院所、科研基础设施在内的基础研究政策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科技创新强国强化基础研究的政策经验,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从持续加大基础研究资金投入力度、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联合港澳力量开展基础研究、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探索实施粤港澳大湾区"诺贝尔奖零突破计划"、制定"华人科学家回归计划"并探索实施技术移民制度等七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论文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出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利用全国科技工作者时间利用调查数据,在控制住影响科研人员论文产出的人力资本、课题经费和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科研时间投入对论文的影响,提出以提高论文产出为目标的科技政策不应当把激励科研人员增加时间投入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强化科技战略布局和研发投入,科技强国大国间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技政策成为决定科技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美国意识到其全球科技领导地位受到挑战,遂利用各种手段打压主要科技竞争对手国家。分析近20年来美国政府发布的科技规划、战略方针、研究报告等政策文件和联邦政府长时间序列的研发投入数据的历史演变,以期系统揭示美国科技政策的发展脉络和演变特点,寻找美国科技领导地位相对下降的定量解释依据。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美国科技全球领导地位和国家科技竞争实力的相对走弱趋势,与其科技政策惯性及相对平稳发展、重大科技计划或科技工程的战略性引领性趋弱、政府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强度逐年下降,以及基础研究重视程度下降等密切相关。美国科技政策发展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科技发展不仅是长期战略性事业,也是高度竞争性事业,科技竞争力的提升是国家长期科技战略导向布局、稳定增长的研发投入力度和重大科技创新突破积累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主创新投入产出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85-2005年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实证研究了我国自主创新的投入产出问题。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科技资源投入和自主创新产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内,科技资源投入变化对于自主创新产出变化不具有当期影响,资金投入波动对于自主创新产出变化存在正影响并具有2期滞后,劳动投入波动对于自主创新产出变化没有影响。科技资金投入是影响我国自主创新产出的重要决定因素,科研人力资源投入未对自主创新产出发挥应有的作用。分析了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础研究是国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源头,是解决技术问题的总钥匙。“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我国高校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是深挖科技创新潜力、实现原始创新突破的中坚力量。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量64所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基础研究绩效水平,并通过投影值分析基础研究资源投入与产出结构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至2019年期间,各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高校基础研究绩效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基础研究投入与产出结构不合理的高校比例较高,基础研究投入冗余、产出不足现象同时存在。有效的科研管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以及高水平的科研创新成果产出,是优化高校基础研究投入产出结构、提升基础研究绩效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的17年中,日本获得自然科学诺贝尔奖人数多达17人,位居世界第二位,出现了诺贝尔奖“井喷”现象。这些获奖成果大都是20世纪70―90年代的科技结晶,是日本长期对科研进行稳定投入的结果。通过定量分析日本20世纪70年代以来三十多年R D投入规模和强度、来源结构、执行结构和活动类型结构,发现日本R D投入规模和强度是促进科研创新的基础,也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物质基础;企业是R D投入的主要来源和使用机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官产学研体系;R D投入活动类型结构稳定、合理,基础研究备受重视。这对我国科技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我国要制定恰当的科技发展政策;R D投入要与我国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相适应;需要协调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比例,并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相似文献   

11.
运用Hansen门限面板回归模型分析政府科技投入对高校科技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科技投入对高校基础研究产出和应用研究产出都存在门限效应,当政府科技投入强度高于门限值时,政府科技投入对高校基础研究产出和应用研究产出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也表明政府科技投入总体还不足,且省区差异明显,部分政府科技投入偏低且经济欠发达省区应该加大对高校的科技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5):封二-封二
<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和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刊》作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自2017年起每年第5期推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专刊。邀请国内外战略科学家和学者从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规划、政策、基础科学、人才建设、科研组织模式以及国外经验等方面畅谈思考与观点,为科学谋划科技强国建设的布局与路径和国家宏观战略决策提供支撑,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  相似文献   

13.
2020年中国科技地位预测和估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通过时过去20年世界各国科研投入和产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出各国的研发人员、研发经费、科技论文和专利等数据变动的统计规律,并依此时2020年中国的科技地位进行预测和估计。预测结果反映出,2020年中国科技投入将居世界前列;科技产出数量有所增长,但与美国、日本和德国等科技强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阵地,持续稳定的科研投入尤其是经费投入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强的重要保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简称“基本科研业务费”)是高校获得持续稳定科研经费支持的最主要途径。本文基于对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数据研究发现,基本科研业务费可提升青年教师基本科研能力,其投入与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呈现显著正相关,但在孕育从“0”到“1”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方面尚需加强。通过进一步与英国、德国和日本稳定性科研经费资助模式的比较,发现我国高校科研经费资助体系中存在着稳定性经费投入不足、占比过低和过程管理较粗、运行机制效率不高等问题。据此提出了旨在推动我国高校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构建包括基础研究投入、人才、高校院所、科研基础设施在内的基础研究政策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科技创新强国强化基础研究的政策经验,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从持续加大基础研究资金投入力度、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联合港澳力量开展基础研究、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探索实施大湾区诺贝尔奖零突破计划、制定“华人科学家回归计划”并探索实施技术移民制度等七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学谋划和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系统分析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提出要在深刻认识科技强国格局的新变化以及准确判断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潜力和问题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和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制定分阶段实施的目标任务和路线图,进一步明确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任务和发展路径,顶层设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改革发展举措,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重大创新产出导向,打牢基础、补齐短板、紧抓尖端,加快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创新队伍。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科技投入与产出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科技投入是国家科技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利用2000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科技投入的数据,从政府科技投入中的机构偏好、政府投入的科技活动经费在不同行业中的分布、不同行业对科技活动的依赖度及企业科技投入的强度、不同行业科技活动与技术创新的产出与贡敲等四个不同的观察分析点对企业科技投入与产出进行了分析,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5):封三-封三
<正>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再动员和新部署,人民出版社会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组织邀请百余名两院院士,聚焦"建设科技强国"主题深入思考,谈体会,发议论,提问题,出建议,谋战略,献对策,结集出版图书——《百名院士谈建设科技强国》。院士们结合他们长期在科技创新第一线工作的经历和思考,对我国科技创新的优势、短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面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从理念到科研环境,从教育到人才培养,从基础研究、共  相似文献   

19.
将RD项目和RD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贡献纳入分析体系。研究表明,典型省份-江苏RD资源投入-产出间存在同向增长、正向相关和长期均衡关系,两者间有着密切的双向因果关系,存在着积极的"自促"和"互促"作用。应准确把握江苏RD投入-产出的关系和规律,科学推进江苏科技与经济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专利和论文是研究机构的重要科研产出。基于1995-2012年中国研究机构的非均衡面板数据,采用NB和ZINB计数模型以控制专利和论文存在“过度散布”和“过量零值”可能产生偏误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深入分析了中国研究机构的科技投入结构、改制对专利和论文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究生学历科技人员对我国研究所的专利和论文产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非研究生科技人员,科研业务费和科研设备费对科技产出的影响非常有限;(2)改制对研究所的科技产出有重要影响。与未改制的研究所相比,科技型企业申请更多的专利,论文产出相应减少,而NPR专注于基础研究,论文产出显著增加。本文结合研究结论对研究所的科技资源优化及分类管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