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水稻。推广早优5号、中优早81、嘉育948等80多个新品种。南方重点抓优质早熟,重点推广米质优于汕优63的晚稻品种。北方稻区重点推广优质粳稻品种,力争优质水稻占全国水稻面积的40%以上。小麦。推广豫麦3447,皖麦38、济南17等72个新品种,以优质、抗逆的中筋麦为主,发展专用麦生产。玉米。推广农大108、中原单32、高油115等71个新品种,重点是高产优质蛋白新品种,兼顾高油、高淀粉以及甜、糯等特种玉米。  相似文献   

2.
亚麻属亚麻科,英文名flax。亚麻是古老的韧皮纤维作物。亚麻起源于地中海、外高加索、波斯湾、中国等地。公元前4000至公元前5000年埃及就开始利用亚麻纤维。亚麻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亚麻育种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过去50多年育种工作中育出了一大批新品种,利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的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在“九五”期间,我市农业科研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科技人员们克服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努力,取得了突出成绩。育成了13个杂交稻新组合,并通过了省级或国家级审定,创社会经济效益19.2亿元,育成品种占全省新品种推广面积的70%以上;育成的内麦6号小麦品种也通过了省级审定。 “九五”期间,市农科所的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4.
兰建英 《内江科技》1998,19(2):11-12
本文利用土地自然生产力模型对内江市土地自然生产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结果指出:内江市农业生产的前景十分广阔,不同耕作制度的土地自然产值排序为:稻—稻—油>稻—油>稻—麦>玉—薯—油>玉—薯—麦>稻。  相似文献   

5.
刘进余1982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唐山分校农学专业,白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农业科研及成果转化工作,在林果新品种选育、无公害果品深加工技术及农林高效栽培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相似文献   

6.
河南农业大学张清海教授一直致力于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工作,并从事作物品种资源的研究。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张清海教授就多次赴云南省进行小麦加代育种工作,总结出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在昆明夏繁加代的育种理论和规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和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范濂教授一起先后选育出三个小麦品种:半冬性耐盐碱小麦新品种豫麦1号、弱春性高产小麦新品种豫麦3号和弱春性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豫麦9号,  相似文献   

7.
改革以来,中国农业在面临土地、资源、环境等多重约束的情况下依靠科技实现了稳定增长。农业科技进步与我国政府持续增加农业科研投入,改革农业科研体系的努力密切相关。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科研投入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从整体上看中国农业科研在投入不断增加的同时,人员、资金结构也有较大改变,农业科研总体效率有了很大提升。通过与其他国家农业科研的比较提出中国农业科研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众科技》2009,(7):2-2
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利用重离子辐照成功选育出一中药材新品种,并于近期获得甘肃省农作物品种认定登记。这一新品种是我国利用重离子辐照成功选育的首个中药材新品种,科研人员将其定名为岷归3号。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研究员刘效瑞介绍,与当前种植的普通当归品种相比,这一品种最大的特点是抗当归麻口病。目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杂种优势的研究已经有很长历史。直到本世纪末都一致认为是由遗传差异比较大而能互补的雄雌配子结合产生的,公认的有显性学说,超显性学说,上位作用理论,它们都从遗传角度比较明瞭地解释了这种现象。笔者试图以地理、遗传、生态三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来探讨杂种优势现象,提出了生态型杂优学说,并且把它用于农作物育种。通过十余年的努力,设计出了一批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利用,使这一学说得以初步证实。这是在杂种优势利用和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0.
科技中国     
“一项技术,破解秸秆焚烧、秸秆利用、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四大难题”,这是日前在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验收会上,专家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麦秸全量自然还田麦套稻技术”给出的评价。 由姜堰市农技推广中心实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麦秸全量自然还田 麦套稻技术标准体系示范与推广”,在麦灌浆成熟的中后期,将处理后的稻种直接撒播在麦田内,稻麦形成一定共生期,机械收麦留茬30厘米  相似文献   

11.
水稻同源四倍体杂种优势利用技术新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遗传育种、细胞工程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对同源四倍体水稻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成果如下:创制了同源四倍体水稻材料近1000份。选育出同源四倍体水稻雄性不育系6份、不育系材料46份;保持系22份、保持系材料100多份;恢复系28份、恢复系材料500多份;成功地实现了四倍体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三系配套。培育出T462A×T4509等四倍体杂交稻新组合。三系及杂种的细胞学研究表明,其染色体数为48条,为二倍体水稻染色体数的2倍,证明是同源四倍体。并初步开展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水稻为主,小麦、鲤等为辅,利用野生种、农家品种和主栽(养)优良品种等种质资源,综合运用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手段,解析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等重要农艺(经济)性状的分子模块,揭示水稻复杂性状全基因组编码规律,发展多模块非线性耦合理论和"全基因组导航"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优化多模块组装的品种设计的最佳策略,建立从"分子模块"到"设计型品种"的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创新体系,为实现全基因组水平多模块优化组装、培育新一代超级品种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文章介绍了该专项的背景、总体目标、研究内容、进展及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3.
摘 要: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是农业知识产权中最重要的一项制度之一,研究影响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变迁的供求因素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梳理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现状基础上,总结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不同时期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发展特征,进一步从制度变迁视角分析美国、日本、欧洲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发展经验。研究发现,农业生产要素和植物新品种相对价格的变动引致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产生;育种技术进步和新品种市场规模的扩大推动政府对新品种保护制度不断改革完善;美国和日本、欧洲的法律渊源不同,但各国法律和新品种规范性行为准则的改变促使政府对新品种保护制度不断调整;政府对新品种保护制度的设计成本和制度安排实施的预期成本越低,越有利于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推行。基于此,本文提出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建设应适应农业发展、主动保证科技型种业企业规模发展的需要,提高法律位阶、有效完善品种鉴定与检测认证的法规体系,落实司法保护、加大种业知识产权法定范围内惩罚性赔偿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梳理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择取研究指标,以福建省种稻农户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探究新形势下影响我国东南地区稻农新品种技术采纳行为的主要因素。构建模型,通过单因素分析叠加多因素分析,测算出土地类型、种稻的最主要动机、水稻性状偏好、周围稻农更新频率、农技推广人员影响程度是东南地区稻农新品种技术采纳的显著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适合山垄田品种、优质品种的更新需求存在缺口,种稻农户的品种更新行为仍然受到周围稻农的极大影响,农技推广人员起到重要的正面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确立以优质稻品种选育为重点的良种技术发展方向、良种技术发展应关注小众农户的特殊需求、扩大良种技术示范户的影响覆盖面、持续推进接触式农技推广工作方式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构建我国第三代农机的创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装备智能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70年来我国的农机工业从新中国成立时候的"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全球规模第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的农机工业与世界农机强国相比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大而不强"成为现阶段的主要特征。如何实现农机工业"由大变强"的突破,根本路径是要建立适合中国农业生产作业方式的农机创新体系。文章以拖拉机作为农机行业的典型代表,回顾了我国农机工业体系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技术发展和土地制度的变革,对新中国的农机工业体系进行断代划分;着重阐述了未来第三代农机的创新体系建设目标和内容;探讨新的技术创新体系在黄河三角洲的应用与实践,介绍如何构建第三代农机的应用体系。最后,对全面构建自主可控的第三代农机创新体系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侯建国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0):1206-12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学院党组带领全院各级基层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汇集全院科技资源,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未来,中国科学院党组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发挥科技优势,突出党建引领,全力以赴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加强生态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黄河流域最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具有良好的农业开发条件,但其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中国科学院在黄河三角洲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前瞻性部署了科研基地建设和启动了一批科研项目,取得了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围绕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提出了转变开发思路,生态学原理和高新技术有效结合,走盐碱地适应性开发、盐碱地高效精致开发和现代化产业开发的道路,探索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高效、高质、高值发展新模式。通过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机制,激活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出"中科院方案",建立"中科院样板"。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仍处于初始阶段,因此探讨中国与东盟各国农业科技合作选择机制以推动提升区域合作制度化水平和增强发展策略有效性,以期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首先对东盟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多维度分析,结合各国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构建东盟国家农业科技合作环境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东盟主要国家农业国际科技合作环境水平以及中国与其农业科技合作现状;然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东盟主要国家划分为5类,基于分类管理原则提出中国加强与东盟主要国家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的主要内容和方式等。结果显示:中国与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的重点在于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农业生产力,尤其是基于自然资源的农业技术创新;与泰国和越南加强稻米产业科技合作,尤其是提升优质稻米产业的数字化供应链水平;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加强农业数字化和技术创新合作;与马来西亚侧重技术密集型农业领域合作;而与文莱则以加强科技交流为主。最后,从农业领域培育特色优势经济增长点、建设区别化合作平台和推进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提出中国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需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全社会技术进步,而具有不同特性且数量持续增长的风险投资﹑科技信贷和公共财政在中国科技创新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存在异质性的作用,有必要进一步探明异质性科技金融和国际创新合作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明确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提供参考。借鉴双元创新理论构建理论概念模型,并将国际创新合作作为调节变量,应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探讨异质性科技金融在中国科技创新中的角色,以及比较风险投资和科技财政等不同科技金融工具的作用大小,以揭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机制。主要发现:异质性科技金融中,风险投资的作用最大;中国自主创新对全社会技术进步的作用显著为正;国际创新合作正向调节国外技术引进推动中国全社会技术进步的过程,当国际创新合作程度很低时,技术引进对全社会技术进步的作用方向为负。基于研究发现,提出建议:改革创新融资方式,大力培育风险投资市场;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立足点始终放在中国科技的自立自强上;坚持对外开放战略,积极推动国际创新合作;加强技术引进的创新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20.
中国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基于绿色发展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绿色发展视角,运用熵值法对近年来全国及各省域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测度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及各组成要素整体呈上升趋势;各省区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不高且发展不平衡,东部省区市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普遍强于中西部省区市;农业绿色发展存在较大的省域差异,西部大部分省区市在环境友好和资源利用方面优于东部省区市,科技创新对全国尤其是东部省区市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撑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