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六四年四月以来,以“铁肩膀”闻名的大桥公社,先后办起了三十一所耕读小学。使全社学(?)儿童入学率达百分之九十九。大桥公社党委在发展和巩固耕读小学中,很重視培养新型的耕读小学教师队伍。在选聘教师时,首先在干部中酝酿提名,经过羣众充分研究,大队同意,公社审批。其次,从当地实际出发,尽量选择队上出身好、思想好,热心为贫下中农服务,而又有一定文化水平的  相似文献   

2.
去年下半年,耿家公社办起耕读小学三十所,其中有早班四所,晚班十三所。学校虽然办得不少,但总是松松垮垮,办办停停,正如教师们常说的:“晚班好是好,歇了三天不扶就要倒。”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3.
长寿县石堰区云台公社认真贯彻阶级路线,积极举办了耕读小学。去年三月份办起一批,九月份又发展一批。全社耕读小学不断巩固提高。绝大部分贫下中农子女进了学校这个公社在解放前,学龄儿童入学比例很低,只占23.4%。当时,广大贫下中农子女被排斥在学校大门之外。解放后,学校虽然贯彻了教育为工农开门的方针,但是仍有一部分贫下中农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和家务劳动较多,不能把自己的子女送进全日制小学  相似文献   

4.
阜宁县碩集公社东崔大队的耕读小学,自今年二月底举办以来,由于大队党支部的領导,东崔小学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学額一直巩固,平均出席率在90%以上,教学质量逐步上升,干部和群众都很滿意,他們反映:孩子上耕读小学,经济負担轻,又不誤生产劳动,真是貧下中农自己的好学校。这所耕读小学为什么能在群众中生了根?主要是由于这几方面工作做得較好: 一、对举办耕读小学的目的、意义,宣传得深透。耕读小学是新生事物,必須把道理向群众讲清楚,群众才会送子女上学。創办前,这所学校所在地的全日制小学領导,曾配合大队党支部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宣传活动,宣传党的教育方針和“两条腿走路”办教育的方針,突出讲清举办耕读小学的目的和意义。在宣传  相似文献   

5.
仪陇县骑龙公社在一九六四年春,根据群众要求办起了耕读小学三所,学生四十三人。以后逐步发展,到现在已有耕读小学二十二所,学生九百零八人(适龄兒童八百二十九人)。这些学校办起来以后,一般都比较巩固。主要是公社党委阶级观点明确,坚决贯彻执行了中央关于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在举办耕读小学的过程中,走了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了群众,启发群众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们调查了寿县曹庵公社的耕读小学情况。该社已办起耕读小学六十一所,学生一千五百七十五人,加上四所公立小学的学生,在校学生共为二千二百九十七人。目前这个公社贫、下中农子女入学人数,已占本阶层学龄儿童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相似文献   

7.
鹰江县三畈公社领导为了解决举办耕读小学中的思想问题,巩固提高耕读小学,深入学校和生产队作了调查。调查发现,干部和群众中存在一些不利于耕小巩固提高的思想认识问题,比较主要的是:有些耕读小学是几个队干部商量一下办起来的,没有经过群众  相似文献   

8.
遂川县湯湖公社良洞大队是在山峯顶上,这里过去根本没有学校。今年四月间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办起了烟竹耕读小学。学校办起来以后,全村左坑右仚二十一名贫下中农子女全都入学了。究竟怎样办好学校,怎样教好这批贫下中农子女呢?大队党支部曾书记认为办  相似文献   

9.
大余县吉村公社右源大队上村半日制耕读小学,从今年四月十五日开办以来,在群众中扎下了根,得到了群众的热烈赞扬。“我们这份心事总算放下了。”上村半日制耕读小学办起之后,最受群众称道,他们说:“以前孩子不能上学,做父母的总是操着一份心  相似文献   

10.
党提出大办耕读小学以来,我在理论上虽然有所认识,但由于存在着资产阶级“正规化”、一律化和贪大图洋的办学思想,对新型的耕读小学一直抱着漠视态度。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为了争得编制,去年下半年,我校才勉强办起了一个耕读班。辅导区所办的耕读学校,也是一种任务观点,而不是真正为贫下中农的子女的学习着想。因而,耕读小学办起之后很不巩固,学生流出现象也很严重。如坪湖大队两个早晚巡回  相似文献   

11.
余寨县双石公社的耕读小学初办起来后,由于缺乏经验,教学形式不能适应不同情况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学中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又“吃不了”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  相似文献   

12.
寿县闫店公社一九六四年秋季以来,根据群众要求,办起了耕读小学三十五所,在校学生一千二百七十二人,占现有小学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九以上,使学龄儿童入学率由去年春季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一点四。这些耕读小学的领导、师资、  相似文献   

13.
巴中县宕梁公社,认真加强了对耕读小学的具体领导。在办学过程中,切实解决了各种具体问题,特別是妥善解决了耕读小学教师的报酬问题。他们对耕小教师的报酬在解决干部、教师、学生家长的思想基础上,做到了“四落实”:  相似文献   

14.
八都公社鲍家墩耕读小学虽然创办时间只有半年多,但在贫下中农心里扎下了根。这所学校的教师,是年轻的共产党员、贫农出身的妇女生产队长胡华英。鲍家墩的贫下中农都一致称赞胡华英是个“好队长,好教师。”她被评为公社和县的优秀干部和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15.
去年夏季,霍邱县平岗公社党委依靠贫、下中农,通过试点,摸索出把耕读小学与常年民校结合起来的“一个教室,两堂学生”的办法,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经过整顿以后,目前这个公社共有这种学校七十六所,入耕读小学学习的儿童一千零五十六  相似文献   

16.
我们平舆县郭楼公社高平寺大队,在去年六月办起了耕读小学。我们十个青年,刚从学校出来回乡参加生产,被群众推举为耕读小学的教师。办耕读小学,是一件新鲜事,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生疏的工作。我们在办学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实际困难,也有思想问题。这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呢?我们只有一条,就是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  相似文献   

17.
在句容县大卓公社北山脚下的一个山洼子里,有一所民办小学——曹庄小学。提起这所小学,当地的群众和干部无一不说好的。有的说:“这个学校不但是个学校,还是个托儿所。”有的说:“这个学校和我们农民种庄稼、过日子很合拍,事事能按我们的要求办。”还有的说:”这个学校的学生初小毕业进完小,没有一个打退票的。”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六四年九,十月间,句容县大卓公社杨塘岗大队办起了双塘、藤家、邰家三所耕读小学。三所耕小的建立,大大方便了农民群众,特别是贫、下中农子女的入学,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藤家村的社员们说:耕小就是好,才一年的时间就把小娃子们领上了路了!邰家村的社员们也说:我们耕小花钱少,识到字,这样的学校勿得让它散掉!这三言两语表明耕读小学已深入人心,在杨塘岗大队的群众中扎下了根。杨塘岗大队的耕读小学能够得到巩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大队党支部对耕读小学积极领导。从开始办学到现在,他们对耕读小学的领导从来没有放松过。他们突出地抓住了以下三个环节。一、发动群众办学的  相似文献   

19.
年近五旬的共产党员、老贫农方祯祥,是宣城县新田公社赵村大队五个生产队联合举办的麻场耕读小学的校长。为了贫下中农的文化翻身,在这所学校的创建过程中,他一心一意、不声不响地做了很多工作,使学校办得很好。当地社员称赞他是“耕读小学的台柱子”。  相似文献   

20.
丁集公社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让广大的贫、下中农子女上得了学,办起了大批耕读小学,使学龄儿童入学率由一九六三年的百分之七十三点三迅速上升到百分之九十七点二。全社十七个生产大队,九十三个生产队,共有耕读小学四十六所,五十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