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与哲学认识论相比,课程论认识论所要探讨的是课程论研究当中特殊的认识问题.就我国课程论研究的现状而言,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论研究中的价值中立与价值负载、课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国际视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课程研究始终在西方的"理论霸权"下,在批判与继承、借鉴与创新、多元与统一的矛盾中艰难前行。寻找中国课程理论本土生成的突破口以及源自中国课程实践、指向中国课程实践的课程研究方法论,则是消除症结的关键所在。在"文化霸权"的背景下,走向"文化自觉"是课程研究者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混同问题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针对当前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的混同问题,从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及课程间存在的相互包含关系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指出:课程开发主体相同与课程资源共有是导致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混同的原因;课程形态主要源自于课程选择具有开放性、课程操作侧重实践性、课程时空具有灵活性、课程评价重视学生参与的选修课与活动课,是导致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式混同的原因;两种不同课程类型的相互包含关系也造成了它们在课程实施中的混同。  相似文献   

4.
论整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并存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整合课程是在分科课程的“语境”中产生的。整合课程既是一种课程设计理论(理念),也是一种课程形态。整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并存有历史的和人性的依据,两都是观照和解决人与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整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并存关系表现为:理论(理念)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时空统一性,两的区分是相对的。探讨清楚两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助于深化教师对综合课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课程开发理论基础是课程开发最上位、最根本的东西,它决定着课程观、课程模式和课程范型,影响着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涂尔干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杜威进步主义教育学思想和皮亚杰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学生与作为客体的课程之间的一种需要关系的反映。任何课程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取向,课程的价值取向反映了课程开发者和课程实施者的教育价值观,它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方向性的引领作用。传统的学科课程理论秉持实证主义科学观,追求课程理论的客观性,在学科课程领域建立起了完备的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其价值取向是追求技术解放。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对中学生的一种心理教育活动,旨在追求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探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学家多尔的哲学思想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社会的流行哲学、一股鲜活的反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 ;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皮亚杰的生物学世界观以及杜威经验认识论 ,奠定了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基石 ,形成和建构了多尔的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观及其课程理论框架。多尔的课程理论在课程的本质、教师的角色转换、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内容方面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回顾历史发现,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始终围绕着优化理论与实践学习的关系展开,职教课程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课程(课程1.0),二是理论服务于实践的课程(课程2.0),三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课程3.0)。未来课程发展(课程4.0)需要关注信息化发展要求以及"基于工作学习"(Work-Based Learning)的特点和规律。建议加强课程开发方法、特别是资格研究方法的研究,在实践中关注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的实际获得。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混同问题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当前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的混同问题,从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及课程间存在的相互包含关系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指出:课程开发主体相同与课程资源共有是导致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混同的原因;课程形态主要源自于课程选择具有开放性、课程操作侧重实践性、课程时空具有灵活性、课程评价重视学生参与的选修课与活动课,是导致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式混同的原因;两种不同课程类型的相互包含关系也造成了它们在课程实施中的混同。  相似文献   

10.
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我是你非"、"我主你从"、"有用无用"的关系。由于研究者价值取向的差异,其所关注问题的不同和研究中所运用方法的不同,形成了抽象层次不同的课程理论,它们从多个方面丰富了教育思想的宝库,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但就其应用而言,则不可一概而论,不同形式的课程理论蕴含着不同的实践观,对课程实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中课程是基础,在当今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关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的配置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角度结合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中曾出现的问题和经验来分析如何才能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达到最优的配置,使高等教育真正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课程哲学基础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辉旭 《教育研究》2006,27(3):66-70
课程与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哲学制约着课程观的产生、发展和变革;另一方面,课程在哲学面前具有能动性、选择性。把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应用于课程研究,作为课程论的哲学基础,满足课程发展的要求,建立实践课程论,这是课程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用实践哲学审视课程历史,探究课程本质,反思课程问题,把握课程规律及其特点,是实践课程论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代课程呈现出自组织性、体验性、不可重复性等特点,课程理论的功能及其与实践的关系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即逐渐淡化了传统意义上对课程实践的指导性、预见性的追求,而更多地转向了对课程实践的解释与批判。这种变化启示我们: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必须重新审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调整课程改革中理论与实践相接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课程研究方法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女性主义课程研究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特点在课程领域独树一帜,它从社会性别入手所开创的课程研究新视野以及所宣扬的反实证主义、反男性霸权、关注女性经验、倡导平等对话等方法论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多元课程观的认识论基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发展,伴随着不同课程观之间一场又一场的争论。人们对课程本质的阐释,典型说法有12种;给课程下的定义,影响较广的就有9种。①对这种歧义纷呈现象,学者们多是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或在社会发展、文化继承的背景下进行考察。②③然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人们对它的核心要素“课程”的研究,必须打上认识论的烙印。本文拟从哲学的视角,对影响美国课程理论的主要认识论流派及其导致产生的不同课程观作一初步分析探讨,以供我国课程改革和课程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领导学的发展和领导概念在教育领域中的不断应用,课程领导越来越成为一个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高频词。国内外针对课程领导的研究主要有实践取向、管理学取向、教与学取向、认识论取向四类,它们在理论基础、领导目标、领导主体、领导方式、理论优势等方面各有侧重,分别对政策热点、行政问责、师生需求、学科本质有着较高的回应度。西方课程领导的学术话语逐渐从教育学的外围走向了内层——从学校组织效能提升到教师专业发展再到学科知识内核;我国的课程领导研究长于回应现实政策问题,但未来还需进一步开拓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7.
课程是人造的复杂系统。人的价值观念决定了课程是什么的问题。课程并没有一个先验的本质等待人们去找寻、去发现。恰恰相反,课程的存在先于课程的本质。课程研究应转换本体论的思维方式,直面儿童、经验、知识、文化、课程、教师等诸因素间的复杂关系,接受价值判断的不确定性,澄清价值判断的依据,表明自己持有的基本立场,让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才是课程研究最紧迫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课程论的角度分析了远程教育活动中课程的定义以及课程研究的理论基础,认为对“课程”的定义应该从权变的角度,根据课程实践的要求进行选择;并分析了课程研究的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基础,强调由于研究者不同的世界观、认识论的差异,远程教育课程研究中同样存在不同的课程流派,有助于远程教育课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研究的意义 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正确的理论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不会总是跟在实践后面,它有可能并且能够超前于实践,认识实践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预见实践发展的趋势及其结构,  相似文献   

20.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新增企业多,而会计人才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面向地方经济培养人才,根据实践认识论和教育学假设理论,考虑人才发展规律,分层次构建行动导向的实习课程和“做中学”的技能训练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