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慧平 《文化学刊》2015,(3):113-121
王晓峰的文化信仰和文学观念建立在他对现实生活体验和思考基础上。他对文学的认知和评价,以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为标准,这使他感到踏实、可靠。他不愿意用知识逻辑的方式建立他文学思维的逻辑,更愿意以体验的方式真实地表达自己。所以,在他那里,对文学的思考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对文学的理解就有了属于他基本的恒久的观点和立场。  相似文献   

2.
肖邦是19世纪前叶著名的钢琴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他创作的音乐和在他演奏的过程中,音乐的诗意韵味是他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
孟二冬,他以生命诠释和躬行了他一生挚爱的中华文化。他所拥有的真善美的精神,为我们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淀的风采。孟二冬,他为人师表,是所有教师的表率;他又带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应该成为全社会效仿的楷模,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表率!  相似文献   

4.
热爱     
看一个人是否热爱他的工作,听他讲他的经历就行了。如果他干得很辛苦,却很执著,那么他是热爱的;如果他干得很苦闷,却仍在坚持,那么他是热爱的;如果他失败了很多次,却没有倒下,那么他是热爱的;如果他的语言里充满期盼和等待,那么他也是热爱的。  相似文献   

5.
旗手     
航宇 《生态文化》2011,(4):22-22
对于他这样一个人,也许你已经非常熟悉了。 在浩瀚的时代长河中,这个人是可以称得上旗手的,无论他的过去还是他离休后的那些日子,这个人总是把自己训练得相当精彩和完美,把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呈献给施甸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而属于他的仅仅是一把镰刀,一顶草帽,一个斗笠,除此之外再一无所有地告别了他所热恋的土地,悄然地离去。  相似文献   

6.
天公不做坏     
他决定和妻子离婚了。他因中大奖而一夜暴富。他有了一个比自己小15岁的妖冶情妇。那女人不断地引诱他,催他,甚至是逼他和妻子离婚,与自己结婚。还没人知道他有情妇。他也找不到与妻子离婚的理由。妻子是无可挑剔的贤妻良母,只有岁数大了些。和这样的妻子提出离婚,妻子肯定不会同意,还得遭受来自四方的责难。这不是自讨苦吃吗?一连几天,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阴招。  相似文献   

7.
23岁那年,他进入新闻行业。由于对画面和拍摄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悟性,他的作品总是别具一格。26岁这一年,他已经在新闻业崭露头角。甚至有人说,他可能  相似文献   

8.
何辉 《对外大传播》2013,(12):60-61
美国人倪维思(John Livingston NeviUS,1829.1893)是基督教北长老会教士,他于1854年来到中国,在浙江宁波、山东登州、烟台等地区传教。他的著作有《中国和中国人))、《天路指南》、《神道总论》等。他的妻子为他写有传记《在华四十年:倪维思生平》。《中国和中国人》一书反映了他的中国观念,对中国和中国人有比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黎增辉先生,生于洪湖,长于洪湖,洪湖赋予了他特有的艺术灵性。从他的水彩画中可以感受到一个画家的艺术才华和一种超越自我的创造力。他靠自己的摸索和悟性,闯出一条属于他自己的水彩画之路。他在领悟东方艺术意境后.把创作的思维触角伸向自己感受过的自然万物和风俗人情。洪湖水乡浓郁的风情和美丽的景色,是他  相似文献   

10.
郭嘉 《文化交流》2012,(6):49-52
提到海飞,很少有人真正认识或是了解他。采访之前,我只知道他是热播剧《旗袍》《大西南剿匪记》等剧的编剧,同时身兼杂志主编等职务。我觉得作家好像骨子里都带有些许清高和傲气。但在见到海飞后,我的所有想象全被否定,他很随和,也很幽默。与他聊天,会被吸引着去仔细聆听,听他的过往,听他为写作付出的全部。  相似文献   

11.
祝金生 《文化交流》2008,(10):26-29
1992年8月的一天,我走进乌鲁木齐东郊的一座幽静大院子,拜访了西部民歌之父王洛宾。他听说我从浙江来,忙说"我和浙江是有缘分的"。他告诉我,他曾祖父是浙江人,在绍兴卖茶叶蛋的。他还说他22岁毕业于北京师大音乐系,第二年游过杭州,西湖美丽的山水使他陶醉。岁月已流逝大半个世纪,然而谈起西湖,他依然陶醉在记忆中,喃喃道:"杭州是天堂,西湖太美了,勾人魂魄的!"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他叫王力猛。听说他出生的时候晴天霹雳吓得他爸爸40几岁(蹲过大牢)的大男人居然大小便失禁。当时有个算命的瞎子对他奶奶说此人以后是皇帝的命。他在家的小名是三牛子,他哥哥大猪娃和姐姐二狗妹都比他大好多。那年越南战争爆发他哥哥就去了再也没有回来过,听说他妈那时特伤心。牛子他姐上完初中就和一个号称黑道白道都搞得定的人结婚了,可没几年狗妹就因为偷汉子被打死了。所以三牛子是他家惟一的孩子了,他爸妈都对他特别好。我认识他是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日子,那是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天。我在教师里看见一个很忧郁的孩子明显和其他兴高采烈的人格格不入。我很欣赏他的忧郁,他  相似文献   

13.
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名记者丛书”第一辑的11位传主中,爱泼斯坦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一位。一看他的名字就知道,他是外国人,但他的那颗“中国心”的炽烈决不下于任何一个中国人。他虽然到1957年才正式入中国籍,但可以说他早就是中国人了。他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作的巨大贡献,从党和人民给予他的殊荣中可以得到证实。1985年,邓小平和邓颖超同志亲临祝贺他的70寿辰,当时在国外访问的胡耀邦总书记发来贺信,称他“不愧为坚贞的国际主义战士和忠诚的爱国主义公民”。1995年,江泽民和李瑞环同志又亲临祝贺他的  相似文献   

14.
杨善洲“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先进事迹,像春风送温暖般深入人心,足以让每个人都感动不已。于是,人们对他的赞颂好评如潮。我认为,这些赞颂和好评可以概括为:他是党的好儿子,人民的好儿子。不过,与此同时,我还认为,应当对杨善洲加上一条大自然的好儿子。因为,他的先进模范事迹里无不体现着他对大自然深厚的爱和尊重.体现着他对故乡,大山、森林和大自然的深情。  相似文献   

15.
余人 《文化交流》2011,(5):19-23
他是孙中山的生死之交,曾积极参与和资助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活动,为辛亥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孙中山称他为"革命圣人",他的一生充满着浓厚的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6.
寺庙生涯     
在西藏,男孩到了七八岁不上学,便要到附近的寺庙里当小喇嘛。经寺庙主持检验合格,准予入寺的孩子必须找两位师傅,一位督促他的生活行为,一位负责他的文化和经典学习。师傅大都是他的亲戚。他要给师傅献上哈达一条、酥油茶一壶和礼物若干。师傅替他剃掉头发,留中间一小撮,带他去见寺院的住持。住持经过简短的询问,证实他确有决心为僧,便一边祈祷,一边举起剪子,剪掉他最后一络头发,并给他取一个法名,这个法名成了他在寺庙里永久的名字。小喇嘛进寺庙后,要侍奉师傅3年,这期间他必须学会并掌握寺院生活的规则和习俗;服侍师傅,承担寺庙的一些工作,同时还要学会藏文和诵念祈祷词及经文。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化》2010,(3):23-24
曾经红极一时的小品演员、曾经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陈佩斯却因一场官司在其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跌入了他的人生谷底。在近乎绝望的时刻,妻子的鼓励和支持使他走上了荒山。开始了他做梦也没想到的种树生涯。但是,就是种树,不仅改变了陈佩斯的人生规划。更开启了他新的事业高峰,并使他那标志性的光头长出了黑发。  相似文献   

18.
梦想的高度     
他从小被一对大学教授夫妇收养,两岁的时候,他突然就奇怪地停止长高了,而且他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差。经过专家会诊,他患的是一种罕见的阻碍消化和吸收食物营养的疾病,医生们认为他只能再活六个月了。还好,通过静脉注射营养液,勉强使他恢复了体力,但是他的生长发育受到了抑制。他在医院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九岁。他只能在心里计划着去报复那些嘲笑他、管他叫"花生豆"的孩子们。多年以后,他回忆道,在他的潜意识里面,"那一切的经历让我梦想在体育上能取得一些成功"。有时,他的姐姐苏珊会去滑冰场滑冰,他总是跟着一起去。他站在场  相似文献   

19.
李彭 《生态文化》2013,(3):48-51
王总和我是多年的朋友。他是一个很守时的人,说好了什么时间来谈什么事,没有特殊情况,总是按时赴约。前几天,他打来电话说,他在外地出差,隔天会回到北京,第二天要来找我谈一个合作的项目。可是他没来。现在,我们在一个饭馆里,他就坐在我对面,要向我解释这次回来晚了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我是在周恩来的窑洞里采访他的。这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和几个堆满了书报的书架。一个小小的发报机正开始发送第一批新华社新闻电讯。他不但关心报道的内容,当我问他所需的无线电器材如何取得时,他告诉我是他装在自己的手提箱里从重庆带来的。当时国民党当局对八路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连医药都不准供应,所以他常常利用经常来往于重庆延安之间的便利,把宋庆龄主持的保卫中国同盟所募集到的药品和医疗设备带到延安,因为他的座车和行李是不准检查的。有时他甚至于把许多体积虽小但十分宝贵的物件——如牙科的钻头和外科手术用线——放在自己衣服口袋里带回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