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赛珍珠(Pearl S·Buck,1892~1973):世界著名女作家,以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巨著《大地》于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出生于美国亚弗吉尼亚州希尔斯保罗.原名泼尔·康福·赛登斯屈克。出生几个月后就随父母来到中国,此后一生中的前40年基本上在中国度过,“赛珍珠”是她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1935年,赛珍珠回美定居,1951年当选为美国作家协会主席。在她一生的一百多部作品中.绝大多数是描写中国的.是西方社会中唯一一位专写中国题材的作家。  相似文献   

2.
马儒 《出版参考》2014,(8):22-23
赛珍珠生于1892年,比生于1895年的林语堂大3岁。赛珍珠的父母是传教士;而林语堂父亲也是传教士,母亲是基督教信徒。只是赛氏父母是到中国传教的美国人,而林语堂父亲则是在中国传教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赛珍珠一生热爱中国文化.她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富有个人色彩的思考,主要为没落的光辉——对孔子及儒家学说的依恋:心灵的慰安——对道家和佛教的体认:和谐——中国文明的总体特征。赛珍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具有“双焦透视”、注重个人体验以及对中国文化极度推崇三大特色,而她的中国文化观的形成又与其家庭出身、作家身份及人道主义立场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孕育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宋安群1938年底,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当瑞典国王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证书及巨额的奖金授予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美国文坛却一片哗然。缘何如此呢?1938年以前,美国只有辛克莱·刘易斯和尤金·奥尼尔获过诺贝尔文学奖,他们...  相似文献   

5.
在赛珍珠(Pearl S.Buck)的帮助下,林语堂的著作得以在国外畅销。文章从赛珍珠的特殊地位、赛珍珠的敏锐策划、赛珍珠的运作三个角度来分析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两本英文著作能够成功畅销并创造版权神话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1971年7月,中美两国公告尼克松总统将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79岁的赛珍珠为此激动不已,上下活动,想尽一切办法随团访华,却被中国外交官明确拒绝。沉重的打击令她一病不起。“周恩来总理托尼克松转送给赛珍珠一套精美的漆盒作为纪念礼物,想以此抚慰她忧伤的心,然而这并不能挽救她的生命。”希拉里·斯波林写道。  相似文献   

7.
<正>按照诺奖将被保密50年原则,到今年,截至1962年所有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奖获得者的提名和选择信息已达到可以公开的时限。记者昨天从诺贝尔官网获悉,中国哲学家、文学学者胡适曾于1939年被地理学家、探险家、瑞典学院成员斯文·赫定提名;1940年,作家林语堂被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赛珍珠和斯文·赫定同时提名;1950年,赛珍珠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曾参与并主导《亚洲》期刊和庄台公司的经营.作为文化精英的赛珍珠,其在经营文化产业时有着多重考量:既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兼顾自己的文化价值追求.赛珍珠的出版经营理念和文化价值追求,给市场化、数字化、国际化浪潮冲击下的期刊界与出版界同行带来诸多启示,值得认真研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出版参考》2007,(7X):45-45
据《费城询问报》报道,赛珍珠所撰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的原稿,最近由美国联邦调查局追回。赛珍珠曾经因为《大地》获得普利策奖,并在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4,(17):21-26
城市形象的跨文化传播需要克服由文化脉络边际带来的传播障碍,因此在来自不同文化脉络的传播主体和客体之间构建一个第三方文化空间可以为双方文化协商和交流提供缓冲地带,从而帮助信息的顺利传播。镇江市充分利用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的渊源关系,积极构建基于赛珍珠文化的第三方文化空间,以激发跨文化认同、鼓励跨文化体验、提高己方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宽容为传播策略,成功地向外界传播出真山真水、充满人文气息的中国江南名城形象。  相似文献   

11.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赛珍珠是中国文化的传播使者.其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书写了“中国题材”系列英语小说,赋予了“中国故事”以世界的舞台.此类作品在中国的出版始于上世纪30年代,漫长的译介历程映射出赛氏作品被国人接受的坎坷之途以及“中国形象”在海外传播过程中的历时嬗变与重构.  相似文献   

12.
我国驻美首任大使柴泽民老人说:“经过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人对西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而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却并不够。在不少美国人的印象中,中国人还是赛珍珠笔下那个老样子。所以我经常讲,要欢迎更多的美国人来中国旅游,多看看,多走走。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这样,对中国的了解或许会更真切,更准确一些。”  相似文献   

13.
描绘旧中国农民苦难生活的长篇小说不多见,美国女作家赛珍珠(1892—1973)的《大地》是难能可贵的一部。由于视野开阔、取材丰富、刻划真切,1931年《大地》问世,顿时成了西方的畅销书,不长时期发行10余版,行销百万部以上,成了西方人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与此相关,赛珍珠在193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文艺研究院院士,193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迄今《大地》已翻译成上百种文字,成为美国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影响最大的两部作品之一。(另一部是马格丽特·密西尔的《飘》) 长时期来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民。中国农民的生活,他们的悲欢离合,理应成为文学作品描绘的重要对象。事实如何呢!描写中国农民的作品且不说在国外,在国内也不多见。在长达数千年的古代,诗歌戏曲中、其他  相似文献   

14.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西墙根下,矗立着一座砖木混合结构的近代西式小楼.小楼坐西朝东,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加一阁楼层,这就是赛珍珠与其前夫卜凯1920年至1934年在金陵大学执教时期的住宅.赛珍珠于1932年获得普利策奖,193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唯一获得普利策奖加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也是目前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她的获奖作品《大地》等正是在此创作完成的.南京大屠杀期间,故居又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重要活动场所.赛珍珠故居蕴含着非同寻常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小楼于2011年开始修缮,设为“赛珍珠纪念馆”,以纪念这位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作家,缅怀抗日烽火岁月中那段难以忘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德璀琳(Detring Gustav von 1842-1913),德国人,中国邮政的奠基人,主持了我国早期邮政的创办工作及中国第一套邮票的印制和发行.同治三年(1864),德氏进入海关为四等帮办,后累升至税务司职.他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Pearl S.Buck)、著名科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等被誉为"影响中国现代化的一百位洋客".  相似文献   

16.
冯越 《今传媒》2007,(3):15-15
如果有人和你说,中国清朝末期的妓女赛金花,曾当过美国作家协会主席,你能相信吗?可是,去年11月14日,湖南出版的<潇湘晨报>,在一篇<铁凝该怎样领导中国作协?>的文章里就是这样说的,在作者长平的名字后面还写明了其身份是"<南都周刊>副总编辑".其实,与中国有关、姓名中有个"赛"字、又当过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的人,名叫赛珍珠.  相似文献   

17.
赛珍珠(Pearl S Buck,1892-1973)撰写的以中国农民为题材的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不仅为她赢得了1931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设立37年以来第三位获得该殊荣的美国作家,还使她有幸成为20世纪40年代美国知识分子当中令人瞩目的公众人物之一.利用这种身份,她不仅积极地游说美国政府支持中国抗战,还将自己对中国的深厚情感转化为支持美国的种族平等运动,并发起成立了东西方协会,帮助美国人了解中国乃至亚洲国家的文化和国情,进而帮助同盟国在亚洲的作战.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先生长于英语。上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曾出版了他用英文写作的小品文集,我收藏有第二册,至少还出版过第一册。美国作家赛珍珠正是读了他的英文小品,才邀他到美国定居,从事教学和写作的。他的大多数长篇作品,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是体现图书馆资源建设水平和彰显图书馆文化价值的重要标志。以江苏大学图书馆“国际赛珍珠文献资源中心”建设为例,依据信息生命周期理论,从文献资源获取与收集、文献资源描述与组织、文献资源服务与推广三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最后从战略规划、资源遴选、业务嵌入、藏用并举四个方面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提出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张媛 《出版广角》2015,(13):101-103
赛珍珠的长篇小说《同胞》,展现了旅居美国的知识分子梁文华及其子女的人生际遇——在中美两国中辗转漂泊.梁家两代人出现了文化与生活的多重错位,使他们成了永远的异乡人、边缘人.这既有现实生活层面的客观原因,也有文化层面及个人层面的主观因素.这种人生际遇的多重错位,其实质是地理家园与心灵家园的双重丧失;其无家可归的无根状态隐喻了人生的普遍境遇和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